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月23日,一场特别的主题观演活动“观演《三家巷》,共叙革命情”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举办。
来自现代作家欧阳山母校广州协和学校的师生,以及协和校友、著名作家王俊康等一起观看了演出,并与该剧演员热烈互动,完成了一次“用戏剧重读经典”的生动实践。
校友欧阳山创作经典《三家巷》
话剧《三家巷》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制作演出。该剧改编自欧阳山同名长篇小说,原著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
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命运交织,展现了时代洪流中青年人的成长、抉择与奋斗。作为“广东的社会百科全书”,《三家巷》不仅是一部岭南风情浓郁的文学经典,更是一幅展现时代风貌和青年精神的画卷。
剧目的创作也旨在以史为鉴,启迪当下,希望当代青年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思考人生价值,担当时代责任。
据校方介绍,协和学校是欧阳山先生的母校,《三家巷》是该校开展经典阅读的必选书目之一,作品中突出的“青年”“锤炼”“成长”“光明”等主题,也正是该校着重关注的青年思想和青年成长的课题。
此次借由话剧《三家巷》观演的契机,组织开展全校主题党日活动,并以此作为学校“和声嘹亮”课程内容再合适不过。
剧中周炳、区桃等青年形象鲜活生动,他们面对信念、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终在革命思想的引领下走向觉醒,展现了青春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这些都给年轻的师生带来艺术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
同时,此次观演也发挥了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协和师生借此围绕杰出校友欧阳山等红色资源进行了“四史”学习,受益匪浅。
协和师生观演话剧收获满满
演出中,协和学校的师生被充满岭南风情的场景、精湛的表演、动人的真情深深感动。演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与该剧的主创热烈交流,分享“用戏剧重读经典”的新认识、新收获。
该校戏剧社的同学向现场话剧创作人员请教话剧创作及编导技巧方面较为深层次问题;戏剧社社长蔡希睿率杨佳睿、闫旌铭、孙欣悦三名成员,两两结对登台演绎本次话剧《三家巷》中周炳与区桃、周炳与陈文婷对白的两个小片段,收获掌声与肯定。
校方活动负责人梁粱副校长表示,用戏剧的方式重读经典,能够带领学生更沉浸、更深入、更生动地感受经典作品,获益颇丰。校办公室副主任陈运良引用了欧阳山给学校的寄语“帮助青年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认为这句话是对此次观演的最佳注解。
就读协和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吴昱涵、朱荣洁谈道,本次观演不仅感受到了广州的革命风云和革命青年的坚定信念,还学习到了剧本创作、编导、舞台表演等知识,大有收获。
话剧让文学经典“活”起来
对于本次观演活动,欧阳山原秘书胡子明谈道:“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把欧阳山的经典名著《三家巷》搬上舞台,我和广大观众一样,感到非常高兴!欧阳山的母校——广州协和学校组织几百名师生观看这部戏,同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欧阳山’走上舞台,与周炳一起演戏,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一个不同凡响的创新之举。作为欧阳山的原秘书,我对此倍感亲切。相信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定能把《三家巷》不断打磨、锤炼、提升成一部广受欢迎、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话剧《三家巷》让文学经典‘活’了起来。”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书记、总经理钟琴也表示,生动的戏剧演绎让这部作品的革命精神、家国情怀与人性的交织得以精彩呈现。而青年学子通过戏剧舞台的呈现,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并思考自身的时代使命,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意义深远。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陈高洁
图 | 主办方提供
2月23日,一场特别的主题观演活动“观演《三家巷》,共叙革命情”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举办。
来自现代作家欧阳山母校广州协和学校的师生,以及协和校友、著名作家王俊康等一起观看了演出,并与该剧演员热烈互动,完成了一次“用戏剧重读经典”的生动实践。
校友欧阳山创作经典《三家巷》
话剧《三家巷》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制作演出。该剧改编自欧阳山同名长篇小说,原著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
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命运交织,展现了时代洪流中青年人的成长、抉择与奋斗。作为“广东的社会百科全书”,《三家巷》不仅是一部岭南风情浓郁的文学经典,更是一幅展现时代风貌和青年精神的画卷。
剧目的创作也旨在以史为鉴,启迪当下,希望当代青年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思考人生价值,担当时代责任。
据校方介绍,协和学校是欧阳山先生的母校,《三家巷》是该校开展经典阅读的必选书目之一,作品中突出的“青年”“锤炼”“成长”“光明”等主题,也正是该校着重关注的青年思想和青年成长的课题。
此次借由话剧《三家巷》观演的契机,组织开展全校主题党日活动,并以此作为学校“和声嘹亮”课程内容再合适不过。
剧中周炳、区桃等青年形象鲜活生动,他们面对信念、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终在革命思想的引领下走向觉醒,展现了青春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这些都给年轻的师生带来艺术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
同时,此次观演也发挥了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协和师生借此围绕杰出校友欧阳山等红色资源进行了“四史”学习,受益匪浅。
协和师生观演话剧收获满满
演出中,协和学校的师生被充满岭南风情的场景、精湛的表演、动人的真情深深感动。演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与该剧的主创热烈交流,分享“用戏剧重读经典”的新认识、新收获。
该校戏剧社的同学向现场话剧创作人员请教话剧创作及编导技巧方面较为深层次问题;戏剧社社长蔡希睿率杨佳睿、闫旌铭、孙欣悦三名成员,两两结对登台演绎本次话剧《三家巷》中周炳与区桃、周炳与陈文婷对白的两个小片段,收获掌声与肯定。
校方活动负责人梁粱副校长表示,用戏剧的方式重读经典,能够带领学生更沉浸、更深入、更生动地感受经典作品,获益颇丰。校办公室副主任陈运良引用了欧阳山给学校的寄语“帮助青年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认为这句话是对此次观演的最佳注解。
就读协和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吴昱涵、朱荣洁谈道,本次观演不仅感受到了广州的革命风云和革命青年的坚定信念,还学习到了剧本创作、编导、舞台表演等知识,大有收获。
话剧让文学经典“活”起来
对于本次观演活动,欧阳山原秘书胡子明谈道:“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把欧阳山的经典名著《三家巷》搬上舞台,我和广大观众一样,感到非常高兴!欧阳山的母校——广州协和学校组织几百名师生观看这部戏,同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欧阳山’走上舞台,与周炳一起演戏,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一个不同凡响的创新之举。作为欧阳山的原秘书,我对此倍感亲切。相信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定能把《三家巷》不断打磨、锤炼、提升成一部广受欢迎、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话剧《三家巷》让文学经典‘活’了起来。”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书记、总经理钟琴也表示,生动的戏剧演绎让这部作品的革命精神、家国情怀与人性的交织得以精彩呈现。而青年学子通过戏剧舞台的呈现,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并思考自身的时代使命,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意义深远。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陈高洁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