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7/02/2017-e5-b9-b42-e6-9c-8826-e6-97-a5-e8-af-81-e9-81-93-e5-bd-95-e9-9f-b3.mp3
经文:创25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创世记》,今天我们要分享的部分是《创世记》第25章。让我们先一同祷告。
『祷告』
一、 引言
《创世记》第25章根据内容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11节讲亚伯拉罕众庶子的家谱,以及亚伯拉罕的逝世和埋葬。
12—18节讲以实玛利的家谱和他的逝世。
19—26节讲雅各和以扫的出生。
27—34节讲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的名份。
那我们今天就按这四个部分来分享其中的信息。
二、1—11节
这一段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亚伯拉罕庶子的家谱,二是亚伯拉罕的逝世和埋葬。而这一段最突出的意义也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上帝的信实,二是亚伯拉罕的福气。
上帝的信实就体现在对家谱的记载上,这些对亚伯拉罕子孙的记载就是上帝应许的初步实现。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要成为“多国的父”,他的子孙要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如今这许多子孙的诞生、分散,就是将来更伟大情景的萌芽和预兆。所以家谱就证明上帝的信实,就证明上帝向那爱他、敬畏他的人守约施慈爱。
而亚伯拉罕的福气就体现在第8节说他“寿高年迈,气绝而死,归到他列祖那里。”对比17节说“以实玛利享寿一百三十七岁,气绝而死,归到他列祖那里。”这两处经文的唯一不同就是特别提到亚伯拉罕“寿高年迈”,这可以说是圣经对亚伯拉罕人生的独特评价,也是高度的评价。“寿高年迈”包含“长寿和满足”两个意思,长寿虽然也值得羡慕,但是满足更值得肯定。因为它的意思重点不是指物质上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是主要指完成上帝托付的使命,以致感到享受而没有遗憾。这也就是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7、8节所表达的心境【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这就是保罗临终时的心态,也是亚伯拉罕一生的写照。第6节也特别提到亚伯拉罕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就把财产分配给他的众子,又打发他们离开以撒,免得影响以撒承受应许之地。这就是亚伯拉罕的智慧,也说明他直到临终都尽心尽力的配合上帝的工作,因此当他履行了他的一切的责任和使命,他就称得上是一个“享尽天年”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满足而没有遗憾的人”。
“寿高年迈”就是亚伯拉罕有福的证明,其实也是他给我们树立的属灵榜样。你愿意成为一个有福的人吗?相信你我都愿意成为有福的人。而按照神的心意,有福的人不一定活的长,但一定是在上帝面前尽了忠,履行了他的使命和当尽的本分,以至于想到见主面时他不会忐忑和羞愧,而是能够期待和坦然,就如同亚伯拉罕,也如同保罗。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圣经对亚伯拉罕临终的评价,说明使命和忠心是和基督徒的人生质量密切相关的。但愿我们都趁着年轻就来寻求使命,得着使命,履行使命,并且尽忠到底,以致我们也能成为像亚伯拉罕那样有福的人。
三、12—18节
这一段记载了亚伯拉罕的长子以实玛利的家谱,其中一一列出了他的十二个儿子,并且说他们作了十二族的族长。这正应验了17章20节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说:“至于以实玛利…我必赐福给他,使他昌盛,极其繁多。他必生十二个族长;我也要使他成为大国。(创 17:20)”在21章中,天使也曾向夏甲重申上帝的这一应许。可见,这一段家谱的记载正是回应了前面提到的应许,因此,这段家谱的记载和1—11节的用意一样,都是证明上帝的信实“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民 23:19)”而另一方面,关于以实玛利的应许也显明上帝的心意:就是他也爱以实玛利,他也要赐福拯救以实玛利和他的子孙。
这是上帝的旨意,但在现实中,爱以实玛利的子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以实玛利的子孙,也就是今天的阿拉伯人,正是犹太人和基督徒最大的劲敌。在西方教会日益衰落的情况下,以实玛利的子孙包括他们属灵的子孙却人数众多、增长迅速,成为让全世界都深感威胁的力量。他们的教导充满谎言和暴力,例如:他们声称亚伯拉罕被上帝考验时,所献的乃是以实玛利而不是以撒;他们也主张用暴力消灭一切犹太人和基督徒。所以我们基督徒对他们的看法如何呢?我们爱他们吗?我们相信他们能够得救,还是害怕他们使全世界伊斯兰化呢?
所以我们今天面对这一段经文,应当受到两方面的挑战。第一,上帝愿意接纳以实玛利和他的子孙,那么我们是否愿意以上帝的心为心,也真诚的去爱上帝所爱的人。第二,我们是否相信穆斯林群体也能够被福音得着?我们是否相信:虽然他们人数众多,组织严密,但是上帝依然能够打开他们的心灵呢?
可以说爱心和信心是承担宣教使命的必备条件。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有宣教的热情;而没有必胜的信心就不可能深入危险之地,更不可能争战到底。最近我看了电影《沉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费莱拉神父劝说年轻神父叛教时说的一段话,他说“日本人根本不可能信上帝,他们即使牺牲也不是为了真正的福音,日本就好像一片沼泽,真理的种子不可能在这里扎根。”我想这就是费莱拉神父叛教的原因,也是他对年轻神父最具杀伤力的劝说。这个判断可能符合他眼前的“现实”,但是却没有超越现实的信心和盼望,而没有信心和盼望又怎能站立得稳并且去翻转他人的生命呢?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对于宣教来说,我认为得胜的信心比爱的感觉更加重要。没有得胜的信心,谁能在凯撒的面前站立得稳呢?只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使人平静的走向十字架。而我们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归根结底,得胜的信心不是建立在基督徒人数更多,信基督教的国家比穆斯林国家更强大这些念头上,也不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和实力对比上。坚实的信心最终必须建立在神的应许和他的信实上,面对“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哈 3:17)”我们若还能相信神的应许必不落空,那我们就真的能宣教,也真能看到万民要做祂的门徒了。
在前面第9节记述亚伯拉罕被埋葬时,圣经说“他两个儿子以撒、以实玛利把他埋葬在麦比拉洞里。”这里特别肯定以实玛利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弟兄和睦同居的场景,也预示着将来以撒和以实玛利以及他们的子孙都要同亚伯拉罕相聚在神的国里。根据圣经的启示,愿我们也都相信这样一幅场景:就是终有一天,在十字架前,以撒和以实玛利属肉体的儿女都要藉着基督成为亚伯拉罕属灵的儿女。阿们!
四、19—26节
关于这一段,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以扫和雅各相争。他们在母腹中就相争,出生时也是一番相争,一个抓住另一个的脚跟,这些描写其实也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例如以扫出卖长子的名份,雅各骗取父亲的祝福都是他们相争的延续。
雅各和以扫在母腹中相争是我们熟悉的,但就这一段我想分享的重点却不是他们,而是以撒和利百加。关于以撒和利百加,我想分享两点:一是如何看待人生的苦难,二是如何胜过人生的苦难。
上帝使以撒承受了父亲的产业并应许更加美好的祝福,就是后裔繁多,且要成为万国的祝福。这应许和祝福是美的,但是以撒实际的生活容易不容易呢?其实不容易。因为20节说“ 以撒娶利百加为妻的时候正四十岁。”而26节又告诉我们“利百加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以撒年正六十岁。”也就是说以撒承受没有后代的痛苦足足有2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想象这二十年对以撒来说是怎样的煎熬。而利百加的经历同样艰难。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能生育在古代是极大的羞辱,而且这种羞辱利百加背负了整整二十年。但是当她怀孕时,她又感觉如何呢?因为双胞胎在她腹中折腾的她太痛苦了,以至于她说“若是这样,我为什么活着呢”。也就是说利百加曾经最大的人生理想,得到了才发现竟然是她人生最大的痛苦。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以撒和利百加的经历首先就提醒我们:不要幻想人生没有任何的患难,不要以为神的儿女就比别人一帆风顺。那么为什么神的儿女也要经历苦难呢?其实以撒没有孩子的痛苦也是他父亲亚伯拉罕曾经经历过的。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几乎同样的难处在父子两代要重复出现?我想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别人的信心并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信心。所以俗话说“上帝没有孙子”,意思就是,对上帝的信心不能藉着血统传递,只能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确认。所以,亚伯拉罕的神真的要成为以撒的神,就需要以撒自己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