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胡勝翔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上醫院診所就醫、體檢,甚至住院,從掛號填表格填性別欄,性別議題就開始發酵。本集訪談邀請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胡勝翔,來談談跨性別者醫療的處境與問卷,雖然此次問卷無法包含全部跨性別,但性別議題跟生活關聯性,身分證有法定性別,就位牽動生活,自我認同性別與法定性別不一致,就會有生活衝突,醫療使用會遇到那些狀況需要面對與處理。
問卷中的性別組成(女性、男性、同時是女性男性、非二元性別),是否也反映,過去在談LGBT時,比較少看到跨性別者的差異?
出櫃議題與換證的議題:台灣現行換證的程序違和?而出櫃與是否換證的關聯是甚麼? 如果以換身分證,比較較容易出櫃? 在調查中,約3.7%沒有換證需求的原因是?
進入醫療領域前:未換證的跨性別者對於進入醫療領域會感到焦慮,甚至有五成的人會抗拒(嚴重到不進入)進入醫療場合,並且能夠預期,即使換完證這樣的焦慮也同樣存在。
1換證之後的焦慮感還是存在的原因?
2 如何得知比較性別友善的醫療機構?
進入醫療領域之後
1、 就醫的心理壓力,未換證是否要向醫護人員出櫃? 如果比較性別友善,比較容易出櫃? 性別錯稱(候診叫號、藥單藥袋)時,如何因應? 比較希望的性別稱呼會是甚麼?
2、 如果從醫療的程序,從掛號(網路或現場、性別欄)、門診候診、診間與醫護人員互動,可能會有的不愉快經驗是甚麼? 問卷報告有提到體檢,體檢的確遇到的性別問題會比較多。
3、 比較希望醫療機構性別友善的設施、政策、醫護人員與職員的性別意識
五、酷兒盟接下來的策略行動與計畫。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