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簡莉穎讀大學時便立志做劇場,卻困惑為何總是演出國外翻譯劇本 ?後來她發現癥結在於台灣歷經多次殖民與隨之而來的語言斷裂,進而造成失根的劇場文化。簡莉穎對自己的生長地充滿好奇,想透過劇本創作找答案,「若只做翻譯劇就是阻止自己發問」,她便決定著手做在地原創故事。
但曾在一年內做了6部戲的她,如何不被創作掏空?又2009年出道的她,在2011、12年起接連獲選《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與「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卻直到2014年才經濟獨立,不需家中接濟,到底劇作家怎麼養活自己? *節目中口誤為2010年
02:58 大學立志做劇場,卻困惑為何一直演翻譯劇本
13:12 與固定劇團合作練成「剪接」劇本創作模式
14:48 凝練好奇、具體提問,是寫出好故事的前提
17:20 認同政確也要看見人的極限,才能使筆下角色立體
22:23 決定不接委託創作,職涯反而更開闊
27:31 身為量產劇作家,靠換跑道蓄能
主持人:y
來 賓:影視/劇場工作者、大慕影藝內容總監 簡莉穎
製 作:姚立儷、姚立強(包子)
⧉ 想更認識沃時文化?
⋰ FB:https://www.facebook.com/cultime.co.ltd
⋰ IG:https://www.instagram.com/cultime.co
⋰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cultime.co>)>)>)
⋰ 官網:https://cultime.co
⧉ 歡迎斗內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e6315c7a-bc41-4f4f-b0ac-0a7b8c255512
roboduck by airtone (c) copyright 2023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license. https://dig.ccmixter.org/files/airtone/6609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