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伊吾,亦作伊吾卢,即今新 疆的哈密(故城在今哈密西)。这一地区土地肥饶,“地宜五谷、桑、麻、蒲桃”,东汉王朝开始在此经营屯田。东汉明帝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后汉书·西域传》)。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因为匈奴急攻,一度放弃伊吾屯田。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收复伊吾。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复罢都护。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又屯田伊吾,其后复废。顺帝时西域开通,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令开设屯田”(《后汉书·西域传》),并在伊吾置伊吾司马一人,管理屯田事务。东汉一代,西域凡三绝三通,伊吾的屯田,也三罢三复。总之伊吾的三次屯田,标识了东汉三次开通西域的历程。
西晋王朝在今哈密设置伊吾县,隶敦煌郡。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分敦煌置晋昌郡,伊吾县改隶晋昌郡。前凉张骏时,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置沙州,伊吾县也隶属于沙州。西凉灭后,西凉后主李歆的妻兄唐契、契弟唐和携带外甥李宝,避难伊吾,招集西凉遗民二千余家,受柔然役属。柔然汗以唐契为伊吾王,契为伊吾王历二十年之久。后来柔然又攻逼伊吾,唐契及其弟唐和拥众退往高昌,唐契与柔然部帅阿若作战阵亡。此后伊吾并入北魏的版图,成了北魏的一个县。北魏末年原扰攘, 西魏、北周的势力都达不到伊吾。直到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伊吾城主献西域数千里之地,隋于伊吾置伊吾郡,伊吾重又归属中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