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这是一声迟到的「新年好」,我们在好好辞旧之后来认真的迎新。
我们聊了聊我们记忆中专属的农历新年的仪式感和一些有的没的仪式感拉满的「土味习俗」——
这当中的关键词有关「欢聚」、「团圆」、「热闹」、「烟火气」,但也不完全能够用这些词语来注解;
可能这些宝贵的记忆可能关乎了一些人的存在或离去,他们留下了什么也带走了什么;这些宝贵记忆或许也带着一个时代的「时代滤镜」以及每个个体的「情绪滤镜」,记忆的正向或是负面表达,都与那个当下息息相关;
那些记忆多半是带着食物味道的,在回忆里每一道菜都被放大到异常具体,明白的记得它们的食材构成和料理方法,似乎可以通过记忆辨认出舌尖尝过的滋味,但这些味道多半又再也难以再尝见;
那些记忆有些小众到只属于某个家庭,那是他们专属的特有的习惯,留下了,变成了一种传承……
我们聊了聊身在异国的「年味不足」和大流行时代的「年味不足」——
霖珊的年味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沿袭了从小带大的除夕下午洗尘沐浴的习惯,在无人共同庆祝的日子里给自己做一顿够得上年饭标准的一人食,与家人打视频电话感受他们的年节气氛;
文迪回忆了之前在国外的农历新年,现场看了当地的华人春晚、组织了学校的春节派对、驱车几个小时与好友一起过年、看了唐人街的舞龙舞狮……再次叹息了今年身边的年味不足
然而此刻,坐在家里写着播客文稿,看着这座城市里又再次被旅游业的欣欣向荣冲击得喜气洋洋,内心有种复杂的情绪,一边庆祝的是城市活力的恢复,而另一半则在感慨过往的三年仿佛是个瞬间被遗忘的笑话
当然,说好要辞旧迎新的我们,还假想了我们「理想中的农历新年」
我们的关键词依然是「聚在一起」——跟我们爱的人
不要把「年」过度刻画,而是把它当作一个轻松欢聚放空的假期,摒弃那些可能成为「无聊可怕的大人」的行为,保持可控的边界感,让自己舒服,让在一起的人舒服;
抛弃一些令人厌恶的行为,比如「厌女」,拒绝过年只有女的忙碌;拒绝对女性话题的固化;
让交互的时光拉的更长且变得有趣,真实的深度交互,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杀时间的事情,用合理的破冰方式打通看似不熟悉的人之间的壁垒;
做一件有仪式感又有意义的小事,比如,拍全家福,在可以相聚的时候尽量的不留遗憾……
如果你也对这期的话题感兴趣,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
-本期主播
文迪,一个生活方式品牌主+女性社群主理人,此刻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厦门
霖珊,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此刻留学于奥地利维也纳
-本期节目使用音乐
Ken Arai - A New Day
-本期节目剪辑:霖珊
-本期文字编辑: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