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5:17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18 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19 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就不要收。20 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21 我在 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要遵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
22 给人行按手的礼,不可急促;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份,要保守自己清洁。23 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有些人的罪是明显的,如同先到审判案前;24 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25 这样,善行也有明显的,那不明显的也不能隐藏。
题目:有关长老的指示
经文:提前5:17~25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文是《提摩太前书》5:17~25节。
「祷告」
《提摩太前书》5:17~25节都是有关长老的指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7、18节是关于善待长老;19~21节是关于控告长老;22~25节是关于选立长老。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享这一段经文的信息。
一、善待长老(17、18节)
首先,我们来看17和18这两节经文。17节所称的长老就是指教会的领袖。在犹太传统中,长老是对德高望重并且承担领导责任者的称呼,所以,使徒彼得和约翰都自称“长老”(彼前5:1,约一1:1,约二1:1)。而圣经中还有一个词和“长老”同指一类人,这个词就是“监督”。《提多书》1章5~9节关于长老的资格和《提摩太前书》3:1~7节关于监督的资格基本一致,而且在《提多书》的这一段中“长老”和“监督”两个词同时出现,明显是指同一类人。《使徒行传》20章记载保罗与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告别时,对他们说“圣灵立你们做全群的监督”,证明“长老”和“监督”是一对可以互换的同义词。“监督”体现他们工作的性质,而“长老”体现他们的年龄和阅历。
在使徒时代,长老的责任既包括治理,也包括教导。17节提到“善于治理的长老”和“劳苦传道教导人的”,说明在长老中已经开始有所分工,但不一定区分得十分严格。而今天很多的教会,包括我们教会,已经把长老清楚区分为“治理长老”和“教导长老”。“治理长老”我们一般就称他们为“长老”,而“教导长老”今天一般称为“牧师”。虽然称呼不同,但在地位和职责上,他们是同等的重要,都是教会的领袖,共同承担带领教会的责任。所以17节虽然提到两类人,但是却适用同一个原则,就是应当在教会中得到信徒的善待。
具体而言,善待长老就意味着给予他们“加倍的敬奉”。这个敬奉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态度上的尊敬,二是物质上的供应。
就尊敬而言,在任何社会都会提倡对某些人的尊敬,例如:对长者、对老师、对军人……。这些推崇反映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程度,我们常说“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这类口号的本意其实是好的,对任何社会都是有益和必要的。
基督徒对于教会领袖的尊敬同样是有益和理所当然的,因为它首先反映出我们的价值观念。尊敬长老说到底是对他们工作价值的肯定,作为基督徒难道不认为照顾灵魂、牧养生命的工作是极其神圣和重要的吗?轻看教会领袖其实是轻看他们的工作,说到底可能是你认为属灵的事还是不如物质的利益实在。就教会而言,尊敬牧长的风气是健康的,说明这个教会高举属灵的价值,相反,藐视牧长的教会是危险的,说明这里不感恩也不羡慕属灵的工作。
此外我们要注意,尊敬也并不只是内心的态度,尊敬也必须通过外在的言行表现出来,这才有果效或者说这才真实。例如:通过称呼,通过说话的语气,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举个例子:婚礼之后的合影顺序,一般都把牧长与新人的合影放在比较靠前的顺序上,这就是一种尊敬的表现。我从小被家里教导很多规矩,例如:吃饭时老人先动筷子,串门儿不要空着手,称呼长辈要用“您”……。小时候被这么要求感觉很烦,不自由,但是等我长大了,直到如今,我越来越发现这些规矩的价值,规矩的目的或者说任何行为方式的目的其实不在于束缚而在于传递信息,没有某种方式来表达,人们又如何能感受到尊敬和爱呢?
中国男人常被诟病的一点是不懂得爱,例如:记不住妻子的生日,记不住结婚纪念日,不懂或不屑送花、送礼物这些“花招儿”。但是按照雅各的观点看“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同理,不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爱和尊敬在哪里呢?谁能感觉到呢?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不能只把爱和尊敬放在心里,也应当学习如何把爱和尊敬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造就人,这样才能说你的爱是活的。但愿咱们教会的牧长们常能通过大家温馨的问候或者一些贴心的小礼物感受到你们的关心和尊敬。
另一方面,敬奉的意思是指供应物质的需要。其实,物质的供应本来就是尊重牧养工作的体现之一,但在这里却被特别明确的指出来。这是因为“看重金钱”是我们罪性里最突出的一方面,所以保罗才格外提醒教会不要忽略和亏欠教会工人的生活需要。保罗在18节引用了2处圣经,就是《申命记》25:4节和《路加福音》10:7节来证明供应教会工人的物质需要是理所当然的。
“加倍的敬奉”原意是“双倍的”、“双重的”,但其实这个词不该机械的理解为2倍,而是“慷慨”、“大方”的意思。所以,保罗的意思是:教会对工人的物质需要不仅要供应,而且应当慷慨的供应。在旧约时代,以色列国堕落的表现之一,就是不供应祭司和利未人的需要,以至于祭司和利未人离开服侍的岗位,四处漂泊谋生,结果就是祭坛荒废,信仰沉沦。今天也有的牧师是一边打工一边牧会,甚至有因为缺乏而离开服侍岗位的。虽然有的教会奉献不少,但是对教会工人的待遇却是极其吝啬、苛刻。我记得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某个穷牧师骑着他的马去探访,在路上遇见一个会友,他的会友和他开玩笑说:“牧师,您的马真漂亮,比您体面多了。”而这个牧师非常机智的回答这个会友说:“是的,因为照顾它的比照顾我的更慷慨。”大家明白这个牧师的意思吗?他是在讽刺会众对他的亏待。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要小心那些错误的属灵观,不要以为牧师不用吃饭,不用住房,不用看病,不用花钱。也不要以为牧师都能忍受和胜过贫穷的试探。真正的属灵乃是照着这里的原则,慷慨的对待服侍你生命的人,不要让他们被迫天天忧虑物质的需要。既然圣经使用了动物的比喻,那么也请允许我做一个类似的比喻。聪明的农夫最懂得优待他的牛马,这样牛马才有力气劳作以致使地获得更大的出产。聪明的基督徒难道不也应该懂得善待他们的牧师,好使他们的牧师没有后顾之忧,以便更加专心的投入服侍他们的灵魂吗?
以上的劝勉是保罗对会众发出的,但在这一段中保罗也有给教会工人的教导,就是“善于管理”和“劳苦传道”,意思是教会工人的服侍应当竭力忠心并且有质量。所以,教会工人的服侍不应该散漫、偷懒、得过且过,而应当自律、殷勤,并且追求不断的长进。否则他就愧对了上帝的呼召也亏欠了弟兄姊妹。
在上帝眼中,牧者对服侍忠心,会众对牧者慷慨,这两方面都做到的教会才是健康和美好的。愿上帝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愿我们作牧者的有忠心,也有智慧能力安排好各样的服侍和进深学习,也愿弟兄姊妹们从神得着信心,将当奉献的归给教会,并且尊敬在你们中间忠心服侍的工人。
二、控告长老(19~21节)
接下来我们再看19~21节,是关于控告长老的事。19节引用了《申命记》17章和19章的司法原则。但是《申命记》说凭两三个人的见证就可以定准,而保罗在此说有两三个人的见证才可以受理案件,而之后肯定还要进行更慎重的调查。所以,这一处理原则显然是为了尽量保护教会领袖不受无端和恶意的攻击。因为保罗知道,教会领袖往往是魔鬼重点攻击的对象,因着人的罪性和软弱,教会领袖也常常会受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的指责。《圣经》中这一类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摩西常常被会众抱怨、攻击和挑战。很多时候罪人甚至是用非常属灵的借口来攻击他,例如:他的哥哥亚伦和姐姐米利暗就曾挑战他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民数记 12:2)”保罗自己其实也没少经历来自教会内部的诋毁和攻击,例如:那些主张守律法的犹太基督徒就不断攻击保罗的教训和质疑他使徒的身份,以致保罗不得不写下《加拉太书》来为福音和自己辩护,并曾愤怒的表达说“恨不得那搅乱你们的人把自己割绝了。”因为保罗深知人性的幽暗和了解属灵争战的真实,所以他才确定这样的原则,以免给魔鬼留地步。
那么,今天我们当如何保护牧长的名誉呢?对教会而言,首先应当尽量在凡事上公开透明,这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使魔鬼无机可乘。我们教会是比较早建立正规透明的财务制度的,所以在争战中仇敌虽然使用过在金钱问题上离间我们的伎俩,但是却完全没有效果。此外,如果教会发现弟兄姊妹中有对某些牧长的流言和误解,那么也应当及时澄清,这就可以避免不信任的情绪积累和蔓延。而对弟兄姊妹而言,应当学会按照合宜的方式处理疑惑。如果你对某位牧长有怀疑,那么应当直接去询问他本人,也可以向其他牧长或知情人了解情况,总之在你掌握确切的证据证明他有问题前,绝不应该散布自己的猜测、论断和不满情绪。即使你有充分的证据,也应当按照圣经的原则交给教会进行审理,而不应在教会中或者网络上未经审判就定别人的罪。今天在网络上难免有很多教会中的是是非非被公之于众,被众说纷纭,但其中很多情况其实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