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一個屬於幼教老師與家長的療癒角落。 在這裡,分享幼教現場的哭笑日常、老師們的內心話, 還有成為大人以後,我們在孩子身上學到的人生課。 下課鐘響,我們不只是老師,也是一個想被理解的平凡人。 每週更新,歡迎你一起聽故事、聊心事。❤️ Powered by ... more
FAQs about 幼教老師的下課時間:How many episodes does 幼教老師的下課時間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9 episodes available.
November 19, 2025EP29 | 為什麼孩子總是「測試你」?原來在確認一件事!其實孩子不是故意找你麻煩,而是在確認—— 『我做錯了,你還會在嗎?』 你是不是也遇過—— 明明說了不能打弟弟,他還是忍不住伸手? 叫他收玩具,他反而笑著把玩具倒得更滿地? 很多爸媽都以為孩子「故意不聽話」, 但其實,這叫做「測試行為」。 💡 孩子的測試,不是挑釁,是在確認關係。 他想知道: ✔️ 我踩到界線,你會怎麼回應我? ✔️ 我做錯事,你會不會不愛我? ✔️ 這個家是不是安全的? 在這集 EP29 裡,我帶你一起拆解: 🔎 什麼是測試行為? 🔎 為什麼孩子會一直做? 🔎 各年齡層常見的測試方式 🔎 如何用「穩定回應」讓孩子更願意合作 🔎 五種爸媽最常犯的錯誤回應(以及更好的處理方法) 金句送給你: ✨「測試行為,是孩子在說:我需要你,看見我。」 ✨「你每一次冷靜而一致的回應,都在幫孩子長出安全感。」 如果你也常被孩子的行為搞得快爆炸, 這一集一定要聽。 👇留言告訴我: 你遇過最經典的「測試行為」是什麼? 我來幫你解析!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6minPlay
November 05, 2025EP28|大人自己不會情緒管理,怎麼教孩子?「孩子一吵鬧,你就忍不住大吼,事後又懊悔嗎?」 「我們都知道要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可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呢?」 其實,孩子最早學的「情緒課本」, 不是繪本、不是教材, 而是——你每天的反應。 💭當你焦躁、怒吼、嘆氣, 孩子不只看在眼裡,也學進心裡。 你怎麼對待情緒,他就會怎麼對待自己。 在這一集裡,我想陪你聊聊: 🌱 為什麼父母的情緒素養比你想的更重要 🌱 大人情緒失控,對孩子的長期影響 🌱 怎麼練習「不完美但更穩定」的情緒管理 因為真正的教養,不是讓孩子「不哭不鬧」, 而是讓孩子從你身上看到—— 生氣也能被理解,失控後也能修復。 ✨ 金句收藏: 「教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不必完美,但要願意練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2minPlay
October 29, 2025EP27|「哭一下就好」?情緒被忽略的後果「小孩哭了,長輩說:『哭一下就好。』」 你是不是也常這樣安撫? 這句話看似溫柔,其實藏著一個危險訊息: 👉「情緒要快點停、不能太久。」 當孩子一再被這樣對待, 他會慢慢學會—— 「我的情緒不重要。」 「表達難過,會讓人不喜歡我。」 🎧 本集重點,我想和你聊聊: 💭 「哭一下就好」這句話,傳遞了什麼訊息? 💭 情緒壓抑 vs 情緒表達,差別在哪? 💭 大人該怎麼教孩子「健康地哭」? 孩子不是故意哭、不是情緒勒索, 而是透過眼淚在告訴你: 「我需要被理解。」 真正重要的不是止住哭聲, 而是陪他學會調節情緒。 ✨金句收藏: 「哭是調節,不是挑戰。」 「你接住的不是眼淚,而是孩子的心。」 📩 留言告訴我: 你最常聽到、或對孩子說的「安撫語」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練習,用更溫柔的方式接住孩子的情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7minPlay
October 15, 2025EP26|孩子為什麼總是「發脾氣」?背後原因超驚人!早餐還沒吃完就大哭、 去公園玩不夠大吵、 要睡覺卻崩潰尖叫—— 你是不是也每天都在懷疑:「我家孩子是不是太難搞了?」 其實,孩子的發脾氣,從來不是故意要找你麻煩。 那是一種「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我需要你看見我」的訊號。 在這集節目裡,我想陪你一起重新理解「情緒」, 從幼教現場、心理學角度,一起拆解: 🎧【EP26 重點搶先看】 ✅ 孩子為什麼總是「發脾氣」?背後的真實原因 ✅ 不同年齡層的情緒發展特徵 ✅ 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越罵越糟的那種) ✅ 「接住情緒」的五個回應技巧 ✅ 真實案例教你怎麼面對孩子情緒風暴 因為孩子的情緒, 不是壞習慣、也不是叛逆, 而是他「還不會說」的需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6minPlay
October 09, 2025EP25|老師也能當安全基地嗎?孩子依附經驗的隱形推手「有沒有想過,老師除了教書,其實也在教孩子怎麼相信世界?」 很多孩子在學校花的時間,比在家還多。 而老師的情緒穩定、說話方式、甚至一個眼神, 都可能成為孩子心裡那個「安全基地」的延伸。 這集我們要聊的不是教學方法, 而是——老師的「回應」,怎麼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 在節目裡,我會用心理學的角度帶你認識: ✔️ 為什麼孩子會特別黏某個老師? ✔️ 什麼是「安全型老師」? ✔️ 老師怎麼在日常互動裡建立信任感? ✔️ 家長又該怎麼配合,幫助孩子更安心? 金句想送給所有教育工作者: 「老師不是取代爸媽的人, 但可以是孩子在校園裡最穩定的避風港。」 👇 如果你是老師、家長、或對親師關係有興趣, 這集你一定會被觸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5minPlay
October 01, 2025EP24|爸媽忙工作怎麼辦?教你兼顧依附,讓孩子有安全感陪伴不是時間長短,而是質量和連結 👩👩👦👦 忙到喘不過氣的爸媽,你是不是也常焦慮: 「我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他會不會不愛我?」 事實上,安全感不是靠陪很久,而是靠「回應 + 一致」建立的。 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天高品質的 20 分鐘, 比一整天邊滑手機的陪伴,更能給孩子安全感 💛 在這一集,我會告訴你: ✅ 為什麼忙碌的爸媽不用自責 ✅ 孩子真正需要的安全感來源 ✅ 職業爸媽最實用的 5 個「高品質陪伴技巧」 「孩子不怕爸媽忙,只怕爸媽心不在。」 🎧 點擊收聽 EP24 完整內容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7minPlay
September 24, 2025EP23|安全感從哪裡來?不是物質,而是這件事!很多爸媽以為「給孩子最好的,就是吃好穿好、買最貴的玩具」。 但你知道嗎?真正能改變孩子一生的,不是物質,而是「被看見、被回應」💛 心理學研究指出: ✅ 高回應性的照顧者 → 孩子長大後自我調節力強、焦慮少、關係更穩定 ✅ 缺乏回應 → 假性獨立、焦慮依附、未來親密關係困難 所以,比起陪孩子一整天卻滑手機,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給出可靠的回應」。 這一集我會告訴你: 🔹 安全感真正的定義 🔹 為什麼「回應性」比陪伴時間還重要 🔹 三步驟實用技巧:停、看、聽 本集金句: 「安全感,不是給孩子最貴的玩具,而是給他最可靠的回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3minPlay
September 17, 2025EP22|為什麼有些孩子超獨立,卻不是好事?孩子過度獨立真的好嗎?💔 很多爸媽都希望孩子「越獨立越好」,但你知道嗎?如果孩子小時候就過度獨立,長大後在感情裡,可能會變成「不敢靠近、也怕被靠近的人」。 在這集裡,我們聊: ✨ 什麼是「回避型依附」? ✨ 為什麼有些孩子早早學會「假性獨立」? ✨ 長大後會在感情裡出現哪些樣子? ✨ 爸媽該怎麼做,培養孩子健康的獨立與安全感? 我們現在的回應,決定孩子長大後能不能「安心去愛、不怕受傷」。 🎧 一起來聽 EP22,為孩子也為我們自己打好情感的地基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1minPlay
September 10, 2025EP21|你覺得孩子愛黏人?其實這是愛的訊號!「老師,我的小孩好黏我,連上廁所都要跟,這樣是不是不獨立啊?」 很多爸媽心裡都有這個疑問。 其實——孩子愛黏你,不是壞事,而是愛的證明。 ❤️ 🔎 在心理學裡,黏人代表一種依附需求。 對孩子來說,爸媽就是「安全基地」。 當他還不確定這個世界是否安全時,緊緊跟著你,就是他心裡最自然的反應。 👉 真正需要擔心的,反而是——孩子對爸媽的離開完全無感。 因為那可能意味著,他已經學會「不期待有人會回應我」。 在這集節目裡,我會聊: ✔ 為什麼孩子會黏人? ✔ 黏人跟「安全依附 / 焦慮依附」的關係 ✔ 爸媽如何用「回應」幫孩子慢慢建立安全感 ✔ 常見迷思破解:「黏人會變媽寶?」、「哭久一點就不會黏?」 💡 金句送給你: 「孩子的黏人,不是弱點,而是愛的訊號。 你回應的每一次擁抱,都是在為他未來的勇敢打地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6minPlay
September 04, 2025EP|20 第一季 5個爸媽最想知道的育兒難題,一次破解!做爸媽真的很不容易,每天都有新挑戰: 孩子3歲還不會講話?一直玩不讀書?下班累到不想陪孩子? 今天幫你整理 5個最常被問的育兒問題,一起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1. 孩子3歲還不會講話,要擔心嗎? 👉 每個孩子發展節奏不同,但如果完全沒語詞、無法理解簡單指令,可以諮詢專業。 **小提醒:**別過度焦慮,先增加互動、減少螢幕、用簡單語句陪聊。 ❓2. 遊戲重要還是學習重要?小孩一直在玩,會不會輸在起跑點? 👉 遊戲=學習! 幼兒期遊戲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玩沙、搭積木、角色扮演都在訓練專注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 ❓3.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信,而不是玻璃心? 👉 秘訣是「接納+肯定努力」,而不是只讚美結果。犯錯時給支持,不要用貶低或比較。 ❓4. 雙薪家庭,下班好累還要陪孩子,怎麼辦? 👉 關鍵不是時間長,而是高品質陪伴。 就算10分鐘,也能放下手機,專注看著孩子,給擁抱、聊今天發生什麼事。 ❓5. 怎麼建立規矩,不讓家變成戰爭? 👉 先建立親密感,再談規矩。孩子感覺被理解,就比較能接受界線。給選擇、給預告,讓孩子參與決定,而不是單方面命令。 💬 哪一個問題最戳中你? 留言告訴我,或把這篇分享給也在努力的爸媽,讓大家一起輕鬆育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i8pghr0f7v01w65mk56vh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5minPlay
FAQs about 幼教老師的下課時間:How many episodes does 幼教老師的下課時間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9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