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故事館

【有溫度系列】EP3:職場實習~想要和需要之間的拉扯,很難歸零(上)


Listen Later

【有溫度的故事館】~職場實習:想要和需要之間的拉扯,很難歸零


每年的7.8月份,是許多在學學生相當重要「轉骨」的時間點,藉由參與各企業或單位的「實習」工作,賺取學分、拉近學用差距,降低畢業後所遇非人的窘境,似乎一舉多得;但實習時間只有兩個月,真的能夠看盡職場百態?還是拚心安?

而所謂的實習制度,又從何而來?國外有沒有相關的經驗可參考?節目中,邀請 好溫度。台灣青年基金會 《溫度》月刊主編~彥儒、還有本期溫度實習生、目前就讀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粘芷瑄共同分享。

我們會聊聊~

每每面對畢業季,新鮮人們樂於大展身手,卻也苦了企業單位,深怕「天將奇兵」,所以多年來不斷檢討改進之下,因應教育方針以及縮短學用落差,台灣出現了不同名稱、背景及實習歷程的實習角色「技術生」「建教生」「產學合作」,希望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職場,也方便企業單位可以提前點將,這些角色的異同有哪些?

現在有許多學生在沒有學分壓力的情形下,主動提出實習申請,而這類的實習申請,其實也算是就業前哨站,實習生所備的文件、資料等同於在看一份應徵履歷,這代表企業單位求才若渴、標準很高?還是僧多粥少,大家都怕找不到工作、拼命展現最好?

「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沒感情」,基於部分學校仍是將實習課程列為學分或成績考量,漫長的兩個月暑期,去打工有錢沒分數,去實習有分數但沒錢,再這學與不學、有錢與沒錢之間,甚至包含保險等等問題,有討論的空間嗎?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鐵道故事館By 寶島聯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