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用很多的中文、英文詞彙只能趨近於,
但並非完全能傳達梵文本身的意思,
這也是為什麼一定要讀梵文,
一個詞往往需要好多解釋,
才能讓我們越來越了解經典的意涵
本篇請參考
《Light on the Yoga Sūtras of Patañjali》P.111~113
以及圖: 【你的大腦是爬蟲腦還是哺乳腦?】 - 無著健康之道http://www.asanga.com.tw/article.php?BlogID=34&lang=zh
艾揚格大師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瑜珈經中提到的五種kleśa,
這五種kleśa 恰好對應到了大腦不同的分區,
前腦、上腦/意識腦(智性層面)對應到Avidyā無明、Asmitā我見
下丘腦(情感層面)對應到Rāga貪戀(太喜歡到執著)、Dveṣa厭棄(太討厭到執著)
後腦/無意識腦(本能層面)對應到Abhiniveṣa 貪生怕死
kleśa 五類型的根源皆從Avidyā無明開始
小英老師解釋因為Avidyā,我們有錯誤認知所產生的喜好,
但無限的存在是沒有好惡的,
只有小我才會有喜好,會讓我們產生害怕,
害怕小我會消失,害怕死亡。
kleśa 除了為痛苦、煩惱也有愉悅的面向:
超載的享受快樂愉悅會產生進一步的執著,
愉悅本身沒問題,但愉悅產生的執著會帶來悲傷的果實。
---------------------------------------------------
本音檔為
Patañjali 瑜珈經的當代詮釋與生活應用
Sadhana (practice) &Svadhyaya (self-study) VIII
實修、研讀 系列八:
『躺著聽懂瑜珈經』課程中精華的片段,
導讀人:阮淑英(小英老師)
歡迎追蹤小英老師粉專,接收最新消息喔!
FB:花蓮 戀瑜伽(小英老師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Ut1iqSrG/
想了解更多課程資訊請追蹤我們的臉書、IG,
如想上完整課程,請聯絡我們的官方line諮詢~
FB : 瑜珈精進研討會
IG : yogaacademiataiwan
Line: @173qathu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