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最近,在成都和重庆人民的朋友圈发生了一件大事。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未来十年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纲要》里提到,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事实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成都都市圈的画像也在日渐明晰,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同时也要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宏观概念讲了这么多,你肯定想问,这和高新区,和我生活的地方有啥关系呢?别急,这期节目就让我们好好来说道说道,在成渝经济圈里的,咱们高新区扮演者一个怎样的角色。
在距离天府国际机场仅2公里的地方,一座规划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的园区正蓄势待发,这是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未来科技城。
这里的生态景观资源得天独厚,依绛溪河、傍龙泉山,多条轨道高速交通线路,为这里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机遇。基于河流走向自然分割,以生态廊道勾勒形成了“两轴三片”的空间布局,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地布局和功能配置,将未来的不确定性纳入空间应变的种种考量,使未来的城市空间具备可持续的功能迭代能力。
未来科技城的科技感在哪?在于它面向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校院地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集群,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与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依托,推动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快速聚集,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驱动动力源。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科技服务业、未来产业,构建“3+1+X”主导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之所以被冠以未来之名,是因为这里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端产业集聚为导向,打造高端创新人才汇聚的未来社区。自然向城市生长,建筑融于自然,人行绿道恣意串联楼层绿心、空中花园、森林墙面等立体化绿色景观,创造出生态诗意的空间品质,为每一个人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
同时,通过毗邻的工作社区、生活社区功能互补,形成15分钟的产业社区。办公、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互动支撑,并且配套13所中小学校、11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毫不夸张的说,这不仅是座未来科技城,更是一个可以独立成市的卫星城。
前不久,成都高新区2021年就业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果展示活动如期举行,现场公布了成都高新区2021年就业创业大赛获奖名单,并为大赛一、二、三等奖进行了颁奖。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宣布“成渝双城导师联盟”正式成立,为促进成渝地区就业创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前行的指引。
获得初创团队组一等奖的何俊淅今年4月回到家乡成都创业,看重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的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以“神经介入技术创新平台”为拳头产品吸引项目投资,预计到明年1月,其中5个项目的销售额将突破7000万。何俊淅感慨道,公司成立以来,离不开成都高新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的出台,他也认为,这是一个一个新机遇也是一个新挑战,毕竟政策支持力度高,对初创公司发展来说总是一件好事。
随着“成渝双城导师联盟”在现场正式成立,也将整合成渝地区创业就业导师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导师与创业就业人员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发展思路。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说了,这次大赛不仅展示了成渝两地就业创业成果,为双方开展交流互鉴、交往合作搭建了平台,更是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加了注脚,开启了两地全面合作的新纪元。
随着成都与重庆在去年实现成渝轨道交通二维码互通;两地企业经济、消费供给进一步交融;“成德眉资”都市圈逐渐组团出圈,成渝“双城记”的声音从西南到全国并迈向全世界。在历史的大流中,成都高新区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产能,大力打造中欧交往枢纽,积极把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对人才和科技的赋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市圈,贡献高新的力量。
最近,在成都和重庆人民的朋友圈发生了一件大事。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未来十年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纲要》里提到,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事实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成都都市圈的画像也在日渐明晰,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同时也要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宏观概念讲了这么多,你肯定想问,这和高新区,和我生活的地方有啥关系呢?别急,这期节目就让我们好好来说道说道,在成渝经济圈里的,咱们高新区扮演者一个怎样的角色。
在距离天府国际机场仅2公里的地方,一座规划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的园区正蓄势待发,这是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未来科技城。
这里的生态景观资源得天独厚,依绛溪河、傍龙泉山,多条轨道高速交通线路,为这里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机遇。基于河流走向自然分割,以生态廊道勾勒形成了“两轴三片”的空间布局,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地布局和功能配置,将未来的不确定性纳入空间应变的种种考量,使未来的城市空间具备可持续的功能迭代能力。
未来科技城的科技感在哪?在于它面向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校院地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集群,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与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依托,推动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快速聚集,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驱动动力源。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科技服务业、未来产业,构建“3+1+X”主导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之所以被冠以未来之名,是因为这里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端产业集聚为导向,打造高端创新人才汇聚的未来社区。自然向城市生长,建筑融于自然,人行绿道恣意串联楼层绿心、空中花园、森林墙面等立体化绿色景观,创造出生态诗意的空间品质,为每一个人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
同时,通过毗邻的工作社区、生活社区功能互补,形成15分钟的产业社区。办公、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互动支撑,并且配套13所中小学校、11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毫不夸张的说,这不仅是座未来科技城,更是一个可以独立成市的卫星城。
前不久,成都高新区2021年就业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果展示活动如期举行,现场公布了成都高新区2021年就业创业大赛获奖名单,并为大赛一、二、三等奖进行了颁奖。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宣布“成渝双城导师联盟”正式成立,为促进成渝地区就业创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前行的指引。
获得初创团队组一等奖的何俊淅今年4月回到家乡成都创业,看重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的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以“神经介入技术创新平台”为拳头产品吸引项目投资,预计到明年1月,其中5个项目的销售额将突破7000万。何俊淅感慨道,公司成立以来,离不开成都高新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的出台,他也认为,这是一个一个新机遇也是一个新挑战,毕竟政策支持力度高,对初创公司发展来说总是一件好事。
随着“成渝双城导师联盟”在现场正式成立,也将整合成渝地区创业就业导师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导师与创业就业人员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发展思路。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说了,这次大赛不仅展示了成渝两地就业创业成果,为双方开展交流互鉴、交往合作搭建了平台,更是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加了注脚,开启了两地全面合作的新纪元。
随着成都与重庆在去年实现成渝轨道交通二维码互通;两地企业经济、消费供给进一步交融;“成德眉资”都市圈逐渐组团出圈,成渝“双城记”的声音从西南到全国并迈向全世界。在历史的大流中,成都高新区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产能,大力打造中欧交往枢纽,积极把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对人才和科技的赋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市圈,贡献高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