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尧舜也做不到大圆满
老子前面把人心的真实相先给说了,然后又开始举例,首先就从黄帝开始数落起。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bá),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讙(huān)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wéi),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
最早提倡仁义的是黄帝,看来在黄帝之前,伏羲氏、神农氏对仁义还没有多少感觉,到了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首先提倡仁义之道、仁义之说。这下老百姓就开始效仿了,我们要响应伟大黄帝的号召,我们都要崇尚仁义,首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当然,最高领导也要做表率。尧、舜在五帝之中是最贤明的君主,他们更是以身作则。《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舜都活了一百多岁,当然是操劳天下。什么是“股无胈”呢?就是劳累得大腿上的肉都没有了,他们天天在山里跑,地里干,伙食又不好。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公务员,天天都在办公室坐着,出门坐轿车,上楼有电梯,腿就长得粗,好多都有“腐朽肚”。以前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当然不用去劳累;到了尧舜的时候,勤政爱民,八方奔波,弄得腿儿都细了。
“胫无毛”,他们经常在泥地里去劳作,我们都知道插秧子,成都民间有句俗话说:“有钱之人毛脚杆,无钱之人脚无毛。”一个没有插过秧子的人去插秧,等你把一块田里的秧子栽完了,田里的泥也把你腿上的毛拔光了。尧、舜确实很辛苦,每天操劳于国家大事,并且亲自躬耕于农田,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要吃饭,老百姓吃不上饭,你这个当天子的就不仁不义,这个天子还怎么当呢?最高领导就只能下罪己诏。所以在上古时代,能够让老百姓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君主就必须事必躬亲,很劳累。他们不仅仅是在外形上劳累,为了提倡仁义教化民众,他们还要“愁其五脏”,心肝脾肺肾都愁烂了,五脏都在为仁义而操劳。老百姓不仁不义怎么办?你要去蹲点考察,要去引导教化嘛!要去传道,你还要挨家挨户地去传播仁义的福音,就像近几百年来的传教士一样,走家串户去宣传。以前毛主席说红军是宣传队,红军是播种机,走一路就播一路种,要把共产主义理想传播到整个社会,要家喻户晓。尧舜为了传播仁义,也是要家喻户晓,所以愁其五脏,心肝脾肺肾都累。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为了把国家治理好,典章制度、法规条文各个方面需要完善。作为先王的一套礼乐刑政之法,他们是开山祖师,由他们最先制订,确实不容易。就像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要与世界接轨,要政治规范化,法律规范化,现在制订了那么多法律,你想一下,这些法律要多少人来讨论,多少人来研究?要参考多少文献?要结合当代的实际,国内的实际,国外的实际等,那的确是要“矜其血气”。不操心的人没有这些体会,我每天整点文稿,校对几天下来,都心疲气衰,感到力不从心,非常劳累,所以案牍劳形呀!
“然犹有不胜也”,像尧舜这样的圣君,为了天下的安宁,为了天下的太平,确实是神形疲惫,仍然有不周到、不圆满之处,很多问题也不能解决。下边又开始举例了。
“尧于是放讙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尧舜通过他们的辛劳勤政,天下太不太平呢?还是不太平。“讙兜”要造反,于是把他流放到“崇山”。“三苗”不听话,于是把他迁徙到“三峗”,迁往南方的湖南、江西一代。“共工”也是造反,西汉《淮南子·天文训》里说:“昔共工与颛(zhuān)顼(xū)争为帝,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天。”把天都弄垮了,于是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才惹得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共工”惹的祸很大,当然这个是后世的传说,在女娲娘娘传说之前。尧的确是与共工战于涿(zhuō)鹿,战胜共工后把他流放到幽州。像尧这么英明勤政,又受到全国老百姓爱戴拥护的圣君,都不能把全天下治理得非常和谐,所以“此不胜天下也”。
成玄英大师对这一段考察得有声有色,他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混沌,即讙兜也,为党共工,放南裔也。缙云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饕餮,即三苗也,为尧诸侯,封三苗之国。国在左洞庭,右彭蠡,居豫章,近南岳。三峗,山名,在西裔,即秦州西羌地。少昊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穷奇,即共工也,为尧水官。幽都在北方,即幽州之地。《尚书》有殛(jí)鲧(gǔn),此文不备也。四人皆包藏凶恶,不遵尧化,故投诸四裔,是尧不胜天下之事。”成玄英把这一切说得有鼻子有眼,总之尧并未能使天下太平无事。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尧舜也做不到大圆满
老子前面把人心的真实相先给说了,然后又开始举例,首先就从黄帝开始数落起。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bá),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讙(huān)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wéi),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
最早提倡仁义的是黄帝,看来在黄帝之前,伏羲氏、神农氏对仁义还没有多少感觉,到了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首先提倡仁义之道、仁义之说。这下老百姓就开始效仿了,我们要响应伟大黄帝的号召,我们都要崇尚仁义,首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当然,最高领导也要做表率。尧、舜在五帝之中是最贤明的君主,他们更是以身作则。《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舜都活了一百多岁,当然是操劳天下。什么是“股无胈”呢?就是劳累得大腿上的肉都没有了,他们天天在山里跑,地里干,伙食又不好。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公务员,天天都在办公室坐着,出门坐轿车,上楼有电梯,腿就长得粗,好多都有“腐朽肚”。以前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当然不用去劳累;到了尧舜的时候,勤政爱民,八方奔波,弄得腿儿都细了。
“胫无毛”,他们经常在泥地里去劳作,我们都知道插秧子,成都民间有句俗话说:“有钱之人毛脚杆,无钱之人脚无毛。”一个没有插过秧子的人去插秧,等你把一块田里的秧子栽完了,田里的泥也把你腿上的毛拔光了。尧、舜确实很辛苦,每天操劳于国家大事,并且亲自躬耕于农田,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要吃饭,老百姓吃不上饭,你这个当天子的就不仁不义,这个天子还怎么当呢?最高领导就只能下罪己诏。所以在上古时代,能够让老百姓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君主就必须事必躬亲,很劳累。他们不仅仅是在外形上劳累,为了提倡仁义教化民众,他们还要“愁其五脏”,心肝脾肺肾都愁烂了,五脏都在为仁义而操劳。老百姓不仁不义怎么办?你要去蹲点考察,要去引导教化嘛!要去传道,你还要挨家挨户地去传播仁义的福音,就像近几百年来的传教士一样,走家串户去宣传。以前毛主席说红军是宣传队,红军是播种机,走一路就播一路种,要把共产主义理想传播到整个社会,要家喻户晓。尧舜为了传播仁义,也是要家喻户晓,所以愁其五脏,心肝脾肺肾都累。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为了把国家治理好,典章制度、法规条文各个方面需要完善。作为先王的一套礼乐刑政之法,他们是开山祖师,由他们最先制订,确实不容易。就像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要与世界接轨,要政治规范化,法律规范化,现在制订了那么多法律,你想一下,这些法律要多少人来讨论,多少人来研究?要参考多少文献?要结合当代的实际,国内的实际,国外的实际等,那的确是要“矜其血气”。不操心的人没有这些体会,我每天整点文稿,校对几天下来,都心疲气衰,感到力不从心,非常劳累,所以案牍劳形呀!
“然犹有不胜也”,像尧舜这样的圣君,为了天下的安宁,为了天下的太平,确实是神形疲惫,仍然有不周到、不圆满之处,很多问题也不能解决。下边又开始举例了。
“尧于是放讙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尧舜通过他们的辛劳勤政,天下太不太平呢?还是不太平。“讙兜”要造反,于是把他流放到“崇山”。“三苗”不听话,于是把他迁徙到“三峗”,迁往南方的湖南、江西一代。“共工”也是造反,西汉《淮南子·天文训》里说:“昔共工与颛(zhuān)顼(xū)争为帝,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天。”把天都弄垮了,于是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才惹得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共工”惹的祸很大,当然这个是后世的传说,在女娲娘娘传说之前。尧的确是与共工战于涿(zhuō)鹿,战胜共工后把他流放到幽州。像尧这么英明勤政,又受到全国老百姓爱戴拥护的圣君,都不能把全天下治理得非常和谐,所以“此不胜天下也”。
成玄英大师对这一段考察得有声有色,他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混沌,即讙兜也,为党共工,放南裔也。缙云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饕餮,即三苗也,为尧诸侯,封三苗之国。国在左洞庭,右彭蠡,居豫章,近南岳。三峗,山名,在西裔,即秦州西羌地。少昊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穷奇,即共工也,为尧水官。幽都在北方,即幽州之地。《尚书》有殛(jí)鲧(gǔn),此文不备也。四人皆包藏凶恶,不遵尧化,故投诸四裔,是尧不胜天下之事。”成玄英把这一切说得有鼻子有眼,总之尧并未能使天下太平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