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绝圣弃知,天下大治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ruì)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道家学说在这里确实比较激昂,对世间的种种理论进行了批判。社会上的人心一乱,那么“殊死者相枕也”。我们想一下,这一百多年来,内外的灾难,死了多少人?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战乱,内忧外患死了多少人?两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敌对的双方斗来斗去,今天是你胜了,明天却是他胜了。这些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就在这河东、河西之间,就有“殊死者相枕也”。
“桁杨者相推也”,什么叫“桁杨”?就是刑具、桎梏,就是脚镣手铐。“邢戮者相望也”,以前是刑事犯少,政治犯多,在阶级斗争时代稍不注意,说错一句话,哪怕一个动作做错了,你都要坐监狱。现在刑事犯罪多,腐朽的,堕落的,杀人放火的。山东一个矿难死了一百多人,到底哪个人去负责都搞不清楚,总有人要为之负责。近几年检查出的违纪的省级干部很多,更不要说厅一级、县处一级的,还有地方上作奸犯科的人,都是“邢戮者相望也”。
大家想一下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老百姓可能一半都是在服役,这太可怕了:北伐匈奴三十万,南开南粤五十万,修万里长城、修灵渠、修直道和驰道的人应不少于百万,因为仅建骊山陵就达七十万,还有阿房宫。秦始皇还多次带数十万人马巡行全国,北到秦皇岛,南到湘江,东到苏州。这一切使国力民力严重透支,社会根本承受不起,当时全国才两千多万人啊。另外,秦法苛刻严峻,老百姓动辄得咎而沦为刑徒,真是“邢戮者相望”,社会、国家根本维持不下去了。所以秦始皇一去世,二世即位不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立即响应,强盛一时的秦帝国在二世即位不过一年的时间里便轰然坍塌。
“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搞理论工作的人,今天一篇社论,明天一篇宣言,义正词严,网络、微信,这样那样,调动一切媒体的力量,调动一切宣传的力量,大家都大声疾呼。我们回想一下,法国大革命期间社会之血腥,今天把这一批人送上断头台,明天自己又被别人送上断头台。谁没有理论呢?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都是至刚至大、堂堂正正的。什么儒家、墨家,哪个不是正道呢?但正是这些正道,这些闹得凶的,才会造成今天请君入瓮,明天又被君请入瓮,大家就这样互相整。中国各个时代的所谓“党争”,朝政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整来整去,把国家弄垮了,最后大家都惨不忍睹。“意,甚矣哉!”哎呀,这样确实是太过了,不好玩,的确不好玩。
“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我们看西汉末期的宫廷和王莽的兴亡,看东汉末期外戚、宦官和朝臣间的争斗,唐末宦官、清流及藩镇间的昏聩,北宋末制造的“元祐党人”带来的祸患,再看明末宦官和东林党人的争斗,其中多少人是“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包括我们现在有些媒体,有些地方做的事情,可以说也是“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在社会上经过历练的人,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对这些现象看得多了。现在选秀的电视节目,透露出来的丑闻,也叫“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这些人不觉得自己耻,不觉得自己愧,不仅无耻无愧,还理直气壮地换个马甲继续唱戏,这些人你拿他们怎么办?所以人心糟糕到这个程度,无愧无耻,的确是让人痛心。
“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这里的“圣知”应该打个引号,这些宣传真理的人,种种宣传这样真理、那样真理的人,难道他们不是给老百姓配置刑具,把脚镣插销插起,把手铐给人铐上吗?宣传真理,就有人落入邪恶,因为真理的对立面就是邪恶,你敢不听真理你就是邪恶。你是邪恶那就对不起,监狱就给你侍候着,社会的公理就要制裁你,法律就要制裁你,正义就要制裁你。所以政治往往就是“桁杨椄槢”呀!包括我们这些学佛的人,经常听到这样的指责:你又不守戒了。一句“不守戒”就把人家打到阴山地狱里去了,也是这个道理。每个小群体都有规矩,一个人不守规矩,就是我们这里的圈外人,“圈外人”的结果,自然也是把你甩到一边去了。
所以“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圣知,包括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脚镣手铐,而且是脚镣手铐的零件、插销、榫(sǔn)头之类。总之是想方设法地要把人拴起,铐起,管制起。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hāo)矢也”,什么叫“嚆矢”呢?就是响箭,箭没有到,声音就先到了,古代响箭也叫“鸣镝(dí)”。“曾史”这些堂堂正正的理论家、道德家、学问家,他们宣传的这一套东西,实际上就是为桀、纣、盗跖这些人铺路,你宣传忠,那么面对桀、纣这类君王,你忠不忠?你要造反,那就不行,那就是反革命,你就是犯上作乱。讲仁义礼智信,在《庄子·胠箧》篇里说:“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你看,在古时做黑老大的都要讲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他不讲这一套,他的哥们儿就管不住;他要当老大。这方面他就一定要显得杰出才行,才有资格当老大。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的。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确实是这个道理。越是在宣传正面、宣传光明的时候,往往就为某些人铺路了,有些人就利用这个,用“文化大ge命”时的话说,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借圣人之名行桀纣之事。所以当年李世民读隋炀帝的文集时说,哎呀,隋炀帝还是尧舜之君嘛,我看他的文章,文词华美,宅心仁厚,很是忧国忧民,很了不起啊!魏征抓住他这句话就说,陛下你注意点哟,隋炀帝是口诵尧舜之言,身行桀纣之事。你天天也仁义道德说得蛮中听的,不要在这个旗子之下私欲膨胀,乱整一通啊。弄得唐太宗很惭愧,连忙说,你说得好,我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老子就在这里打一个大总结:“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真正的大治,不需要宣传什么,不需要鼓吹什么,不要给老百姓立些什么光明、伟大的东西出来,老百姓和社会自然就安定了。智巧的东西,智慧的东西,让老百姓少去玩,大家都玩懂了,十八般武艺大家都去学,学成以后,都成为武林高手了,天天华山论剑,大家都去杀人放火,那天下也就乱了。如果大家都不会十八般武艺,也没有绝世武功,就没有谁出来争武林盟主,来一统江湖,社会也就相安无事。
所以“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这个的确很在理。我们看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圣知”很多,你说国家乱不乱,整个地球乱不乱?地球乱得一团糟,科学技术越发展,整个地球越麻烦。现在的生态学对此批评得够多了,我这里也就不啰唆了。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绝圣弃知,天下大治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ruì)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道家学说在这里确实比较激昂,对世间的种种理论进行了批判。社会上的人心一乱,那么“殊死者相枕也”。我们想一下,这一百多年来,内外的灾难,死了多少人?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战乱,内忧外患死了多少人?两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敌对的双方斗来斗去,今天是你胜了,明天却是他胜了。这些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就在这河东、河西之间,就有“殊死者相枕也”。
“桁杨者相推也”,什么叫“桁杨”?就是刑具、桎梏,就是脚镣手铐。“邢戮者相望也”,以前是刑事犯少,政治犯多,在阶级斗争时代稍不注意,说错一句话,哪怕一个动作做错了,你都要坐监狱。现在刑事犯罪多,腐朽的,堕落的,杀人放火的。山东一个矿难死了一百多人,到底哪个人去负责都搞不清楚,总有人要为之负责。近几年检查出的违纪的省级干部很多,更不要说厅一级、县处一级的,还有地方上作奸犯科的人,都是“邢戮者相望也”。
大家想一下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老百姓可能一半都是在服役,这太可怕了:北伐匈奴三十万,南开南粤五十万,修万里长城、修灵渠、修直道和驰道的人应不少于百万,因为仅建骊山陵就达七十万,还有阿房宫。秦始皇还多次带数十万人马巡行全国,北到秦皇岛,南到湘江,东到苏州。这一切使国力民力严重透支,社会根本承受不起,当时全国才两千多万人啊。另外,秦法苛刻严峻,老百姓动辄得咎而沦为刑徒,真是“邢戮者相望”,社会、国家根本维持不下去了。所以秦始皇一去世,二世即位不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立即响应,强盛一时的秦帝国在二世即位不过一年的时间里便轰然坍塌。
“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搞理论工作的人,今天一篇社论,明天一篇宣言,义正词严,网络、微信,这样那样,调动一切媒体的力量,调动一切宣传的力量,大家都大声疾呼。我们回想一下,法国大革命期间社会之血腥,今天把这一批人送上断头台,明天自己又被别人送上断头台。谁没有理论呢?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都是至刚至大、堂堂正正的。什么儒家、墨家,哪个不是正道呢?但正是这些正道,这些闹得凶的,才会造成今天请君入瓮,明天又被君请入瓮,大家就这样互相整。中国各个时代的所谓“党争”,朝政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整来整去,把国家弄垮了,最后大家都惨不忍睹。“意,甚矣哉!”哎呀,这样确实是太过了,不好玩,的确不好玩。
“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我们看西汉末期的宫廷和王莽的兴亡,看东汉末期外戚、宦官和朝臣间的争斗,唐末宦官、清流及藩镇间的昏聩,北宋末制造的“元祐党人”带来的祸患,再看明末宦官和东林党人的争斗,其中多少人是“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包括我们现在有些媒体,有些地方做的事情,可以说也是“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在社会上经过历练的人,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对这些现象看得多了。现在选秀的电视节目,透露出来的丑闻,也叫“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这些人不觉得自己耻,不觉得自己愧,不仅无耻无愧,还理直气壮地换个马甲继续唱戏,这些人你拿他们怎么办?所以人心糟糕到这个程度,无愧无耻,的确是让人痛心。
“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这里的“圣知”应该打个引号,这些宣传真理的人,种种宣传这样真理、那样真理的人,难道他们不是给老百姓配置刑具,把脚镣插销插起,把手铐给人铐上吗?宣传真理,就有人落入邪恶,因为真理的对立面就是邪恶,你敢不听真理你就是邪恶。你是邪恶那就对不起,监狱就给你侍候着,社会的公理就要制裁你,法律就要制裁你,正义就要制裁你。所以政治往往就是“桁杨椄槢”呀!包括我们这些学佛的人,经常听到这样的指责:你又不守戒了。一句“不守戒”就把人家打到阴山地狱里去了,也是这个道理。每个小群体都有规矩,一个人不守规矩,就是我们这里的圈外人,“圈外人”的结果,自然也是把你甩到一边去了。
所以“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圣知,包括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脚镣手铐,而且是脚镣手铐的零件、插销、榫(sǔn)头之类。总之是想方设法地要把人拴起,铐起,管制起。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hāo)矢也”,什么叫“嚆矢”呢?就是响箭,箭没有到,声音就先到了,古代响箭也叫“鸣镝(dí)”。“曾史”这些堂堂正正的理论家、道德家、学问家,他们宣传的这一套东西,实际上就是为桀、纣、盗跖这些人铺路,你宣传忠,那么面对桀、纣这类君王,你忠不忠?你要造反,那就不行,那就是反革命,你就是犯上作乱。讲仁义礼智信,在《庄子·胠箧》篇里说:“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你看,在古时做黑老大的都要讲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他不讲这一套,他的哥们儿就管不住;他要当老大。这方面他就一定要显得杰出才行,才有资格当老大。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的。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确实是这个道理。越是在宣传正面、宣传光明的时候,往往就为某些人铺路了,有些人就利用这个,用“文化大ge命”时的话说,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借圣人之名行桀纣之事。所以当年李世民读隋炀帝的文集时说,哎呀,隋炀帝还是尧舜之君嘛,我看他的文章,文词华美,宅心仁厚,很是忧国忧民,很了不起啊!魏征抓住他这句话就说,陛下你注意点哟,隋炀帝是口诵尧舜之言,身行桀纣之事。你天天也仁义道德说得蛮中听的,不要在这个旗子之下私欲膨胀,乱整一通啊。弄得唐太宗很惭愧,连忙说,你说得好,我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老子就在这里打一个大总结:“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真正的大治,不需要宣传什么,不需要鼓吹什么,不要给老百姓立些什么光明、伟大的东西出来,老百姓和社会自然就安定了。智巧的东西,智慧的东西,让老百姓少去玩,大家都玩懂了,十八般武艺大家都去学,学成以后,都成为武林高手了,天天华山论剑,大家都去杀人放火,那天下也就乱了。如果大家都不会十八般武艺,也没有绝世武功,就没有谁出来争武林盟主,来一统江湖,社会也就相安无事。
所以“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这个的确很在理。我们看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圣知”很多,你说国家乱不乱,整个地球乱不乱?地球乱得一团糟,科学技术越发展,整个地球越麻烦。现在的生态学对此批评得够多了,我这里也就不啰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