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在宥》第三讲(5)欲性与理性的矛盾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守一,守什么一呢?就是“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这就叫守一,抱神守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守一。而且能够“处其和”,就是能够放下眼耳鼻舌身意的妄动,那就处其和;“物将自壮”,就是处其和;“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就是处其和;不干涉主义,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阴阳搅乱,不要把自己的五脏搅乱就是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你看我修身活了一千二百岁,形体依然没有衰退。传说中印度有个千岁的宝掌和尚,中国最长寿的人就是广成子了。所以中国仍有了不起的人,他一千二百岁,自己还没有衰老。当然,这个一千二百岁怎么说呢?我们也不要死脑筋,非要去考证,非要到甘肃崆峒山旅游,去寻访广成子,看看是不是有一千二百岁,是不是不衰?不过到今天,他老人家应该是六千岁了。

 

欲性与理性的矛盾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这一次黄帝问广成子如何自我修行,广成子就把修炼的功夫给黄帝做了介绍。黄帝赞叹广成子“之谓天矣”,借用禅宗的话说,黄帝是大彻大悟了。黄帝悟了以后,广成子给他印可,又继续给他做了开示。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广成子说,你过来,我给你再说深入一些,“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时间是无限的,空间是无限的,事物是无限的,事相是无限的。但是人呢,总觉得自己能够把这些认识清楚。比如说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物质的认识很有局限性,以为物质是最小的颗粒,可以无限分。后来有科学家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原子,好,原子最小。后来又发现原子还可以分,通过放射现象,发现原子也不稳定,还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仍然可以向下分,基本粒子也可以分,像夸克这些可不可再分?说不清楚,所以是“至矣!尽矣!不可以复加矣”。“人皆以为有终”,哪里去找终结点呢?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认为到终结点了,真的就到终点了吗?以前股票涨了,认为永远要涨;后来跌了,又认为永远要跌;现在连续疯涨,涨得炒股的人心都虚了,怕一跌到底。涨跌之机,谁又摸得透呢?

“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的确,事物的变化是永恒的,所以变化莫测,不可预知。我反反复复地说,我们永远面对的,一个是未知,一个是已知;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一个是已拥有,一个是未拥有。未来、未知,未拥有的就是“无测”。但是人总把自己已知的,过去的,已拥有的,当成是自己无所不知、都了然明白的,用成都话来说就是:“我懂,我啥子都懂,我是看穿了的,我是看透了的。”实际上,谁能看透呢?谁能把事相百分之百看透呢?因果不可思议,未来不可思议,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看人的误区,“人皆以为有终”“人皆以为有极”,人对自己的理性,对自己的经验老是有一种自信,这种经验、这种自信可不可靠呢?可靠。是不是绝对可靠呢?不是绝对可靠。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前提下,它可靠;若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形势,环境一变,那种经验、理念就未必可靠。

譬如写诗,一个纯哲学家,你要让他写诗,他写不出来,根本写不好。如果是一个画家,画写意画的,肯定比画工笔画的人写诗写得好。画工笔画的人,他写长诗可能写得好,他写律诗、绝句可能写不好。画大写意的最好是写绝句——四言八句就会写得很到位。为什么呢?一个是细腻,一个是粗犷;一个是清晰,一个是朦胧,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是有区别的。作为人来说,一方面是理性,一方面是感性。我们有理性的东西,比如我们的逻辑思维;另外还有属于我们情感的东西,它是非理性、非逻辑的。我要发脾气了,但我很理智,理智的人就不容易发脾气,不理智的人就容易发脾气。常发脾气就表示没有理智,理智的人不可能发脾气。有的人理智又有脾气,常常自我斗争,看是理智战胜脾气,还是脾气战胜理智。

另外,脾气是人心性上的欲性部分。我们也可以对心性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心属于智慧,性属于习气、性格、爱好、嗜好等等,贪嗔痴慢、酒色财气也属于性。性的优劣在于一个人是心胸宽阔,还是心胸狭隘;是多愁善感,还是豁达开朗。总之,多虑、多欲,是是非非,这些都属于欲性的东西,不属于理性。理性是纯逻辑的,像学数学一样,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它没有个人的脾气、性格的东西掺杂进来,这是纯理性的地带。所以理性的人写诗写不好,因为写诗是情感的一种释放,理性怎么表现情感?在理性面前就没有情感,或者情感老是处于被监控的状态,这样怎么能去写诗?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