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在宥》第一讲(3)大喜伤心,大怒伤肝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大喜伤心,大怒伤肝

这一段接着上一段的内容直接展开了:“不恬不愉,非德也。”那么“不恬不愉”是怎样表现的呢?作为我们人,不外乎就是明显的喜怒;在自然界里,表现出来的就是寒暑。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毗”者,助也,如同火上浇油。一个人喜,他的气脉就偏重于“阳”。我们知道有些人高兴,像范进中举,一高兴就要财迷心窍,国内外常有这类报道。有的人中了大奖,一下就到精神病医院去了,有的一下心脏病发作了,有的脑血管爆了,这类事情很多。“喜邪”——喜过头了,误入歧途,走到邪道上去了嘛。

“大怒邪,毗于阴。”这个“毗”,犹如雪上加霜。爱发脾气、爱大怒的人易伤肝,肝癌的病人一般都是爱发脾气的人,肝炎病人大多也是爱发脾气的。当然怒气起来以后,肾上腺素升高,也可以使人心脏病发作,也易发生心绞痛,也会使人的血压升高。用愿炯法师的话来说,就是爆血管了,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所以前面在《大宗师》里,庄子说“古之真人……喜怒通四时”,他是随顺环境,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之气的变化规律,一般是随着季节在走,这个喜怒就不伤神,还可以养生。喜怒可以养生,这也是道家的说法,但是如果你大喜大怒,那就过了,过头了。所以如果一个人大喜,就是偏于阳,阳气偏,就会引发阴虚阳亢;大怒就阴盛,就会导致阴盛阳衰,在心理上就有种种麻烦。

“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如果阴阳失调,阴阳走偏,那么五脏就可能会出问题,可能突然中风,也可能突然出车祸。阴阳偏虚,也可能引发低血压,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什么心衰、肾衰之类的病就来了,五劳七伤之病都是因为阴阳俱衰。作为个人,就是这样。

“四时不至”,是指我们整个大自然的情况,该热时不热,该冷时不冷,该下雨的地方不下雨,不该下雨的地方猛下雨。前些年的水灾致使全国一千多万人受灾,死伤的人是多少?损失都是几十亿。安徽也是这样,广东也是。开始一两个月没有下雨,云门寺连秧子都栽不下去,最后把放生池的水放了一些,好歹栽了一亩地的秧子。广东除了干旱,还热得不得了,但是台风一来呢?潮汕地区的水灾、泥石流,又冲得一塌糊涂,一下就是上万人的灾祸。朝鲜的水灾,淹了四分之一的国土,大片田地被淹,大家都要去支援他们了。秘鲁也发生了七点九级的大地震,比我们唐山大地震还可怕,好在当地没有什么人,如果引发海啸的话,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所以这些都叫“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

寒暑要得和,暴寒暴暑不好,不寒不暑也不好,寒暑交替温柔点,渐进式的交替比较好。四川是天府之国,寒暑的交替比较温柔,像苏州、南京、武汉等地,西伯利亚的寒潮一两天就能直达,像“特快列车”的速度。前两天还是摄氏三十七八度,寒潮一来,温度一下就降下去了。如今有些地方没有春秋的感觉,夏天一下就热起来,冬天一下就冷起来了。四川盆地有秦岭和青藏高原的东坡作为屏障,有个缓冲就好一些。

同样在西部,哪怕是成都和重庆,气候相差也很大,因为成都毕竟要偏西一些,直线距离到青藏高原东部也不过两三百公里,都江堰正上方就是阿坝州,九寨沟都在成都市偏东北方向了。我们知道地球是从西向东转,对中国而言,风向是东南风、西北风比较多。西北风一来,到不了西藏,首当其冲的是西安、洛阳、郑州、北京等地,一路就直达过去了,成都市这边往往只形成一个“小回水坑”,基本上不受其直接影响。夏天暴热时,在高原低气压的影响下,成都的气温就和重庆相差很大,有时重庆气温是摄氏三十七八度,而成都最多只有摄氏三十一二度,也不热。有一年八月我到湖北黄梅四祖寺去讲课,哎呀,老天爷,白天摄氏三十七八度,晚上也差不多,热得简真受不了。而广东云门寺晚上只有摄氏二十七八度,不开空调也睡得着。南京晚上也是摄氏三十几度,你想那个日子咋过?

特别是现在,自然环境破坏以后,确实是“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后果是“其反伤人之形乎”。首先农业生产就受影响,收成减少,甚至没有收成。有媒体报道,有些地方的猪得了“蓝耳病”,猪肉上市量减少,价格就高了几成,并带动所有的食品全线上涨。这样一来,吃了不安全,没有吃的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影响我们的心,这个因果关系是非常直接和显而易见的。

 

我们的思虑能做主吗

“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我们经常说要有平常心,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情愉悦,头脑得养,身心得养,才能保持清醒来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如果你“喜怒失位”,那么你的观察就会失误,分析会失误,判断会失误,决策会失误,这一系列后果是跟着来的。并不是说我天生英明,我大喜是奉天承运,大怒也是奉天承运,哪有这种事呢?我们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之中有没有“喜怒失位”的状态?有的人无名火一发,就是“喜怒失位”;有的人没有事,在那里傻笑,偷着乐,偷着欢喜,这也是“喜怒失位”。有的人在那里偷着哭,偷着流眼泪,这些都是有精神障碍的表现;如果不调整好的话,以后就要到精神病医院去了。如何使我们自己“喜怒得位”?就应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能迁怒于人,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喜。捡一分钱都笑半天,哪点好呢?芝麻大点的事,莫名其妙发脾气,也不是好事情。引发这些心态的关键原因,就是“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

还有“居处无常”。当然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经常可以出去旅游。有的人坐飞机很勤;有的跑不远,只在成都周边转圈圈。我们熊总就跑得比较远,一会儿是北京,一会儿是上海,一会儿飞深圳。有的师兄现在也跑得勤,有任务在身,一会儿要到雪山,一会儿要去高原。有些人的确是“居处无常”,这个“居处”,一方面是我们事业的居处,另一方面是指我们心灵的居处。有的人是“驿马犯冲”,经常搬家,经常换工作,这也是“居处无常”。有的人今天信耶稣,明天信天主,后天信佛教;有的人今天信净土,明天拜上师,后天又信老庄,这也是“居处无常”。一会儿是东方的好,一会儿又是西方的好,自己都搞不清楚,这都属于“居处无常”。

成玄英大师在其“疏”中说:“喜出于魂,怒出于魄,人禀阴阳,与二仪同气。尧令百姓喜,毗阳暄舒;桀使人怒,助阴惨肃。人喜怒过分,则天失常,盛夏不暑,隆冬无霜。既失和气,加之天灾,人多疾病,岂非反伤形乎!不可有为作法,必致残伤也。”这是唐代高人的解读,大家认为解释得好吗?的确解读得好啊!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