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相交以利的人,肯定是利尽则分的。有利的时候是朋友,没有利的时候就成了路人,争利的时候就成了仇人。这样的人哪能称得上是有德的人呢?只能算酒肉朋友而已。我最近反复谈“德”,“德”到底是什么?道家所说的“德”,就是“生命之德”。对于眼耳鼻舌、心肝脾肺、五脏六腑,我们只要不去虚耗它们,就是有德,就能养德。眼耳鼻舌经不住外面的诱惑,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或疾病;五脏六腑去贪那些分外的东西,就会失调失养。天天在酒肉席上、在社交场所里去耗,我们的生命之德肯定就受损。而儒家所说的“德”,是指“伦理之德”,即仁信忠恕礼义廉耻。社会性的“德”,同样也会被消减,“相助消也”。
我们看“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这一句,也是相人的标准。从这里就可以辨别出,道人是怎么回事,俗人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定要把界线分清楚,分不清楚就会惹麻烦。今天上课前,我们私下评论了我们的“阳光小孩”。你幸好在外企,外企比较简单,如果你是在机关里干事,肯定弄不好。你的性格直率任性,是不会玩潜规则的,一玩就要出局。然君兄快要退休了,还是没有升上去,为什么?尽管她在单位里是老革命了,搞业务可以,潜规则不会玩,处人事关系也是大欠火候。
这里的三位人物:则阳、夷节、王果。夷节是玩潜规则,搞人事关系网的。如果则阳被楚王任用,以后就可以为他服务。但是夷节没有说动楚王,所以则阳才来见王果。王果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于是借公阅休羞辱夷节,同时也明确告知则阳,没用的,我不会向楚王推荐你的。
圣人如何对待贫富
下面就开始介绍楚王了。
王果先打了个比喻:“夫冻者假衣于春,暍yē者反冬乎冷风。”以前说贫困之人饥寒交迫,冬天寒风吹,没有厚衣物保暖。但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自然解除寒冻之苦。春天的阳光就等于给他加衣了,所以贫困的人是“假衣于春”。但是“暍者”,“暍”有伤暑之意,但不是指中暑。夏季长时的暑热,同样使人受不了,没有“避暑山庄”的穷人当然会想来点秋时温柔的“冷风”。广州暑热季长,加上湿热难耐,如今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再也没有“暍者”之苦了。
王果接着介绍:“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náo焉!”楚王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他绝对不会像春天的阳光,也不会像温柔的凉风。他“形尊而严”,高高在上,架子端得老大老大,一般人怎么能够接近他呢?接近不了的。他的性格也不好,“其于罪也,无赦如虎”,对待那些得罪过他的人,有过错的人,就像老虎抓住小羊羔一样不会放过。他的心性之残暴,如同老虎一样。“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这里的“佞人”,不是小人,而是指很有才干的人。“正德”,堂正大德之人。像夷节这样的人,虽然有才干,但德行不够,所以是说不动楚王的。
介绍完楚王,王果阐述了一番自己的观点:“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首先看“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这一句说的是真正的绝世武功。真正的圣人,在贫贱的时候,能使他的家人忘记贫贱,没有贫贱的感觉。哪怕一家人都在贫穷之中,仍然很骄傲,很自豪,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没有那么多阴暗的心理。也就是孔夫子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圣人就有这种平常心,能与各种各样的环境打成一片,进入无差别的境界。一般的人就做不到这一点。有的人口袋里的钱稍微少了一点,心里面就发慌,老是惶惶不安,总想到外面蹦一蹦,弄一点钱回来。挣钱当然没问题,关键是要有这个涵养,千万不要慌,也不要急,因缘到了,该挣钱的时候,自然可以去挣。
“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如果自己发达了,显贵了,不论为官还是为师,都能使相交的王公大臣们忘记自己的爵位俸禄,而从高傲转为谦卑,没有当官的感觉,没有在富贵之乡的感觉。这就是处贫贱而无贫贱之感,居富贵无富贵之感。有的人一旦失势,尾巴就耷拉下去;稍微一得意,尾巴就翘得高高的,脖子硬硬的,这些人就没教养,没功夫。越有地位的人,就越应该谦卑。《易经》“谦卦”就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永远都有一颗谦卑的心,哪怕有泼天的富贵,也要保持谦卑的胸怀。不仅仅如此,且还能使身边的富贵人,也能够有谦卑的胸怀,把富贵忘了,从而达到处富贵而忘富贵,这个功夫不容易。
《易经》里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就把阴阳、尊卑说得很清楚。人在社会里面,每一个人都需要认同感,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上流社会的人不愿意到下层民众中去,下层民众要想打入上流社会,也非常艰难。上层社会有上层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明就里你就根本入不了局;上层的人要到下层来过日子,也没法过。生活不习惯,吃喝拉撒睡都不协调,怎么能够生活在下层?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能上能下,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要在自己的心性上、习惯上养成这样的作风才行。如果达到了这个境界,才称得上是贤达之人。
“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物”就是外部环境,不论是春夏秋冬,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在海边还是山里,都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找到欢娱之处。我的老师本光法师以前就对我们说:“随所在处建立学处,随所在处坚持学处。”不论到哪个地方,不论到任何环境,都要建立自己的学处。建立和坚持什么学处?佛法的般若学处。学佛法的人离开了般若,就不是学佛的人了。这个学处,不论富贵贫贱顺逆,在任何环境中都一定要坚持住。
当年我在监狱里,之所以还能自得其乐,就是坚持了这个般若学处。我1983年前的诗词歌赋,基本上都是在监狱里写的,现在看来还是蛮有激情、蛮有朝气的。如果当时没有这种信念,在监狱里肯定活不出来,就会天天撞墙,找老鼠药,甚至发疯。所以很感谢我的老师,教了我随处建立般若学处的功夫。有了这个定心丸,不论走到哪里都心安理得,都可以作为修养心性的道场,一切处皆是道场嘛。富贵乡中是道场,贫贱乡中也是道场,监狱里还是道场,现在这个地方也是道场,就看你怎样去炼道。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相交以利的人,肯定是利尽则分的。有利的时候是朋友,没有利的时候就成了路人,争利的时候就成了仇人。这样的人哪能称得上是有德的人呢?只能算酒肉朋友而已。我最近反复谈“德”,“德”到底是什么?道家所说的“德”,就是“生命之德”。对于眼耳鼻舌、心肝脾肺、五脏六腑,我们只要不去虚耗它们,就是有德,就能养德。眼耳鼻舌经不住外面的诱惑,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或疾病;五脏六腑去贪那些分外的东西,就会失调失养。天天在酒肉席上、在社交场所里去耗,我们的生命之德肯定就受损。而儒家所说的“德”,是指“伦理之德”,即仁信忠恕礼义廉耻。社会性的“德”,同样也会被消减,“相助消也”。
我们看“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这一句,也是相人的标准。从这里就可以辨别出,道人是怎么回事,俗人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定要把界线分清楚,分不清楚就会惹麻烦。今天上课前,我们私下评论了我们的“阳光小孩”。你幸好在外企,外企比较简单,如果你是在机关里干事,肯定弄不好。你的性格直率任性,是不会玩潜规则的,一玩就要出局。然君兄快要退休了,还是没有升上去,为什么?尽管她在单位里是老革命了,搞业务可以,潜规则不会玩,处人事关系也是大欠火候。
这里的三位人物:则阳、夷节、王果。夷节是玩潜规则,搞人事关系网的。如果则阳被楚王任用,以后就可以为他服务。但是夷节没有说动楚王,所以则阳才来见王果。王果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于是借公阅休羞辱夷节,同时也明确告知则阳,没用的,我不会向楚王推荐你的。
圣人如何对待贫富
下面就开始介绍楚王了。
王果先打了个比喻:“夫冻者假衣于春,暍yē者反冬乎冷风。”以前说贫困之人饥寒交迫,冬天寒风吹,没有厚衣物保暖。但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自然解除寒冻之苦。春天的阳光就等于给他加衣了,所以贫困的人是“假衣于春”。但是“暍者”,“暍”有伤暑之意,但不是指中暑。夏季长时的暑热,同样使人受不了,没有“避暑山庄”的穷人当然会想来点秋时温柔的“冷风”。广州暑热季长,加上湿热难耐,如今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再也没有“暍者”之苦了。
王果接着介绍:“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náo焉!”楚王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他绝对不会像春天的阳光,也不会像温柔的凉风。他“形尊而严”,高高在上,架子端得老大老大,一般人怎么能够接近他呢?接近不了的。他的性格也不好,“其于罪也,无赦如虎”,对待那些得罪过他的人,有过错的人,就像老虎抓住小羊羔一样不会放过。他的心性之残暴,如同老虎一样。“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这里的“佞人”,不是小人,而是指很有才干的人。“正德”,堂正大德之人。像夷节这样的人,虽然有才干,但德行不够,所以是说不动楚王的。
介绍完楚王,王果阐述了一番自己的观点:“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首先看“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这一句说的是真正的绝世武功。真正的圣人,在贫贱的时候,能使他的家人忘记贫贱,没有贫贱的感觉。哪怕一家人都在贫穷之中,仍然很骄傲,很自豪,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没有那么多阴暗的心理。也就是孔夫子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圣人就有这种平常心,能与各种各样的环境打成一片,进入无差别的境界。一般的人就做不到这一点。有的人口袋里的钱稍微少了一点,心里面就发慌,老是惶惶不安,总想到外面蹦一蹦,弄一点钱回来。挣钱当然没问题,关键是要有这个涵养,千万不要慌,也不要急,因缘到了,该挣钱的时候,自然可以去挣。
“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如果自己发达了,显贵了,不论为官还是为师,都能使相交的王公大臣们忘记自己的爵位俸禄,而从高傲转为谦卑,没有当官的感觉,没有在富贵之乡的感觉。这就是处贫贱而无贫贱之感,居富贵无富贵之感。有的人一旦失势,尾巴就耷拉下去;稍微一得意,尾巴就翘得高高的,脖子硬硬的,这些人就没教养,没功夫。越有地位的人,就越应该谦卑。《易经》“谦卦”就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永远都有一颗谦卑的心,哪怕有泼天的富贵,也要保持谦卑的胸怀。不仅仅如此,且还能使身边的富贵人,也能够有谦卑的胸怀,把富贵忘了,从而达到处富贵而忘富贵,这个功夫不容易。
《易经》里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就把阴阳、尊卑说得很清楚。人在社会里面,每一个人都需要认同感,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上流社会的人不愿意到下层民众中去,下层民众要想打入上流社会,也非常艰难。上层社会有上层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明就里你就根本入不了局;上层的人要到下层来过日子,也没法过。生活不习惯,吃喝拉撒睡都不协调,怎么能够生活在下层?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能上能下,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要在自己的心性上、习惯上养成这样的作风才行。如果达到了这个境界,才称得上是贤达之人。
“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物”就是外部环境,不论是春夏秋冬,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在海边还是山里,都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找到欢娱之处。我的老师本光法师以前就对我们说:“随所在处建立学处,随所在处坚持学处。”不论到哪个地方,不论到任何环境,都要建立自己的学处。建立和坚持什么学处?佛法的般若学处。学佛法的人离开了般若,就不是学佛的人了。这个学处,不论富贵贫贱顺逆,在任何环境中都一定要坚持住。
当年我在监狱里,之所以还能自得其乐,就是坚持了这个般若学处。我1983年前的诗词歌赋,基本上都是在监狱里写的,现在看来还是蛮有激情、蛮有朝气的。如果当时没有这种信念,在监狱里肯定活不出来,就会天天撞墙,找老鼠药,甚至发疯。所以很感谢我的老师,教了我随处建立般若学处的功夫。有了这个定心丸,不论走到哪里都心安理得,都可以作为修养心性的道场,一切处皆是道场嘛。富贵乡中是道场,贫贱乡中也是道场,监狱里还是道场,现在这个地方也是道场,就看你怎样去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