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这百姓犯了大罪”——2018年5月20日主日讲章/晓峰 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出埃及记》三十二章1-35节
前言:
上帝在西奈山颁布十诫之后,又藉着摩西告诉以色列人所当遵行的基本律法规条,神就吩咐摩西将这些命令都写下来,用血与百姓立约(出二十四8)。此后,神就命令摩西与众长老上了山,在神面前又吃又喝,然后让摩西单独一人上山来领受刻在石板上的律法和诫命(出二十四12)。摩西在上山之前留下亚伦、户珥和众长老,让他们在山下与众百姓等候,若有什么事可以来问亚伦和户珥。摩西就独自带着约书亚上了山,耶和华的荣耀停留在西奈山六天,第七天神在云中召摩西上到山顶,此时“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摩西进入云中山上,在山上四十昼夜”(出二十四17)。
这四十昼夜摩西在山上从神领受了一系列关于会幕构成,献祭的条例,祭司服装的制作,祭司的职责,会幕制作的方式,安息日的规条等信息(二十五-三十一章)。这四十昼夜百姓在山下却行了铸造敬拜金牛犊的大罪。这四十天摩西在山上不吃也不喝(申九9),在山下铸造了金牛犊后的百姓又吃又喝。
一、山下:百姓的失败
1.“见摩西迟延不下山”
显然,从一开始以色列人就知道摩西在山上,他们也一直在等着摩西从山上下来,好指示他们后面该做什么。他们可能以为一星期摩西就从山上下来了,却没有想到过了将近四十天了摩西竟然还在山上。百姓就等不下去了,他们决定抛开摩西自己想办法建立与上帝之间的联系。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聚集到亚伦那里,让亚伦为他们做神像,百姓对亚伦所说的“起来”一词,具有一种很急迫的催促感,就是让亚伦赶紧、赶快,我们都已经急不可待了。我们自然就会想,百姓这么着急催促亚伦为他们做神像的目的是什么?经文说“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听起来是为了得到神的指引,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对的。我们依然要思想的是,以色列百姓为何这么着急得着神的指引呢?他们的属灵生命已经好到一个程度,如此迫切地想要知道上帝对他们下一步的带领如何,他们关注上帝的旨意到了如鹿渴慕溪水的地步了吗?
显然不是,从他们论到摩西的话就可以知道,因为他们说:“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出三十二1)。“领我们出埃及的…摩西”这个说法表明在以色列人看来,领他们出埃及的过程中他们看重摩西过于看重耶和华神。他们眼中只有摩西,因为摩西所行出来的神迹奇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到的,至于摩西所说的差派他来的他们祖宗的神耶和华,反正他们看不见。但这不表示他们从心里真的看重摩西。在以色列人的眼中,摩西对于他们的意义只在于他能从耶和华神那里支取能力,能降十灾、能过红海,能磐石出水,能天降吗哪。在以色列人百姓眼中可能摩西只是一个可以沟通神灵的中介而已。而他们之所以愿意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也不是因为他们心里记挂着上帝给他们列祖的应许,而是他们想要摆脱埃及法老的苦待,他们并非是盼望一个属天的福分,他们只是想要过一个在地上舒适的生活。所以,对于以色列人来讲,他们对于摩西没有什么尊重,对于差派摩西到他们中间的耶和华神也没有什么敬畏,只是利用而已。
因此,从埃及行走到西奈旷野的这三个月,对于以色列人来讲是艰难跋涉的三个月,虽然摆脱了法老的奴役,但是在他们看来自己也损失了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民十一5).所以,以色列人或者因为面对了危险,或者因为生活饮食问题不断地埋怨摩西。这样他们觉得摩西延迟下山,急迫地催促亚伦造神像,其实显明了他们极力想要摆脱这种旷野的艰苦生活,无比想要尽快进入那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好过上自由富足的幸福生活。他们一天都不想再在这山下待着了,所以,当摩西在山上迟迟不归的这些日子,对于以色列人来讲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四十天的等待达到了他们的极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已经受够了,我们得做点什么来摆脱当前的困境。自然他们就会想到:难道我们非得透过摩西才能知道耶和华神的指引吗?非摩西不可吗?如果我们能藉着一个神像可以支取到耶和华神的能力和指引,干嘛一定需要摩西呢?在以色列人看来,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与神沟通的媒介就可以了。原来摩西就是以色列人与耶和华神之间说话的中间人,现在摩西很可能已经死了,那么我们该如何与神沟通呢?以色列人就照着他们在埃及生活的经验来看,造一个偶像就可以了。
“那个摩西”这样的称呼正反映了这种利用摩西、藐视上帝的心态。“那个”一词表达了一种距离感,显出以色列民众对于摩西的一种轻视和抛弃,虽然你过去被上帝所重用,藉着你行了许多的神迹,做了很多大事,虽然你被上帝格外看重,只允许你上山去见神,但那又如何呢?你不是也踪迹全无了吗?以色列人之所以这样恶意揣测摩西,也基于之前他们对于耶和华神圣洁威严的经历,百姓在一开始就不敢见神的面,十诫颁布之后,众百姓见雷轰、闪电、角声、山上冒烟,就都发颤,远远地站立,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神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出二十18-19),他们因为害怕连走近这山都不敢。四十多天了还不见摩西从山上下来,他们就开始想,这人怎么去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回来呢?难不成他已经死在山上了?连我们都不能接近上帝的荣光,这人竟然如此近距离地在上帝面前,他还能存活吗?// 或许他们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嫉妒。
我们应当留意,虽然摩西此时还未从山上下来,但是耶和华的荣耀还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出二十四17),以色列全体会众都能看得到这令人敬畏的神迹奇事。但他们一面亲眼看着上帝的荣耀,一面恶意猜想着摩西遇见了什么不测,一面酝酿着铸造偶像的犯罪之举。
2.“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
铸造了金牛犊之后,以色列人做了一个宣告“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出三十二5)。准确地说,以色列人并未想着去拜埃及的偶像,他们没有指着金牛犊说这是巴力。就是说他们没有想要在第一条诫命上犯罪,表面上来看,他们还是在敬拜耶和华。他们主要是在第二条诫命上犯罪。当然,照着我们对于十条诫命的解释,律法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犯罪都是对第一条诫命的违背,第一条诫命和第二条诫命更是一体的两面,前者要求不可以拜偶像,后者要求不可以为自己雕刻偶像,前者强调唯有耶和华是神,不可以把任何其他对象上升到与耶和华神同等,后者侧重在不可以任何形像代表耶和华神,不可以把神降格到被造的行列中。

同时,他们也违反了第三条诫命“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出二十7),他们指着一个用金子造的牛犊宣称这就是那位在他们面前显出各样神迹奇事领他们出埃及的神,这无异于是对上帝严重的亵渎和贬低。
3.“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
百姓觉得摩西四十天不下山是一种迟延,觉得对于自己是忍耐的极限了,他们觉得对于摩西已经有了足够的耐心了,他们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等下去了。但在上帝看来,他们却是如此之快地偏离了上帝的道。这里以色列人“延迟”的感受和上帝对他们“快快”的评价之间的张力,所显明的正是山下与山上的距离。以色列人虽然形体出了埃及,但是心却还没有出来。他们虽然听见了律法,但是这律法还未进入他们的内心。他们虽然口中说“凡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但是他们内在并不关注上帝的旨意和荣耀,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在地上生活的得失和利益。
4.亚伦的失败
亚伦在整个金牛犊事件过程中的表现也令人惊奇,堪称失败领袖的典型代表。
首先,出埃及过程中亚伦也曾蒙了上帝格外的恩典。摩西在米甸四十年后重回埃及时,亚伦就是上帝赐给摩西的帮手,进宫见法老降十灾的过程中亚伦也与摩西一同面对挑战、经历神迹,过红海,到西奈山的一路上,亚伦和摩西也一同承受以色列会众的怨言(出十六2),上帝也对亚伦讲话(出十六9),在争战中也藉着亚伦的手扶持摩西(出十七12),在西奈山面见上帝时,每次都带着亚伦一同上山(出十九24,二十四9)。摩西在临上山顶去见神之前,还委托亚伦和户珥暂时行带领之职。但是,亚伦背叛上帝,也背叛了摩西的信任。尤其是,当以色列人质疑摩西在山上可能遭遇了什么不测时,其他长老一言不发还可以接受,但亚伦竟然也不敢于站出来为摩西辩护。
第二,面对汹涌的民意,亚伦不仅没有力挽狂澜,反而主动给出建造神像的具体建议,一是收集金环首饰,二是铸造了一只牛犊。经文没有说明亚伦做这些事的内心想法,可能也是为了表明,不管亚伦的内心是被迫出于自保屈服于民意,还是主动顺应了百姓的请求,在上帝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亚伦的选择。他即使是在纠结、颤抖、恐惧中,但如果他站在了耶和华这一边,也是蒙神喜悦的。他如果选择站在百姓这一边,而不是站在上帝这一边,哪怕他有千百个无私的理由,一万个为了百姓的考虑,都是对上帝的背叛。
第三,亚伦还私设节期,因为他宣布“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出三十二5),几百年之后以法莲支派的子孙耶罗波安分裂建国,为防止百姓前往耶路撒冷敬拜就在伯特利和但设立两个金牛犊,而且也私设节期,私设祭司(王上十二28-33)。所用手法与亚伦此时的做法如出一辙。虽然他们献燔祭和平安祭似乎是遵从了摩西在二十章中的教导,但是这祭献在金牛犊面前时,就显得格外邪恶了。失去了敬拜的实质,单单敬虔的外在没有任何意义。
二、山上:摩西第一次祈求
摩西还没有下山,神就先告诉了摩西山下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摩西下山去处理这个事件之前的对话。这次对话对于摩西来说是一次试验。// 摩西在山上与耶和华神之间的对话,和下山后摩西和亚伦之间的对话,也形成对比。在山上,上帝大发烈怒,想要灭绝以色列人;摩西为以色列人代求。在山下,摩西大发烈怒...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