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浙东起义火种:孙恩的叛争会让东晋震动吗?


Listen Later

浙东农民起义浩大,触发源于王谢大族与东晋政府的剧烈矛盾累积。孙恩利用庶民的不满与五斗米教的支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挑起反旗,用一场攻克丧虞的起义动摇了当权派的根基。东晋如何应对?农民的命运又将如何?我们借历史的镜鉴深入探讨。
武帝时,有钱塘人杜子恭传教授徒。琅邪大族孙氏,“世奉五斗米道”(《晋书·孙恩传》),孙氏南渡以后,至孙恩叔父孙泰又师事杜子恭,子恭死,泰继子恭为道首。道教的教义本身并不含有反抗黑暗统治的企图,不过在缺乏经济联系的封建社会里,它却是联络农民发动革命的较好工具。孙泰就是借宗教去联络农民群众的,《晋书·孙恩传》称“百姓......敬之如神,皆竭财产、进子女以祈福庆”。孙泰固然出身大族,但他这种做法,也会引起东晋政府对他的怀疑,于是把他流放到广州,当时东晋统治阶级上层也有不少信奉五斗米道。孙泰到了广州以后,被广州刺史王怀之暂任为代理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贵港东)太守(公元393-394年)。不久东晋政府又把他召回来,任命为徐州主簿, 迁新安太守。王恭举兵,孙泰以讨恭为名,私合兵众,得数千人, “三吴士庶多从之”。东晋政府害怕孙泰作乱,司马道子父子便诱斩了孙泰和他的六个儿子,泰兄子孙恩逃入海岛。
孙泰的信徒,听说孙泰被杀,不肯相信是真的,都以为孙泰好像蝉一样蜕壳成仙--“蝉蜕登仙”。他们纷纷给逃亡海岛的孙恩馈送资财。这样,孙恩就在海岛上团聚了一百多个决心反晋的伙伴。
公元399年,东晋政府下令“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充兵役”,一时激起浙东依附农民普遍骚动,孙恩就在这一年的十月中,带了一百多人从海上登陆,攻下上虞,杀上虞令,袭破会稽,人数发展到好几万。“于是会稽谢鋮、吴郡陆瓌、吴兴丘尪、 义兴许允之、临海(郡治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周胄、永嘉(郡治永宁,今浙江温州市)张永及东阳(郡治长山,今浙江金华)、新安(郡治始新,今浙江淳安西北)等凡八郡,一时俱起”,“旬日之中, 众数十万”,“能内诸县,处处蜂起”(《晋书·孙恩传》.会稽内史王凝之、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谢逸、乌程令夏侯愔等被杀,吴国内史恒谦、临海太守新蔡王司马崇、义兴太守魏隐等,纷纷放弃。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