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提前三14-16节;
前言:
今天所分享的经文是保罗对前面所讲内容的一个总结,告诉提摩太保罗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告诉提摩太前面所说的这些事情都很重要,他应当照此指导在教会中反对错谬,宣讲真道,选立工人,设定秩序。为何要在教会中做这些事情呢?因为这是由教会的本质和使命所决定的。教会的本质就是神的家,使命就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很自然地就论到了教会得以实现其本质和完成其使命的奥秘是什么,就是基督。对基督的认识和效法就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是敬虔的奥秘。// 也因此是对后续内容的的铺垫。
一、保罗写信的目的
1.“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所以先将这些事写给你”
既然保罗说,指望快到提摩太那里去,就表明此时保罗不在以弗所教会。很可能保罗在马其顿省其他城市的教会,因为一章3节说“我往马其顿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
保罗为何要给提摩太写这封书信呢?正像一章3节提到的那样,保罗写的提摩太的这封书信的一个原因是告诉他该当如何处理教会面临的错谬道理的侵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保罗在马其顿的时候听说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担心提摩太不重视,又担心教会里有人不服从提摩太的教导权柄,所以就以信件的方式提醒提摩太这些事情要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处理,同时告诉提摩太该当如何处理教会内的这些实际问题。而且,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虽然这是写给提摩太个人的书信,但是这依然是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使徒书信,可以在公众层面来宣读的,以此来加强提摩太在教会中的属灵权柄。
因此,当保罗说“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的时候,表达了保罗内心对于所听到教会内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关注和焦急,他都想要自己亲自前往处理。但他又知道他的行程不能快速前往,而事情本身在他看来属于需要及时处理的重要事件,不能等他现场去处理。事实上,如果以弗所教会尊重提摩太的属灵权威,其实并不需要一定保罗在场才能处理,提摩太就行。因此,信件的方式可能就是较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解决了权柄的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从使徒来的属灵指导原则。这样,提摩太虽然年轻,但是作为保罗的代表有从使徒来的授权,照着使徒的教导就能处理教会的诸多事情。
2.“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书信对于教会的层面更是有着莫大的益处。信件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把使徒对于教会工人如何在教会中处理教导、职分、牧养等问题的属灵教导存留下来,很有可能信件中所说的这些问题的处理原则保罗和提摩太在之前两人的相处过程已经谈论过,提摩太也都知道,但这毕竟是一个纯粹个人性的教导和训练过程,保罗将平日告诉提摩太的这些教导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来送达一个教会,就属于在整个教会层面的指导意见和对提摩太的正式授权。这对于提摩太在教会层面的事奉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和益处。对于提摩太来讲,这可能也是保罗有意给他一个单独处理教会重大问题的锻炼机会。所以,此时对于保罗来讲应该是开始有意识地为教会培养后续工人,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提前提后提多书可以看作是保罗所写的教会工人培训手册。
而且这里提到“倘若我耽延日久”说明保罗并非只是不能及时赶到以弗所,而是很有可能后续他就不能前往以弗所,原因可能是他后续事奉的安排或者身体状况等。因此,当保罗说这些话的时候,甚至可能就是为自己离世之后教会可以正常运行在做预备。即便使徒不在,提摩太等跟随使徒的人将来也离开,教会后续的领袖也知道在神的家中该如何行。// 直到今日,神的教会都是在使徒保罗当年写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规范中来设立工人,牧养和治理神的教会。
因此,保罗就在这两节经文中,将自己写信给提摩太的目的清晰地表达出来。那就是,告诉历世历代神所拣选的教会工人,在神的教会中该当如何照着神的心意来带领和牧养。接下来保罗就论到了教会与真道的关系。
二、教会的本质属性与使命
1.神的家
以“神的家”来论及教会,是保罗常用的一个说法。比如在《以弗所书》论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时,保罗就曾特别提到这两个群体在基督耶稣里,靠着基督的血,两下归为一体,都是神家里的人了(弗二11-19)。既然是从家的角度来论到教会,那么首先是论到了教会的整体性与合一性,然后论到了教会各肢体彼此之间的关系。
神的教会不是一个松散的团体,更不是一群乌合之众。教会是一个紧密有机的生命体。基督徒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不是观摩,不是参与,不是浅尝辄止,不是可有可无的若即若离,也不是靠手段、利益维系的关系。每一位圣徒必须委身在神的教会里,或者说必须归属在神的教会中,就像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委身和归属那样。属于一个教会这是一个基督徒的基本身份特征,就是你是教会的一员,你是一个特定地方教会的成员。在社会意义上,对一个人的认识,他的家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背景。对于一个基督徒的认识,他所在的教会就是他最重要的坐标系。因此,教会应当是一个高度紧密的团体。这种紧密关系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这个群体的成员具有内在而客观的合一性,就如保罗在《以弗所书》所说的那样“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四4-6),不管在感情和实际上是否具有紧密关系,这个层面合一关系的根基上帝已经赐下了。第二个层面是在一些具体的事工中有共同的感动、配搭,如保罗曾对腓利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们所说的“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腓一5)。第三个层面就是生命藉着彼此相爱而合一,家庭的特点是归属、温馨、爱与自由,是彼此之间的亲密、信任和彼此相顾的责任。教会作为神的家,这家里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属灵的意义上超越地上家庭中的关系,因为教会中各肢体之间的关系因为认识基督的缘故乃是永恒的、圣洁的、荣耀的关系。愿我们在地上的时候,委身在神的家里,并藉着我们之间彼此相爱、彼此饶恕的关系让世人看到神真在我们中间,使神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弗一12)。
2.永生神的教会
然后,论到教会本质属性中最重要的神圣性。这家是神的家。虽然用家庭来比喻神的教会,但这家并非是地上某个家庭那样的运作模式。这家的家长是基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的本质就是属神子民的聚集。这不是世界上某个人创建的,也不是某个机构,某个势力所创建的。教会是上帝自己所建立的。教会的存在完全是上帝自己的工作。这是神在创立世界以先在基督里所拣选的人(弗一4),蒙基督的宝血所洒,被圣灵洁净的人(彼前一2)的聚集。因此,教会是完全属于神的,是被上帝从世界分别出来的群体。也因此,教会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团体,势力。相应地,在管理神家的原则和权柄,每一个人的角色和职责也都不是由人自定的,都是从上帝来的。// 当然教会的神圣性并不意味着地方教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得救的,更不表明地方教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完美的,而是从教会的地位和归属来看的。
3.真理的根基和柱石
【弗3:10】 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第三,保罗论到了教会的功用和使命。但用根基和柱石来形容教会可能会令人有些困惑,因为通常我们认为根基比根基之上的东西要重要。显然,教会的根基是耶稣基督(林前三11),祂是房角的头块石头(彼前二7)。所以,对于这里使徒所用的根基一词的理解,需要参看柱石这个词语。使用根基和柱石这两个词语,可能与当时以弗所教会所处的异教文化有关。以弗所城废墟最著名的建筑当属亚底米的神庙,其主要由126根巨大的石柱构成。石柱对整个建筑起到了一个高举、宣扬的作用。因此这里用柱石比喻主要是指教会起支撑作用。因此,教会作为真理的根基和柱石的比喻是在表明教会对于真理的持守和见证的使命。根基则强调支撑要稳固,教会对于真理的持守必须坚定不移。教会在世界如同羊进入狼群(太十16),面对的挑战极大,如从世界来的逼迫,异教之风的摇动,万国荣华的诱惑,等等。因此教会面对这一切要站立得稳,面对挑战和攻击在真理层面必须清晰而坚定,对于真理的持守毫不动摇,毫不妥协;对于基督坚贞忠诚。如果教会在良心和真理的持守上有所软弱,那么就如同是房屋的根基被摇动了一样,后果会很严重。不但基督的真理会被蒙蔽,上帝的荣耀可能离开,而且还会给所在的时代和社会带来灾难。// 保罗之所以在此向提摩太论说教会的基本功用,可能主要是针对当时以弗所教会中有异端道理的搅扰,而作为属神的子民群体必须为真理而争战。尤其是,面对虚假教导的时候,一个教会整体的声音和持守尤其显得重要。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作为一个合一的整体,一同为真理而争战。如果因为宣讲真理而面对危险、压力和诱惑,教会的会众显得疑惑、摇摆和畏缩,甚至彼此议论、攻击、论断,并且彼此分离,那么这就是教会在见证和持守真理层面的失败。
因此,一个真教会的第一特征就是宣讲真道。对福音真理的宣讲,对基督的见证,是一个教会必不可少的使命和责任,如果教会缺少了这一点,哪怕在慈善、教育、社会公义,等方面大有成就,教会也无法在神的面前交账。教会如果不再传讲基督,不再见证基督了,那么教会也就不再成为神的教会了。
教会是真理的根基和柱石,那么真理是什么?接下来使徒保罗就以一首诗歌的方式来阐明。
三、“大哉!敬虔的奥秘”
1.“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