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2018年10月14日主日讲章/晓峰 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提后三10-17节;
前言:
上周主日曾淼姊妹分享了保罗提醒提摩太在末日必有危险的日子,这危险主要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教会内那些“徒有敬虔其表、实则行背道之事的假教师们”,末日真正的危险是人性的堕落,更可怕的是有这些堕落人性表现的人正是在教会内的,这些人“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三5),保罗对提摩太的教导是要能分辨出这样的人,并且要远离他们。
今天所分享的经文,则是从一个正面的角度来劝勉提摩太,不但要躲开那些心灵败坏的人,更积极的做法是持守真道,努力践行,跟随那美好信仰的榜样(苦难的榜样)。这榜样不是别人正是保罗自己,其实也非是保罗,而是基督。
一、跟随真敬虔的榜样(10-13)
1.“但你已经服从了我的……”
这不是保罗的自高,而是保罗在上帝面前对所领受职分的尊重与忠诚,这是保罗自身对他所信真道的见证和推崇。所以保罗敢说你已经服从了我。这里所说的服从一词,吕振中本和思高本都译为“追随”,有明白挑战,深思熟虑之后却愿意不计代价地跟随一个榜样的意思。// 提摩太何其有幸,不但被保罗耳提面命,而且亲眼观看一个属基督之人的生活,并在其中被训练被建立被托付。
而转折连词“但”就提醒提摩太,你与那些假教师极为不同,因为你所跟从的榜样是神真正的仆人。我们应该能从保罗对提摩太的这个劝勉中感受到一种与世界截然不同的分离意味,保罗所传讲的、所持守的,他的生活、他的品格,与世界迥然不同,甚至格格不入。所以,保罗就在这里列出了和三章2-4节截然不同的另一个真正敬虔的列表,我们可以把保罗给提摩太的这份勉励清单分为九个方面,从教训到生活,到品格,到遭遇,真正敬虔之人与那些徒有敬虔外貌却无敬虔实意的人俱都不同。
2.“教训、品行、志向”
第一个部分是真道在生活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层面的体现。
保罗将他的教训放在第一位,表明这是最重要的,因为他所传讲的不是这世界的智慧,而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林前二7),“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借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三5-6)。而且,他“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加一11-12)。这是保罗生活、事奉的起点。
品行就是指保罗整个生活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内在信仰理念,保罗的确活出了他所领受的真理。保罗作为提摩太信仰上的导师,其最重要的训练方式就是将他教导提摩太的真道自己活出来,以自己的生活将真理展现出来。榜样就是教学。对于提摩太来讲,他已经看见了自己的属灵带领人如何带领自己,教导自己的方式,他在将来带领门徒和同工的时候,也会像保罗当年带领他那样,不但将纯正话语的规模教导给他们,而且身体力行神的真理让自己成为“可见的道”,成为信徒的榜样。
志向,就是上帝给我们人生奋斗和努力的方向。今天的时代容易让人迷失,一方面是看似选择很多,但人凭着自我衡量时往往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即便选定了一个方向,也常常觉得空虚无意义。把世界作为目标,要么痛苦挣扎,要么游戏人生。世界本身并不能提供一个目标让基督徒有盼望、有激情有力量地去奔走。今日基督徒生活中的无意义感和无动力感,可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属天的志向(或者属灵目标)。“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异象就是属灵目标或者志向。这志向对于保罗来讲从普遍生命塑造的层面和具体侍奉的层面都很明确,如对于前者保罗曾说:“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林后五9),对于后者保罗曾说“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罗十五20),“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愿我们因认识基督就能有清晰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事奉的方向。
3.“信心、宽容、爱心、忍耐”
然后保罗就论到真道在一位圣徒身上最基本的属灵品格的塑造,信心、宽容、爱心、忍耐。对神的信心是后面三种品格的基础,对神有信心,对人才能宽容,才能有爱心,也才能忍耐一切今世的不顺利不如意。因为对上帝的信心,可以扩展我们人生的疆界,使心灵更加的宽广高远,忍耐人生中的各种不完美。对一个完美世界的盼望可以令基督徒忍耐自己当下世界的不完美。
保罗的一生可以说是信心的一生,面对这么多的艰难、危险、诋毁、逼迫、背叛,他还一如既往地对传福音有热情和能力,除了对上帝刚强的信心没有什么力量能支撑下去。保罗为人非常宽容,虽然他的很多信件被人称为“又沉重,又厉害”(林后十10),但保罗从不为自己争战,因此他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林前四3)。他只为福音争战,因此只要基督被传开来,他就欢喜(腓一18)。而保罗的爱心则从他常常为教会流泪祷告可见一斑,更不用说他在《罗马书》里为自己同胞坦露心迹的经文“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九2-3)。保罗的忍耐从他所受的苦难列表就可以知道。这四个层面,保罗都堪称榜样,这是他属灵生命的丰富深厚的沉淀。他不但领受了在基督关于生命和虔敬的一切事,而且是真认识那位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他的主,他不但脱离了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得以与神的性情有份,他必将丰丰富富地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一3-11)。// 愿保罗对提摩太的这临终勉励也能成为今日基督徒追求属灵生命丰盛的激励,在信仰的追求上不是消极忍受,而是积极追求,主动面对,这样临到我们的一切试炼都不会成为损失,反而会成为生命的建造。
4.“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
保罗所列举的敬虔生命要素中的高峰部分是逼迫与苦难。逼迫和苦难是忠心事奉的必然,可以说信仰榜样的最高典范是受苦的榜样,正如基督的十字架那样。其他信仰或许有很多世上福分的应许,跟随基督却被告知必定在今生有逼迫患难。在本卷书中,为福音受苦是保罗多次对提摩太提起的,一章中勉励提摩太要与保罗一同为福音同受苦难(提后一8),二章再次提到要同受苦难(提后二3),在三章本段经文中保罗更是提醒提摩太要追随自己为福音面对逼迫和苦难的榜样。
这里保罗提到的三个城市,都是他第一次旅行布道途中经过的。这里的安提阿城不是差派保罗的安提阿,而是彼西底的安提阿,在这城保罗的布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很多人信主,后来合城的人都来聚集要听神的道(徒十三44),但犹太人因为心生嫉妒就挑唆这城里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徒十三50)。这是保罗开始宣教旅程中所经历的第一次逼迫。从安提阿出来进入以哥念,在这城里也有很多人信主,同样是有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恼恨弟兄,并准备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徒十四5),使得保罗和巴拿巴又一次被迫离开,就来到路司得城,但在这里“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徒十四19)。可以说,保罗此后所有的旅行布道都像第一次所经历的那样,他的布道旅行就是一个逼迫患难之旅。
提摩太就是路司得城里的居民,我们有理由揣测提摩太可能就是当时目睹保罗被打的现场亲历者,但保罗的受苦并不会拦阻福音的果晓,反而提摩太在目睹了保罗的苦难之后归信了基督,并在第二次保罗到路司得城的时候跟随保罗离开家乡,踏上了艰难而又荣耀的事奉之路。因此,保罗提到第一次宣教旅程的逼迫患难,一方面是在提醒提摩太,他所说的逼迫患难都是提摩太当年所看见的,而非只是像听一个老人讲一个唯有他自己才知道真假的遥远的故事。保罗所说的都是真实的,提摩太自己就是见证人。另一方面,也同时是在激励提摩太,当年你即使看到了保罗所忍受的是何等的逼迫,可你不但信了基督,而且还愿意跟随保罗一同去走这条艰难的传福音之路,你要思想你起初就有的为主受苦的宝贵心志。
5.“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而且保罗更是将为基督受苦扩展到所有立志要跟随基督的圣徒身上。在保罗的观念中,为基督受苦是一个属灵的定律,是每一个立志跟随基督的人必然要经历的,无一例外,都得面对。这可能对于听信福音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立志要跟随耶稣的人需要衡量一下,你是否做好了因为信耶稣而要经历逼迫患难呢?主耶稣曾说“若有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当年保罗在经历了三个城市的逼迫患难之后,又回到这三个城里坚固门徒的心,在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之后,就曾说过“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第二次旅行布道中在帖撒罗尼迦城,保罗也曾对这城的教会说“我们必受患难”(帖前三4)。与基督的生命联合,就意味着与基督的苦难有份。
6.“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
但逼迫并非是基督徒在地上生活的主要经历,忍耐也非基督徒信仰经历的所有,在基督里对上帝真实的经历、平安、喜乐和盼望才是。虽然保罗经历很多的危险、监禁和患难,正如他后来所说的“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