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有伦生于无形”,“有伦”就是有形,有形的东西是从无形而产生的,我们今天这个课堂景象,两个小时前是没有的。两个小时前这个屋子是空荡荡的,后来大家陆陆续续来了,这个课堂就成了。再过两个小时,一下课,大家一散,这里就又空荡荡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一万年以前地球上有什么?现在这些飞机、大炮、电灯、电话,都是从无到有而来的。
当然,“精神生于道”,我们的这个“精”,我们的这个“神”,是从哪里来的?离开了道,我们的这个“精”就没有了“依止”,我们的这个“神”也没有了“依止”,精神都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形”的根本是什么?形的本质是什么?盐是咸的,糖是甜的,人是万物之灵,狮子、老虎是食肉动物,它们的形都有它们的本源,成年大熊猫有三百多斤,它生下来的幼崽只有几十克,很可怜。那这几十克之前呢?形的本是什么呢?当然生于“精”。我们看到动物的繁衍,是精血的繁衍,精是形的根本。用现在的话来说,生命都是遗传基因DNA在起作用,也可以说是“精”。
“而万物以形相生”,的确万物是“以形相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狗就生狗,是猫就生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总之,万物都是“以形相生”,都是遵循“性”、“形”、“精”这种传递规律。
下边紧接着就说,“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就是说哺乳动物都有“九窍”。什么是“九窍”?就是我们都有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大便处、一个小便处,一共是九窍。“八窍者卵生”,像鱼类、鸟类就是卵生,它们少了一个小便处,鱼大小便是一起,鸟雀也是大小便一起的,不分家,所以就少了一窍。《金刚经》说,“或胎生、或卵生、或湿生、或化生”,实际上《庄子》里边也说“湿生、化生”,在《齐物论》里说“乐出虚,蒸成菌”,这个“蒸成菌”就是“湿生”,而“化生”则讲得更多,在这里只是讲了一下“胎生、卵生”而已。
庄子也讲“无门关”
“其来无迹,其往无崖”,你想我们的精神从哪里来?道从哪里来?“其来无迹”,的确是无痕无迹,大家就到这来了,就来到这个地球上了。那我们一百年前在干什么,一千年前在干什么,我们想一下自己知不知道?“其往无崖”,我们一百年以后到哪里去?一万年以后又到哪里?你也说不清楚。当然你工作安排好了,你可能按照你今天的安排工作、生活,但突然有变化呢?你就说不清楚了。
我们说这些事情都是有偶然性的,但又有必然性。我常说:“过去的都是必然的,未来的都是偶然的。”为什么未来的都是偶然的呢?因为你不知嘛!如果未来都是必然性的,那么我们大家都去发财,都去当比尔·盖茨,多舒服!但你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另外,你面对的因缘也是“其来无迹,其往无崖”。你看,今天有的人想来来不了,有些新朋友来了,事先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些都说不清楚,我们都是很被动地在这一百年中过日子。有些人玩些意气,耍霸王作风,在大道看来都是傻乎乎的,真的是很傻。像萨达姆、希特勒你看傻不傻,很多人都爱犯傻,犯傻的时候自己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我们说谦虚一些,在大道面前谦虚一些,比较舒服。我们一生一世,我们的形体、我们的精神,乃至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其来无迹,其往无崖”。
另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这一句也很重要。“无门”,对大道而言的确是无门可入。有位师兄这两天把“无门关”贴在网上,我们龙江禅堂正在发布“无门关”,这个关怎么过?实际上在《庄子》里至少有两处,在《人间世》里有“无门无毒”,这里又有“无门无房”。所以“无门关”的“无门”这两个字还是出自《庄子》。当然佛经里的《楞伽经》里也这样提,“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但是《楞伽经》的翻译要比《庄子》晚得多,《楞伽经》是南北朝时翻译的。“无门”就是无门可入,我们想要追求大道,大道究竟在哪里?没有门径。尽管佛教里讲这样次第、那样次第,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给你指示路径、方向,但严格来说,那个方向都是虚指,因为佛法自己就说“幻师说幻法”嘛!老佛爷都是在黄叶止啼,所说的法也是如梦如幻,只是个幻化道场,空花佛事,严格来说仍然是“无门可入”。
“无房”就是无可住,你住在哪里?《金刚经》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房”,房间是供人住的,门是用以进出的,无可出入,又无可安住。我们要看到《庄子》的境界是非常了得的呀!你要想在一个地方入,错!无可入。你要想在一个地方住,错!无可住,没有房子可以让你住。
“四达之皇皇也”,四通八达,通达无碍。“皇皇”,堂堂皇皇,就是无量无边,辽阔广大,所以“四达之皇皇也”,无碍的通达呀!《华严经》里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经常谈“通”和“公”的关系,这层关系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人心就是这样的,大道本身就是这样的,“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再加上“也”,就把它串起来了,我们能不能够找到相应的感觉?如果认为有门径可入,那么你就执著了,就陷入了局部之中,陷入了有限之中。认为有法可住,那么你同样陷入了一种有限、局限之中,你就离道十万八千里,就陷入了瞎子摸象的那种状态、那种感觉中。所以禅宗一再强调“凡有所住,皆非菩提”。《庄子》这里说“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与禅宗的宗旨如出一辙。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达到“四达之皇皇也”。这里已经把大道的信息,把我们需要用功和用心的方法给大家说了。尽管说了“无门无房”,实际上还是把“门”和“房”给大家说了,怎么说的呢?就是你不要去陷在那个地方,陷在那里你就入不了这“门”,住不进这“房”。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有伦生于无形”,“有伦”就是有形,有形的东西是从无形而产生的,我们今天这个课堂景象,两个小时前是没有的。两个小时前这个屋子是空荡荡的,后来大家陆陆续续来了,这个课堂就成了。再过两个小时,一下课,大家一散,这里就又空荡荡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一万年以前地球上有什么?现在这些飞机、大炮、电灯、电话,都是从无到有而来的。
当然,“精神生于道”,我们的这个“精”,我们的这个“神”,是从哪里来的?离开了道,我们的这个“精”就没有了“依止”,我们的这个“神”也没有了“依止”,精神都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形”的根本是什么?形的本质是什么?盐是咸的,糖是甜的,人是万物之灵,狮子、老虎是食肉动物,它们的形都有它们的本源,成年大熊猫有三百多斤,它生下来的幼崽只有几十克,很可怜。那这几十克之前呢?形的本是什么呢?当然生于“精”。我们看到动物的繁衍,是精血的繁衍,精是形的根本。用现在的话来说,生命都是遗传基因DNA在起作用,也可以说是“精”。
“而万物以形相生”,的确万物是“以形相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狗就生狗,是猫就生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总之,万物都是“以形相生”,都是遵循“性”、“形”、“精”这种传递规律。
下边紧接着就说,“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就是说哺乳动物都有“九窍”。什么是“九窍”?就是我们都有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大便处、一个小便处,一共是九窍。“八窍者卵生”,像鱼类、鸟类就是卵生,它们少了一个小便处,鱼大小便是一起,鸟雀也是大小便一起的,不分家,所以就少了一窍。《金刚经》说,“或胎生、或卵生、或湿生、或化生”,实际上《庄子》里边也说“湿生、化生”,在《齐物论》里说“乐出虚,蒸成菌”,这个“蒸成菌”就是“湿生”,而“化生”则讲得更多,在这里只是讲了一下“胎生、卵生”而已。
庄子也讲“无门关”
“其来无迹,其往无崖”,你想我们的精神从哪里来?道从哪里来?“其来无迹”,的确是无痕无迹,大家就到这来了,就来到这个地球上了。那我们一百年前在干什么,一千年前在干什么,我们想一下自己知不知道?“其往无崖”,我们一百年以后到哪里去?一万年以后又到哪里?你也说不清楚。当然你工作安排好了,你可能按照你今天的安排工作、生活,但突然有变化呢?你就说不清楚了。
我们说这些事情都是有偶然性的,但又有必然性。我常说:“过去的都是必然的,未来的都是偶然的。”为什么未来的都是偶然的呢?因为你不知嘛!如果未来都是必然性的,那么我们大家都去发财,都去当比尔·盖茨,多舒服!但你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另外,你面对的因缘也是“其来无迹,其往无崖”。你看,今天有的人想来来不了,有些新朋友来了,事先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些都说不清楚,我们都是很被动地在这一百年中过日子。有些人玩些意气,耍霸王作风,在大道看来都是傻乎乎的,真的是很傻。像萨达姆、希特勒你看傻不傻,很多人都爱犯傻,犯傻的时候自己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我们说谦虚一些,在大道面前谦虚一些,比较舒服。我们一生一世,我们的形体、我们的精神,乃至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其来无迹,其往无崖”。
另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这一句也很重要。“无门”,对大道而言的确是无门可入。有位师兄这两天把“无门关”贴在网上,我们龙江禅堂正在发布“无门关”,这个关怎么过?实际上在《庄子》里至少有两处,在《人间世》里有“无门无毒”,这里又有“无门无房”。所以“无门关”的“无门”这两个字还是出自《庄子》。当然佛经里的《楞伽经》里也这样提,“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但是《楞伽经》的翻译要比《庄子》晚得多,《楞伽经》是南北朝时翻译的。“无门”就是无门可入,我们想要追求大道,大道究竟在哪里?没有门径。尽管佛教里讲这样次第、那样次第,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给你指示路径、方向,但严格来说,那个方向都是虚指,因为佛法自己就说“幻师说幻法”嘛!老佛爷都是在黄叶止啼,所说的法也是如梦如幻,只是个幻化道场,空花佛事,严格来说仍然是“无门可入”。
“无房”就是无可住,你住在哪里?《金刚经》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房”,房间是供人住的,门是用以进出的,无可出入,又无可安住。我们要看到《庄子》的境界是非常了得的呀!你要想在一个地方入,错!无可入。你要想在一个地方住,错!无可住,没有房子可以让你住。
“四达之皇皇也”,四通八达,通达无碍。“皇皇”,堂堂皇皇,就是无量无边,辽阔广大,所以“四达之皇皇也”,无碍的通达呀!《华严经》里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经常谈“通”和“公”的关系,这层关系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人心就是这样的,大道本身就是这样的,“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再加上“也”,就把它串起来了,我们能不能够找到相应的感觉?如果认为有门径可入,那么你就执著了,就陷入了局部之中,陷入了有限之中。认为有法可住,那么你同样陷入了一种有限、局限之中,你就离道十万八千里,就陷入了瞎子摸象的那种状态、那种感觉中。所以禅宗一再强调“凡有所住,皆非菩提”。《庄子》这里说“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与禅宗的宗旨如出一辙。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达到“四达之皇皇也”。这里已经把大道的信息,把我们需要用功和用心的方法给大家说了。尽管说了“无门无房”,实际上还是把“门”和“房”给大家说了,怎么说的呢?就是你不要去陷在那个地方,陷在那里你就入不了这“门”,住不进这“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