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四讲超越生死的解脱自在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色界众生没有男女相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中国”在这里指的就是中原,是说中原这个地方有这样一种人,这种人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我们姑且把他称之为“人”。什么叫“非阴非阳”呢?不会说泰国的“人妖”是“非阴非阳”吧!不会说“太监”是“非阴非阳”吧!当然不是。庞居士有首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头,共说无生话。”他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真如”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你说大道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我们的这个心性是阴还是阳呢?也说不清楚。他是非阴非阳,非有非无,不空不有,但他的确又处于天地之间,我们姑且假设有这种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呢?不是有人这样问,菩萨是非男人非女人吗?《金刚经》中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非男女相嘛!你到了“色界”,众生已经不是“欲界”众生了,“欲界”众生有贪欲,有男女之欲,有饮食之欲,你到“色界”就没有性欲,那时也就没有男女根了,也就没有男女相了。“色界”众生没有男女相,那“无色界”众生就更无男女相了,连形体都没有了,已经“无色”了嘛!那菩萨更高于“无色界”众生,就更谈不上男女相了,你说他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但是,总之他还是一种存在,“直且为人”,他就是一种存在。“将反于宗”,不管他怎么样,他都要返本归朴,都要归宗。
“自本观之,生者,喑yīn醷yì物也”。“喑醷物也”的“喑”是哑巴。当年龚自珍有一首《己亥杂诗》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万马齐喑”的“喑”就是哑巴的意思。“醷”是什么意思呢?是气的状态。“喑醷物”就是一气流行,默默地生化不已。用道家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的化生都是气,都是因天地一元之气运行而生。“喑醷物”就是一种“气”,在我们不知不觉、无声无息的状态下,它就凝聚而生物了,而且生生不已。庄子用词很巧,也很妙,这个“喑醷物”,如果我们不看注释,你说它是什么意思?通过先秦两汉流传下来的注释一看,我们才知道“喑醷物”是一种呼吸状态下的气,而且它是一种无声无息、无形无相的气,凝聚以后,于是乎就有物,升华了。就像周敦颐的《通书》里讲的,“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红楼梦》里写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个圆房后,后边就写道:“至此,二五之精,方妙合而凝。”作者就是把《通书》里的这句话加在了这里,于是乎贾桂就生出来了。以后“兰桂齐芳”,贾桂和贾兰都是进士及第,光宗耀祖了。
“虽有寿夭,相去几何?”彭祖活了八百岁,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死了,但是作为生命本身来说,在时间上,相对于大道无始无终的时间而言,都是无限小。我们看青城山、峨眉山这么大的一座山,几千万年以前就在那了,我们人又算什么呢?就是青城山上的那棵银杏树,都生长了两千年了,据说是“张天师”手植的,树下的道士不知换了多少代,那棵树都还在。有些长寿的道士活了一百岁,但面对那棵银杏树还是很惭愧。如果一个小道童一不小心摔下悬崖,与银杏树比生命就更短暂。所以我经常说,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社会生命,一个是自然生命。自然生命就是生老病死,这个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对大道而言,都是“须臾而已”。你活了一万岁,是“须臾而已”;你活了一天,还是“须臾而已”。对自然生命而言,猪、狗、牛、马、蟑螂、老鼠都有它自己的一生,而且还是完整的一生。对人而言,生死就是完整的。对社会生命而言,就是荣、辱、富、贵、贫、贱,个人社会生命的富贵贫贱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之中,又占多大的分量?秦皇汉武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道:“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他写这首诗时,汉武帝早已作古,所以事隔千年以后,你的富贵又算什么,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汪洋大海之中,某个人的贫贱宠辱,简直是没有必要去计算。
“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尧”当然是古代中国最神圣、杰出的帝王,“桀”是中国最糟糕的暴君。他们之间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有是有非”,从生命学上来说是绝对平等的。从历史学来说,从宇宙学来说,人类社会的这一点点是是非非,什么光明、黑暗,善人、恶人,修道的、不修道的,在宇宙运动的这个大道或佛教所说的“大般若”中,只是一个对“无常”的感叹而已。真正地从“道”、从“般若”的立场上来看,任何事相都是留不住的,都是一场空。从这个方面来看“万法皆空”,这样才会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强烈感觉。平常学佛法时叨念“万法皆空”,空来空去,空得轻飘飘的,麻烦事一来就一点也空不下去了,于是乎是非来了,烦恼也来了。但是,你放在整个宇宙中来看,地球仅是一粒微尘。地球尚且是一粒微尘,这些是非就更没有名堂了,所以要把这些看破。看破后是否就什么都不干了呢?不是的,真的看破了,你就比看不破的更有智慧,才能胜券在握啊!
阿弥陀佛的绿卡还舍不得发
“果蓏luǒ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果”,树木结的实称之为“果”。“蓏”,冬瓜、西瓜、葫芦瓜、苦瓜,这一类的称之为“蓏”。“有理”各有成性之理,苍蝇蚊子,大鱼小鱼之类的,它们都各有其理。万物分类而别,因其性而成其类,当然就各有其理。
“人伦虽难”,作为人,人类社会关系很复杂,人一多了,就复杂得说不清楚。“所以相齿”,“齿”,就是序列,这个序列实际上还是可以排定的,通过贵贱、尊卑、老幼、男女,就可以把种种复杂的社会结构分类排列出来。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四讲超越生死的解脱自在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色界众生没有男女相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中国”在这里指的就是中原,是说中原这个地方有这样一种人,这种人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我们姑且把他称之为“人”。什么叫“非阴非阳”呢?不会说泰国的“人妖”是“非阴非阳”吧!不会说“太监”是“非阴非阳”吧!当然不是。庞居士有首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头,共说无生话。”他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真如”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你说大道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我们的这个心性是阴还是阳呢?也说不清楚。他是非阴非阳,非有非无,不空不有,但他的确又处于天地之间,我们姑且假设有这种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呢?不是有人这样问,菩萨是非男人非女人吗?《金刚经》中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非男女相嘛!你到了“色界”,众生已经不是“欲界”众生了,“欲界”众生有贪欲,有男女之欲,有饮食之欲,你到“色界”就没有性欲,那时也就没有男女根了,也就没有男女相了。“色界”众生没有男女相,那“无色界”众生就更无男女相了,连形体都没有了,已经“无色”了嘛!那菩萨更高于“无色界”众生,就更谈不上男女相了,你说他是阴还是阳呢?说不清楚。但是,总之他还是一种存在,“直且为人”,他就是一种存在。“将反于宗”,不管他怎么样,他都要返本归朴,都要归宗。
“自本观之,生者,喑yīn醷yì物也”。“喑醷物也”的“喑”是哑巴。当年龚自珍有一首《己亥杂诗》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万马齐喑”的“喑”就是哑巴的意思。“醷”是什么意思呢?是气的状态。“喑醷物”就是一气流行,默默地生化不已。用道家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的化生都是气,都是因天地一元之气运行而生。“喑醷物”就是一种“气”,在我们不知不觉、无声无息的状态下,它就凝聚而生物了,而且生生不已。庄子用词很巧,也很妙,这个“喑醷物”,如果我们不看注释,你说它是什么意思?通过先秦两汉流传下来的注释一看,我们才知道“喑醷物”是一种呼吸状态下的气,而且它是一种无声无息、无形无相的气,凝聚以后,于是乎就有物,升华了。就像周敦颐的《通书》里讲的,“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红楼梦》里写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个圆房后,后边就写道:“至此,二五之精,方妙合而凝。”作者就是把《通书》里的这句话加在了这里,于是乎贾桂就生出来了。以后“兰桂齐芳”,贾桂和贾兰都是进士及第,光宗耀祖了。
“虽有寿夭,相去几何?”彭祖活了八百岁,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死了,但是作为生命本身来说,在时间上,相对于大道无始无终的时间而言,都是无限小。我们看青城山、峨眉山这么大的一座山,几千万年以前就在那了,我们人又算什么呢?就是青城山上的那棵银杏树,都生长了两千年了,据说是“张天师”手植的,树下的道士不知换了多少代,那棵树都还在。有些长寿的道士活了一百岁,但面对那棵银杏树还是很惭愧。如果一个小道童一不小心摔下悬崖,与银杏树比生命就更短暂。所以我经常说,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社会生命,一个是自然生命。自然生命就是生老病死,这个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对大道而言,都是“须臾而已”。你活了一万岁,是“须臾而已”;你活了一天,还是“须臾而已”。对自然生命而言,猪、狗、牛、马、蟑螂、老鼠都有它自己的一生,而且还是完整的一生。对人而言,生死就是完整的。对社会生命而言,就是荣、辱、富、贵、贫、贱,个人社会生命的富贵贫贱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之中,又占多大的分量?秦皇汉武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道:“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他写这首诗时,汉武帝早已作古,所以事隔千年以后,你的富贵又算什么,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汪洋大海之中,某个人的贫贱宠辱,简直是没有必要去计算。
“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尧”当然是古代中国最神圣、杰出的帝王,“桀”是中国最糟糕的暴君。他们之间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有是有非”,从生命学上来说是绝对平等的。从历史学来说,从宇宙学来说,人类社会的这一点点是是非非,什么光明、黑暗,善人、恶人,修道的、不修道的,在宇宙运动的这个大道或佛教所说的“大般若”中,只是一个对“无常”的感叹而已。真正地从“道”、从“般若”的立场上来看,任何事相都是留不住的,都是一场空。从这个方面来看“万法皆空”,这样才会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强烈感觉。平常学佛法时叨念“万法皆空”,空来空去,空得轻飘飘的,麻烦事一来就一点也空不下去了,于是乎是非来了,烦恼也来了。但是,你放在整个宇宙中来看,地球仅是一粒微尘。地球尚且是一粒微尘,这些是非就更没有名堂了,所以要把这些看破。看破后是否就什么都不干了呢?不是的,真的看破了,你就比看不破的更有智慧,才能胜券在握啊!
阿弥陀佛的绿卡还舍不得发
“果蓏luǒ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果”,树木结的实称之为“果”。“蓏”,冬瓜、西瓜、葫芦瓜、苦瓜,这一类的称之为“蓏”。“有理”各有成性之理,苍蝇蚊子,大鱼小鱼之类的,它们都各有其理。万物分类而别,因其性而成其类,当然就各有其理。
“人伦虽难”,作为人,人类社会关系很复杂,人一多了,就复杂得说不清楚。“所以相齿”,“齿”,就是序列,这个序列实际上还是可以排定的,通过贵贱、尊卑、老幼、男女,就可以把种种复杂的社会结构分类排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