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知北游》第五讲(3)帮你解开人生的真实相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只要我们没有私心、没有私欲、没有私情,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个状态。说太阳马上就想到太阳了,说星星马上就想到星星了,说银河马上就想到银河了,说美国马上就想到美国了,说极乐世界马上就想到极乐世界了,说阿鼻地狱马上就想到阿鼻地狱了。我们这个思想的确是无碍,一加一等于二,只要学了数学的人,数学公式就玩得很熟;学了工程技术的,工程技术就无碍。人心只要能够进入世间万法之中,就都无碍。但是,障碍我们的是什么呢?这些在下边都有所介绍。

这里再结合华严宗的“十玄门”来说一下。“十玄门”是:(1)同时具足相应门;(2)因陀罗网境界门;(3)秘密隐显俱成门;(4)微细相容安立门;(5)十世隔法异成门;(6)诸藏纯杂俱德门;(7)一多相容不同门;(8)诸法相即自在门;(9)唯心回转善成门;(10)托事显法生解门。

总的来说,就是净染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俱足,互相摄入,重重不尽。一方面生动揭示了宇宙万象间的实质,同时也生动深刻地表述了精神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结合庄子这里的境趣来看,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尝相与无为乎!澹dàn而静乎!漠而清乎!”我们就要找这样的感觉,我们自己的心能够“澹而静乎”?这个“澹静”,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讲到了“澹静”这两个字。它不是我们现在简化了的这个“淡”字,为什么要用这个“澹”?庄子在《大宗师》里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怎样使我们这个心排空,不要让七情六欲在我们的心里鼓荡,要使我们的心澹泊而宁静,这可是需要意志和功夫的,更需要价值观念的提升。《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实际上也就是致力于这个“澹而静乎”啊!我们的心不安静不行,不澹泊不行。实际上这个也就把“禅波罗蜜”给说了。什么叫“澹”?就是“静虑”、“思维修”,我们要“静虑”、“思维修”,我们要把我们思维中的杂质清除,把这种污染的精神杂质清除,就需要“澹而静乎”。

另外还要做到“漠而清乎”。一个是清净的“清”,一个是安静的“静”,这是两种感觉,你要耐得住寂寞,有的人一进入空寂就守不住那种寂寞,总想找点热闹。学道的人呢,都是想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真正当我们的心游于虚空时,自己又感到恐惧,又觉得受不了了,又想热闹一下。这样折腾,怎么可能在道上成功呢?

另外还“调而闲乎”!这个“调”,说它是调和阴阳也好,是调和情绪也好,总之应使自己能够安闲自在、神闲气定。这是一种受用,包括前面所讲的都是功夫和受用,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心性调到庄子所点化出的这种高妙的状态中?达到这样的状态,你就是真人、至人了,多了然啊!

 

帮你解开人生的真实相

“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我们要看到这个“本无所往”,这个“来”从何处来?“去”往何处去?我们这里也有些朋友,经常是云游天下,经常国内、国外出差,有的人一年起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飞机上。那么你在外面走的时候,你在飞机上飞的时候,你的心走没有走?有的人没有离开房间半步,他的心一样可以遨游天下;有些人云游天下,实际上也仍是在与自己的心打交道。作为一个急于挣脱家庭牢笼的青年人,外边一切都新鲜,走到哪里都热闹,走到哪里都安逸。但是到了中老年,“鸟倦飞而知还”,在外边忙碌了一辈子,还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安乐窝,回到故乡来安养晚年,这的确是人之常情。发动这一念的,还是心。念头一动想到美国去了,就买张到美国去的飞机票;想到九寨沟去了,就到九寨沟去;想到广州去了,就到广州去。这些都是心动。

搞自然科学的人,他的心就在自然科学上。如搞物理学的人,心就在物理学上;搞量子力学的人,心就在量子力学上;搞医学的人,心在医学上。修道的人,心在道上。同样是在道上,修大乘佛法的、小乘佛法的、南传佛法的、汉传佛教的、藏传佛教的,心又各有关注,他们的注意力所关注的对象不一样。但是,不管你怎样关注,都是你的念头在动,都离不开心念这个载体。念头才是万法存在的根本载体,没有这个念头之动,一切法都等于零。所以禅宗用功就是在这个念头上,就是要把这个念头打死。禅宗讲“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就要敢于把念头一棒子敲死,敲死了你才能够知道“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这是把念头的秘密,把我们心灵的秘密给说破了。我们如果要在形体上,在我们的脚底板上,在汽车飞机上去感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那个是空事,那个不能说明问题。再品味一下前面介绍的华严宗的“十玄门”,你就更明白了。

关键是我们的心念一动,“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大家认真想一想,一分钟以后你想什么,你知道吗?一分钟以后你说什么,你知道吗?都不知道。那么一年以后你会想什么?十年以后你会想什么?一年以后你会说什么?十年以后你会说什么?不知道!还有我们的命,明天的命运可能有什么样的变化?是好事情来了,还是坏事情来了?明天的身体是更健康,还是更麻烦?明年你的运气会更好还是更糟?明年你的身体是更好还是更糟?不知道,“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啊!自己以后到底去什么地方?不知道。

正是这样,庄子才说“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是庄子的神韵所在,一般人还认为这是消极的,实际上这哪里是消极的呢?因为每一个具体的人,都逃不出“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你明白了,这个就是道之妙用,你不明白就觉得这是作为人的悲哀,就看你用什么样的胸襟去对待它。你明心见性了、大彻大悟了,“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我的真如就这样玩嘛,我管那么多干啥,这个就是受用。

如果你还没有悟,你还是众生,那么你就被动地在命运的河流之中流淌,这个是很可怜的。“云门三句”中最后一句是“随波逐浪”,“随波逐浪”对道人而言,对过了“三关”的人而言,是一种“自受用”境界。但是对没有过关的人来说,“随波逐浪”就是那种很可怜、身不由己的状态。你愿意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