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盈虚衰杀”是事物“生住异灭”之相,佛教讲“生住异灭”,道家讲“盈虚衰杀”。拿中国传统的话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盈”,充盈,发展得很旺盛。“虚”,空了,消失了,没有了。秦皇汉武在世的时候不得了,但在他们之前没有这个不得了,他们之后也没有这个了不得。所以,盈必然变虚。所谓“盈虚”之术,在古代中国社会是评价一个人有没有智慧,能不能料理大局的能力标准,如果不识“盈虚”之术,要担当大任是不行的。
有的人好风光,好了得,虽一时了得,过几年就不得不了,再过几年就彻底了了。为什么呢?阎王老子让你去,你不得不去。所以我们要善于认识这一点,这对我们有好处。佛教中经常说“无常、无常”,尽管学佛的人把“无常”像念咒一样天天在念,但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正体验了“无常”?体会了“无常”?明白了“无常”?说“盈虚衰杀”,生活环境之中每天都有“衰杀”之机潜伏在我们身边,有些是间接和我们对抗,有些是直接要你的命,我们留意到没有?特别是处于上升状态、风风火火状态的人,他就不觉得。就像原四川出版集团那位老总,很能干,在四川出版界这十几年来也干得不错,在高速公路上坐着一百多万的沃尔沃轿车,突然一下撞在前面的运沙车上,一命呜呼!他就不知道他的沃尔沃轿车就是他的“衰杀”之机,轿车高档了,速度跑两百码都无所谓,这个很可怕的。
那么在人事上,做生意的人要注意自己经营中的“衰杀”之机是什么,当公务员的“衰杀”之机是什么。不能因为现在领导对我喜欢得不得了,关系铁得不得了,你就觉得太平无事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下去了,你也跟着下去,这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所以,我们要看懂这个“盈虚衰杀”,它本身就是大道之象。我也经常说什么叫“命”?一个人有两条命,一个是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是“盈虚衰杀”,大道就在其中运行。我们求道,还要到哪里去求?就要在生老病死中去求。所以有人问洞山祖师:“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寒暑到来”就是“盈虚衰杀”到来的时候,你如何回避?你要超然其外吗?洞山祖师说:“何不向无寒暑处回避。”你去找一个无寒暑的地方去回避,去找一个无“盈虚衰杀”的地方去回避。这个和尚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什么地方是无寒暑处?什么地方没有“盈虚衰杀”呢?洞山祖师说:“寒时寒杀黎,热时热杀黎!”热的时候热死你,冷的时候冷死你,这个地方就是无寒无暑的地方。要找寻没有“盈虚衰杀”的地方,就在“盈虚衰杀”之中,要在这里悟道,又要在这里体道,还要在这里行道。修道的人总是留意自己是否炼成金丹了,是否可以“羽化”成仙了,可以“虹化”了,等等,说来说去这些都和道无关。哪里真有人羽化了、虹化了,即使有也和你不相干,那是人家的事,你只能当一个看热闹的而已。所以我们要看到谁在后面导演这个“盈虚衰杀”。
“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道使万物“盈虚衰杀”,但又超然于“盈虚衰杀”之外。道表演了“盈虚衰杀”,但这仅是它显的相。就像万花筒里摇出的图案,一摇一个图案出来了,再一摇前面的图案没有了,一个新的图案又出来了,不断地摇就不断地有新图案变出来,但是万花筒却没有变。你说万花筒变了没有呢?没有变。所以宇宙是一个恒量世界,宇宙本身动都没动,本体世界不变,但现象世界层出不穷、变化不尽。现象世界变化不尽,但它的本体没有变。就像我们的心每天有无穷无尽的念头,在我们的心里生生灭灭、来来去去,但这个心动没有动呢?心并没有来来去去嘛!念头的平台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动都没有动,大家别把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念头认真了,认为我这个是“正知正见”,我这个是“无上密法”,我这个是禅宗的“向上直指”。这个是哪位祖师说的,那个是哪位上师说的,这个是哪位有修行的人、有证量的人给我开示的。这些都是念头,不管用的,都是在第六识里面给你飘了点云彩而已,有些是阴云,有些是彩云。看到彩云你就欢喜,看到阴云你就烦躁,但是承受这个的东西才是要命的。
“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我们说有一个体,有一个相,有一个用,实际上都已经概念化了,只是一种表象。有没有这个本末?有,我们的这个心就是本,我们来来去去的念头就是末。我们知道这个,但是你没有如实地体验,这个是要我们拿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来感受的。如果真的病了,真的倒霉了,倒霉就倒霉了嘛。就像我以前写的那首诗一样,“总有天边地角,足以寓此生!”随便怎么样,要饭的还有碗馊稀饭呢。
“文革”的时候,李绪恢老师(南怀瑾的师兄),有一段时间经常睡不着觉,很烦躁。后来他想管他日子好过也好,不好过也好,我就当我已经躺在棺材里边,坟堆已经堆好高了,他就死了那条心。死了那条心以后,就一切太平,一下就睡安稳了。第二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有了这种心态,真正就把自己一切非分的念头全部杀绝了,不外乎就是死了嘛!在棺材里了嘛!还有什么热闹事情可以攀缘呢?没有热闹了嘛!正是因为没有这种热闹,你就心安了,心安就理得,那时你的头脑好用得很,做事情顺当得很。为什么呢?那时你没有什么利害可以动心了,没有利害可以动心,那么你的智慧就可以发挥到极致;没有利害可以动心,那么你的生理机能、阴阳二气的运行就能够和谐。我们的阴阳二气之所以运行得不和谐,往往都是被我们心的情志所扰乱。一旦我们的情志不再干扰我们体能的时候,我们的阴阳二气一般是能比较和谐地运行的。
所以我看到这一节就比较舒服,“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金刚经》说,“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庄子》里边也有这样的句式,我们经常说聚散嘛,“四大”聚成人,散后成什么呢?就到“六道轮回”里去了。轮回一下还是可以啊!你看那些宠物,小狗、小猫之类的多舒服,比人还舒服呢!现在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的宠物比人的日子过得都好,所以“六道轮回”变猫狗比变人还舒服,人还要操心这、操心那,你看那些宠物天天吃高档伙食,都是在超市买的狗粮、猫粮,天冷了还有狗背心、猫背心,病了打个喷嚏还要一千多块钱一针给它治疗,老妈病了跑得都没有那么快。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盈虚衰杀”是事物“生住异灭”之相,佛教讲“生住异灭”,道家讲“盈虚衰杀”。拿中国传统的话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盈”,充盈,发展得很旺盛。“虚”,空了,消失了,没有了。秦皇汉武在世的时候不得了,但在他们之前没有这个不得了,他们之后也没有这个了不得。所以,盈必然变虚。所谓“盈虚”之术,在古代中国社会是评价一个人有没有智慧,能不能料理大局的能力标准,如果不识“盈虚”之术,要担当大任是不行的。
有的人好风光,好了得,虽一时了得,过几年就不得不了,再过几年就彻底了了。为什么呢?阎王老子让你去,你不得不去。所以我们要善于认识这一点,这对我们有好处。佛教中经常说“无常、无常”,尽管学佛的人把“无常”像念咒一样天天在念,但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正体验了“无常”?体会了“无常”?明白了“无常”?说“盈虚衰杀”,生活环境之中每天都有“衰杀”之机潜伏在我们身边,有些是间接和我们对抗,有些是直接要你的命,我们留意到没有?特别是处于上升状态、风风火火状态的人,他就不觉得。就像原四川出版集团那位老总,很能干,在四川出版界这十几年来也干得不错,在高速公路上坐着一百多万的沃尔沃轿车,突然一下撞在前面的运沙车上,一命呜呼!他就不知道他的沃尔沃轿车就是他的“衰杀”之机,轿车高档了,速度跑两百码都无所谓,这个很可怕的。
那么在人事上,做生意的人要注意自己经营中的“衰杀”之机是什么,当公务员的“衰杀”之机是什么。不能因为现在领导对我喜欢得不得了,关系铁得不得了,你就觉得太平无事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下去了,你也跟着下去,这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所以,我们要看懂这个“盈虚衰杀”,它本身就是大道之象。我也经常说什么叫“命”?一个人有两条命,一个是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是“盈虚衰杀”,大道就在其中运行。我们求道,还要到哪里去求?就要在生老病死中去求。所以有人问洞山祖师:“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寒暑到来”就是“盈虚衰杀”到来的时候,你如何回避?你要超然其外吗?洞山祖师说:“何不向无寒暑处回避。”你去找一个无寒暑的地方去回避,去找一个无“盈虚衰杀”的地方去回避。这个和尚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什么地方是无寒暑处?什么地方没有“盈虚衰杀”呢?洞山祖师说:“寒时寒杀黎,热时热杀黎!”热的时候热死你,冷的时候冷死你,这个地方就是无寒无暑的地方。要找寻没有“盈虚衰杀”的地方,就在“盈虚衰杀”之中,要在这里悟道,又要在这里体道,还要在这里行道。修道的人总是留意自己是否炼成金丹了,是否可以“羽化”成仙了,可以“虹化”了,等等,说来说去这些都和道无关。哪里真有人羽化了、虹化了,即使有也和你不相干,那是人家的事,你只能当一个看热闹的而已。所以我们要看到谁在后面导演这个“盈虚衰杀”。
“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道使万物“盈虚衰杀”,但又超然于“盈虚衰杀”之外。道表演了“盈虚衰杀”,但这仅是它显的相。就像万花筒里摇出的图案,一摇一个图案出来了,再一摇前面的图案没有了,一个新的图案又出来了,不断地摇就不断地有新图案变出来,但是万花筒却没有变。你说万花筒变了没有呢?没有变。所以宇宙是一个恒量世界,宇宙本身动都没动,本体世界不变,但现象世界层出不穷、变化不尽。现象世界变化不尽,但它的本体没有变。就像我们的心每天有无穷无尽的念头,在我们的心里生生灭灭、来来去去,但这个心动没有动呢?心并没有来来去去嘛!念头的平台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动都没有动,大家别把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念头认真了,认为我这个是“正知正见”,我这个是“无上密法”,我这个是禅宗的“向上直指”。这个是哪位祖师说的,那个是哪位上师说的,这个是哪位有修行的人、有证量的人给我开示的。这些都是念头,不管用的,都是在第六识里面给你飘了点云彩而已,有些是阴云,有些是彩云。看到彩云你就欢喜,看到阴云你就烦躁,但是承受这个的东西才是要命的。
“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我们说有一个体,有一个相,有一个用,实际上都已经概念化了,只是一种表象。有没有这个本末?有,我们的这个心就是本,我们来来去去的念头就是末。我们知道这个,但是你没有如实地体验,这个是要我们拿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来感受的。如果真的病了,真的倒霉了,倒霉就倒霉了嘛。就像我以前写的那首诗一样,“总有天边地角,足以寓此生!”随便怎么样,要饭的还有碗馊稀饭呢。
“文革”的时候,李绪恢老师(南怀瑾的师兄),有一段时间经常睡不着觉,很烦躁。后来他想管他日子好过也好,不好过也好,我就当我已经躺在棺材里边,坟堆已经堆好高了,他就死了那条心。死了那条心以后,就一切太平,一下就睡安稳了。第二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有了这种心态,真正就把自己一切非分的念头全部杀绝了,不外乎就是死了嘛!在棺材里了嘛!还有什么热闹事情可以攀缘呢?没有热闹了嘛!正是因为没有这种热闹,你就心安了,心安就理得,那时你的头脑好用得很,做事情顺当得很。为什么呢?那时你没有什么利害可以动心了,没有利害可以动心,那么你的智慧就可以发挥到极致;没有利害可以动心,那么你的生理机能、阴阳二气的运行就能够和谐。我们的阴阳二气之所以运行得不和谐,往往都是被我们心的情志所扰乱。一旦我们的情志不再干扰我们体能的时候,我们的阴阳二气一般是能比较和谐地运行的。
所以我看到这一节就比较舒服,“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金刚经》说,“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庄子》里边也有这样的句式,我们经常说聚散嘛,“四大”聚成人,散后成什么呢?就到“六道轮回”里去了。轮回一下还是可以啊!你看那些宠物,小狗、小猫之类的多舒服,比人还舒服呢!现在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的宠物比人的日子过得都好,所以“六道轮回”变猫狗比变人还舒服,人还要操心这、操心那,你看那些宠物天天吃高档伙食,都是在超市买的狗粮、猫粮,天冷了还有狗背心、猫背心,病了打个喷嚏还要一千多块钱一针给它治疗,老妈病了跑得都没有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