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王朝或国家,以精明的统治使得其疆域内实现了空前的和平与高度的繁荣,这些时代被称作盛世或治世。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开创了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或奥古斯都治下的“罗马和平”。今天我们所读的列王纪上第四章,就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盛世图景,是早在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统治全以色列时的黄金时期。这幅画面在以色列的历史上,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再没有出现,正应了神在前面第三章对所罗门的应许:“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你所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王上3:12-13)。所以我们读这章的时候,就要把它放在第29节的光照下—“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之后我们会从第四章的语言中看到,作者对于所罗门在以色列全地这种空前绝后的统治,以及他无与伦比、超越万世的智慧的描绘,恰恰是在说,这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恩赐与信实,也是为着祂特有的目的,因为祂是一位守约施慈爱的神。透过这一章里面的图景神所给我们的启示,也让我们知道,人类历世历代所出现过的任何一个盛世,无不是出于神所赐的智慧和所划的疆界。也可以说,神正是透过祂在地上所设立的权柄和赐下的智慧来统治全地。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列王纪上第四章的话,那就是所罗门以神所赐的极大智慧治理全地,主要用了三条线索来勾勒:所罗门统治以色列全地、所罗门治国的果效和统管诸国,以及所罗门的智慧何等广大、超越。作者在呈现这幅图景的时候,有几个特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首先,每个部分都突出了“全”这个特点。论到治理以色列的时候,作者先说“所罗门作以色列众人的王”(1节)、在“以色列全地”设立官吏(7、10、12节),并且一上来列出了两组数目分别为十二人的官员名单;接下来,后面又两次提到“犹大人和以色列人”(20、25节)。很显然,编修《列王纪》的作者是站在被掳之后的处境、从那个时代的视角来回顾这段以色利的历史时,所特意要强调的。“从但到别是巴”这个短语从士师世代开始出现,用来特指以色列从北到南应许之地全境,自此之后在旧约圣经中就几乎没有再出现过了。而说到以色列之外的地界,作者用了“诸国”(21节)、“诸王”、“全地”(24节)这样的字眼。最后,在论及所罗门智慧的部分,说他讲论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从高大的到细小的;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33节)—表示包含所有种类,以此来说明所罗门对于自然界无所不知。编修作者对于“全”这个概念为什么要格外强调呢?后面我们会说到。其次,作者在这一章中所采用的是俯瞰所罗门一生的统治和智慧的全景视角。比如说,本章开头的那个臣子列表,并不是开国时的内阁成员,而是从他一生执政的不同时期当中选取的,相隔时间可能挺长;地方官员中有两位分别娶了所罗门的女儿,说明是在他的统治中期;后面描绘以色列国泰民安的幸福图景时,两次说“所罗门在世的日子”(21、25节);最后说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32节),更是带有总结的性质。所以我想,作者在这一章里,是用所罗门作王的一生当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除了建殿以外,以及智慧所为他达成的全方位的果效,来见证神对所罗门应许的实现,同时又遥遥地反映出将来要来的那一位的完全的智慧和永远的国度。下面,我们先来看所罗门统治以色列全地。
一、所罗门统治以色列全地
所罗门是如何统治全以色利的呢?主要是通过中央政府—我们姑且称之为“所罗门内阁”,和地方行政区划这两个系统,也就是本章一开头的两组名录。内阁官员的名单以“所罗门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开始,其中“作以色列众人的王”这个说法(1节)在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是在大卫统一了以色列的众支派之后、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犹大王的时候;第二次就是所罗门的这一次。等到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继位之后,以色列就立马分裂成南国和北国了。但是大卫的内阁名单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他在耶路撒冷登基初期(撒下8章),一次是在平定了押沙龙的叛乱之后(撒下20章)。那么,所罗门内阁都设有哪些职务呢?首先是祭司。这里撒督的“儿子”指的是后代。从历代志上六章我们看到撒督的孙子和第四代元孙都叫亚撒利雅,如果从时间上推算的话,撒督的孙子亚撒利雅可能性大一些。一方面,有可能他是所罗门建好圣殿之后任大祭司的人;另一方面,作为内阁中所罗门之下的第一人,有可能他也是所罗门经常要谘商与征求意见的人。然后是书记—相当于国务卿;史官—宫廷的编年史作者;元帅—相当于国防部长;“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押沙龙叛变时期,撒督和亚比亚他在大卫身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二人的名字总是出现在一起。他们应该是在所罗门登基初期先后作祭司长,而亚比亚他因为叛变很快被革除;众吏长—相当于内政部长;“王的朋友拿单的儿子撒布得作领袖”—“领袖”原文与“祭司”相同,根据撒母耳记下八章所说“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或祭司)推测,他们的职责可能是与王室的一些宗教仪式有关。这样看来的话,这里的拿单很有可能是大卫的另一个儿子(代上3:5),而他的儿子撒布得原本的身份为领袖或祭司,但在所罗门内阁里所担任的官员角色主要是“王的朋友”,就像撒母耳记下里面提到大卫的朋友户筛(撒下15:37、16:16)一样,类似于幕僚或私人顾问。再往后是“家宰”—王室的大总管;还有“掌管服苦的人”—我称之为“徭役总长”,因为是强制劳动。这个官职在大卫执政初期是没有的,到了晚期才出现(撒下20:24),可能是因为大卫常年的争战之后,出现了很多战败的俘虏。所罗门时期,“国中所剩下不属以色列人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就是以色列人不能灭尽的,所罗门挑取他们的后裔,作服苦的奴仆”(王上9:20-21)。我们如果把这份“所罗门内阁”官员名单拿来跟大卫晚期的名单拿来相对照一下的话,我们会发现,大卫晚期的大部分官员以及他们的后代依然留任于所罗门内阁,这对王朝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都是大有益处的。这和他的儿子罗波安上任时,不用老臣给他出的主意、反而照着与他一同长大的少年人所出的主意、用严厉、狂妄的话回答百姓形成了鲜明对比。所罗门选用忠信、又经验丰富的人一同治国,显出他在人事任命上的智慧。
有了中枢的核心团队之后,所罗门又在以色列全地设立了十二个行政区划,各派一个官员管理那些地区的城邑。这十二个地区虽然与十二支派的数目相同,但是所划分地区大部分却是不相对应的。可以说,这是所罗门在治理上的创新,为的是确保每个地区每年有一个月要来供给王家的膳食一个月。这就相当于他们的税收制度,而那些官吏则是税收总管。那王室所需用的食物有多少呢?换算下来,王室每天用三千公斤细面粉、六千公斤粗面粉、十头肥牛、二十头草场的牛、一百只羊,此外还有各种野味儿。注意,是每天!27节说“那十二个官吏,各按各月供给所罗门王,并一切与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无所缺。”跟所罗门王一起同席用餐的人有多少呢?据估计有四千到五千人。可见,供应王室用膳这件事是个庞大的工程和系统。除了食物以外,这十二个地区还需要纳税供应的,是王的军队。26节和28节说,“所罗门有套车的马四万,还有马兵一万二千……众人各按各份,将养马与快马的大麦和干草送到官吏那里。” (解经家们一般认为,这里马的数目“四万”是抄写错误。根据历代志当中所记载的战车数量“一千四百”(代下9:25)来推算的话,马的数量为四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也符合希腊文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的抄本。)我们从这一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十二个官吏给王室的供给是“各按各月”、“各按各份”、“一无所缺”(27-28节),说明地方官员的管理也是有效而到位的,使得整个系统从上到下运转顺畅、彼此之间也团结合作。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团队—小到家庭、大到企业,要想运转顺畅、无缝衔接,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需要合理地分工和资源分配,还需要每个岗位上的人都能尽职尽责,既有动力又有恩赐,彼此之间还要配搭、合作。这整个系统和每个环节上需要多少的智慧!
所罗门对于以色列全地的统治,向我们呈现出了他在人事、行政、税收、后勤、运输等方方面面上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智慧,以及由此而来的整个社会的井然有序。这种有序不仅保证了王室的供给,更促使着全以色列的富强。可见,明智而有秩序的管理是神所赐的礼物。前一段时间我们讲教牧书信,里面论到不同职分的的资格时,也多次提到“管理”这件事。比如,想作监督的,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因为“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3:4-5) 又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提前5:17)。你会发现,我们总是很容易注意到身边那些善于管理的人,也总是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就想向他们学习。所以说,善于管理不仅是一个既能反映神形象、又能荣耀神的品质,也是我们处处都用得上的恩赐和智慧。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所罗门治理的美好果效。
二、所罗门以智慧治国的果效
我们来读一下20-21节和24-25节。“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所罗门统管诸国,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所罗门在世的日子,这些国都进贡服事他。”(20-21节) “所罗门管理大河西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的全地,四境尽都平安。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24-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