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来直去」是一档关注性别议题的谈话播客,不定期更新。
微博:@播客直来直去、@芊霓的咖啡馆
微信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hibetterni)
... more**********************在叙述的过程当中,有可能涉及到一些会非常triggering的事件,所以大家如果感觉不适的话,请谨慎收听*******************
【主播的话】这次的主题是三位女权主义者对史航性骚扰事件全方位多角度的回应。
【嘉宾】
宋歌,美国理海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女性主义取向的咨询师、督导。
唐凌:英国公开大学社会学讲师,性别研究博士。
【本期话题】
07:33 史航的言论让很多女性感觉到冒犯,女性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如何看待这种创伤
08:00 性骚扰背后是女性长期被系统性的物化、异化和管控的问题
09:44 史航代入了父权脚本里捕猎者的角色,把周围女性视作猎物,于是采取一种非常强势的,不以别人的同意与否为基准的并自认为有男性魅力的父权脚本
10:37 小默回应长文里把自己比作“必须接飞盘的小狗”的比喻非常精准
12:50 父权系统是一个禁锢痛苦的系统,也是一个把痛苦非正常化、病态化的系统。
13:28 女性或者其他弱者不要为痛苦感到抱歉,反而可以感到自豪
14:59 没有插入就不算性侵的说法,也是典型的一种受害者的责难,因为那个责难是把性侵又降低到性上面了,但是性侵本质是对于个体主权边界的这个侵犯。
21:27 性骚扰的行为是将女性们降低还原为社会性别的女性的属性,并且向她们宣称你是个女人,这是一种男性权力的夸耀,通过这种夸耀,他们最终得到了作为男人的身份确认。
23:49 受到性骚扰后的反应包括冻住freeze的反应是一种动物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27:35 反驳关于“小默夸大了史航的影响力”的观点,这是典型的父权系统责难受害人的逻辑
31:32 反驳以木子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女性真的可以做出自主自发的选择吗?木子美的发言还是在巩固父权制。
33:08 厌女增订本:性的自我决定权是女性对父权制性支配的终极拒绝。
34:54 主播回顾十几年前在知名电视台的实习经历,黄色段子为什么只能被忍受下来。
37:00 大学或者文娱界性骚扰为什么频发?1% 的人有 99% 的话语权,并且没有制衡权力的机制。
41:49 性骚扰不应该被窄化为文学的巧言令色,它本质还是权力的滥用。
44:39 往往是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毫无共情能力的人掌握了权力。
50:08 上野千鹤子说,如果有人问她,我说一句,你好漂亮也是性骚扰吗?她一定会回答,是的。通过这种社会性别的实践,男人在反反复复确认自己优越的性别地位。
51:27 性骚扰是弥漫在这个社会里的厌女症,一次又一次的显现出来。
52:40 把受到性骚扰的对象刻板印象化成美女,是父权制的迷思,目的是要分化女性,巩固男权。
55:48 父权制给女性的唯一的一条路就是物化自己,而女性主义强调的就是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要想办法跳出这个游戏的规则,而不是沿着它的规则游到上游。
58:13 通过史航事件的争议,可以看到有把阶层矛盾转化在性别矛盾里面去的现象,我们应该提倡弱者的联盟。
01:01:00 女权主义者就是一直在跟内在的厌女做斗争的一个战斗者。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个父权制逻辑,就是你不能犯错,似乎如果犯错就失去了被称为女权主义的权利了。
01:05:57 女性主义内部的多元化
【主播】
王芊霓:播客“直来直去”主播,公众号“俗女老王“主理人
母亲节这一天我有幸受到“无时差研究所”的邀请,聊了聊婚姻和生育相关的话题。我曾在今年的2月份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俗女老王”上更新过一篇公众号文章:《我实践了上野千鹤子的“一人一杀”,效果不错。。。》和它的丈夫视角版本:《妻子的“一人一杀“最终我也受益》,这两篇文章记录了我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一个母亲和妻子,更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对于“父权制”的一次次反抗,正如上野千鹤子最近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抵抗父权制可以从改造身边那个男人开始。
通过这期节目,我也试图回答了这个问题,“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用”;如果此刻的你也受困于此,那么希望这期节目能够给你力量。
主播 / 珂珂 王妈妈
嘉宾 / 王芊霓(播客:直来直去,公众号:俗女老王,原名芊霓咖啡馆)
音频剪辑 / 珂珂 Shownotes / 珂珂
妻子版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i923YM57wqPhR1M-P5svQ
丈夫版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SvXmT1p0-alAoqW7N37UA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 关于婚姻
为什么要结婚?做出结婚的决定,中间犹豫了么,现在后悔了么?
两性关系中的博弈
原生家庭对女性自我的束缚
如何用女性主义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关于生育
生育后的婆媳关系就是没有关系
父权制是如何影响亲密关系的
没有老人带娃,我们处于育儿嫂鄙视链底端
女性主义如何使我重获自由
⭕️ 成为女性主义者后
成为女性主义者后的亲密关系
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意义?
今天想跟大家再聊一聊编剧史航被指控性骚扰的这个事件,不是从法律角度,而是从心理学甚至是有毒关系的角度。
本期嘉宾是心理咨询师和关系咨询师邱雨薇(播客@邱后算账主播),同为女性,我们坦诚分享了自己所经历过的与性相关的“微侵犯”事件。
在叙述的过程当中,有可能涉及到一些情绪,可能会非常triggering的事件,也会提到性暴力,还有性侵的一些案例,所以大家如果感觉不适的话,请谨慎收听。
【本期话题】
02:56 关系咨询师邱雨薇:一切捍卫个人边界自主权的战争都与“我”息息相关
09:38 不能说史航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但是通过26位女性的指认,可以说他有“自恋型人格”
13:10 芊霓本科毕业后曾在某top电视台实习,面对“黄段子”只能选择接受
15:10 十年前,芊霓旁观职场潜规则,产生了嫉妒和自卑的心态,甚至羡慕她有被标价的机会,今天的我意识到了这也是一种“厌女”
17: 02 雨薇认为史航所代表的那一种“自恋人格”有三个特点1.共情能力差,2.边界不清,3内在极度脆弱
18:05 小默的长文,让我们看到了受害者的边界是如何一点点被侵犯的
18:40 女性会内化父权制对我们的恶意,遭遇侵犯时,很难充满能量地去维护自己的边界
20:00 女性也可能会学会和内化父权制的游戏规则,而去打压别人。心理学的观点是“创伤不是你的错,但疗愈是个人的责任”
20:56 什么是“微侵犯” : 就像是复印纸不断在手上拉小口,直到这个人其实已经伤痕累累
23:00 雨薇明确拒绝了一位心理学大佬的性暗示后,被对方攻击和打压
30:00 芊霓的第一份工作也遇到直属领导性骚扰,拒绝后被发配到没有条线的地市,被迫离职
36:40 性骚扰受害者无法第一时间反抗是因为出现了“认知失调”,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处理“伟光正”的人突然侵犯的这种信息不对称
42: 00 雨薇:能从小默的文字中感受到她的小心翼翼,比如她自认讨好型人格,也能看到她的自责、不安和焦虑,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女性和受害者安全的表达环境
46:00 受害者还会出现“背叛盲视”和“创伤性连接”,这都是受害者不得不合理化无力感的心理机制
50:00 雨薇作为咨询师的工作是告诉受害者们:我在场,我会为你做见证,这不是你的错
50:56 芊霓:对受害者来说,承认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还有群体性讲述本身就是一种有力量的表达
54:15 有些女性不愿承认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背后可能是上野千鹤子所说的恐弱症。
55:00 “我不会和别的女生一样站出来,因为我不想强调我是受害者。”
56:45 对有些人来说,不说出来也是一种勇敢
57:00 芊霓曾经因为过度自我暴露,暴露脆弱而被其他女权攻击
59:00 女性身份不一定等同于共情能力强,女性告诉女性该如何做的说教也是在复制“父权模式”
01:12:00 雨薇:男性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情感被阉割的过程,导致他们没有共情的能力,也习惯性打压和伪装自己的脆弱
01:13:22 雨薇回忆他的一位学长,就是拿文学当满足自己自尊和自恋的工具
01:14:22 学院的过度“智性化”也在加剧学院男对情感的打压
01:15:20 如何识别“史航”们:不要看男性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01:16:15 台剧《Wave Makers》里面拍出了性骚扰发生的全过程,男性如何把“展露脆弱”当成一个小把戏,而女性产生“怜爱”的过程,这让我想到了史航也是拿猫当作工具
01:18:28 雨薇:男性永远被规训当个宝宝,女性被规训过度承担责任
【本期嘉宾】
邱雨薇:邱后算账主播,从对话中探索爱与关系的不同可能性;公众号:CouragetoBecome
王芊霓:播客“直来直去”主播,公众号“芊霓咖啡馆“主理人
网红编剧史航涉嫌性骚扰事件持续发酵,多名女性指控史航对其进行舔耳、摸手等越界行为。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包括单向街、鼓楼西剧场等在内的几家文化机构宣布与史航“割席”。然而,关于性骚扰的司法界定却引起了热议。
律师吕孝权近日在《三联生活周刊》中援引最新指导文件,表示界定性骚扰应以受害者感受为准。但曾代理广东省第一例性骚扰案件的律师丁雅清却提出异议,表示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结合证据进行判断。她的观点引人深思,让我们来一起探讨吧!
01 司法实践中,受害者感受并非唯一依据
02 一个真实案例:受害女性找回了生活的力量感
03 我国性骚扰立法还需设置更明确更详细的法律界限
在成为母亲之前,我采访过上东区母亲,她们是全职妈妈,是密集母职的实践典范。她们是永动机,不是在帮孩子烤蛋糕,就是在教孩子数学题,或是参与学校活动。在上东区,母亲与孩子融为一体,母亲由自己的孩子定义。
我也和社会学家杨可聊了聊为什么往往是母亲成为孩子的“教育经纪人”。我甚至把“母职内卷“的话题硬塞给了我的受访人人类学家项飙教授。
前两天,受到澎湃问吧播客《浮游生悟》邀请,我和中华女子学院教授李洁聊了聊我自己身为职场妈妈的切身体验。
当然我主要负责吐槽,李教授负责专业。
我在播客中分享了很多自我被“吸走"的时刻,个人时间的丧失,还有生育后面临的职场焦虑。
▲ 音质可能不是特别好,耳机党警告️
【时间轴】
02:26 育儿假来了之后
07:50 家庭分工与妈妈承担的主要责任
11:55 职场妈妈与“无酬劳动”
19:30 爸爸怎么就不能长点儿心?
26:18 女性职业困境与个人时间的丧失
33:50 让核心家庭承担育儿照料,是人类历史上的例外
36:22 自下而上的努力与互助式育儿的可能性
39:50 女性育儿焦虑的阶层差异
48:10 给新手妈妈的建议与忠告
【本期音乐】
开头:Turning Point - Sleeping Vines
插曲/结尾:A Warm Embrace - Gabriel Lewis
【主持人】
黄雅竹
首发|澎湃问吧栏目
大家好,我是芊霓。
本期节目很荣幸能请到我的朋友刘海平博士,她最近刚刚完成了一部翻译作品,叫做《成为波伏瓦》,这本书的原作者牛津大学讲师凯特·柯克帕特里克率先运用了2018年才曝光的波伏瓦部分通信和早期日记,撕去了大众长久以来对她的偏见。
大家都知道波伏瓦是女权主义的导师和先驱,她的《第二性》改变了几代人对性别的看法。她与萨特的恋情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传奇的恋情之一。但对波伏瓦来讲,她实际上一直在萨特的阴影下,比如说,她被认为是一个仅仅“应用”萨特思想的非原创思想家。但是这本传记运用新材料说明了波伏瓦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且具备原创性,甚至《存在与虚无》里面她的贡献非常之大。另外,萨特于她而言也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重要,她更不是与萨特恋情的受害者,她生活中的其他情人也很重要。
海平是文化研究与性别研究博士,她的硕士论文课题是《第二性》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译本比较,三年的研究经历也让她当之无愧为一名“研究型译者”,非常胜任这本传记的翻译工作,我也非常希望能向大家推荐这本《成为波伏瓦》。
本期节目涉及到的关键话题包括:
女译者翻译的《第二性》更好
“用生命在搞哲学”的瓦姐
波伏瓦恋爱脑?
平等而互相回馈的爱情是理想还是现实?
波伏瓦“厌女”还是策略?
女人注定成为分裂的主体
【与节目互动】
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
微博:芊霓的咖啡馆
*片头和片尾曲来自《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电影原声
《直来直去》是一档泛文化类的谈话播客,在这里,我们希望能够把学术的思考拉回地面。节目目前为不定期更新,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等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直来直去》,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主播的话】
人类学研究者王梦琪是昆山杜克大学社会科学助理教授,布兰迪斯大学人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是经济人类学。她曾在南京周边做了为期20个月的田野调查,研究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观念如何融入新婚夫妻买房的全过程。
王梦琪注意到公共空间中围绕“买房”有两种约定俗成的偏见:一个是中国的房价是丈母娘推动的,再一个是“女的要有房子的才嫁”。
但这些说法与她的调查结论并不吻合。
本期节目关键话题包括:
“刚需”与财富的代际转移
婚房的融资过程
女性的“道德失语”
【主播介绍】王芊霓,媒体人
【互动方式】微博:@芊霓的咖啡馆;微信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
直来直去是一档泛文化类的访谈播客,在这里,我们希望能够把学术的思考拉回地面。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直来直去》,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本期节目的文字版首发澎湃新闻
【主播的话】
最近,黄奕参加了一档《怦然再心动》的综艺节目,与节目组安排的相亲对象见面,过程中她讲了这样一番话:“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有担当的爸爸,女孩比男孩更需要有勇气的爸爸,我更需要有爱的他。”此后她把这句话发在了微博上,虽然热度没有福原爱婚变那么高,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虽然评论区将更多关注放在“不会是官宣了?”“有没有都祝福”的八卦恋情角度,但仍有不少网友批评她“恋爱脑”“精神不独立”“缺爱”等等,一博主“洛梅笙”直接指出“我终于知道她为啥遇人不淑了。”
针对这个话题,我跟娃爸持有不同看法,表达欲都很强,于是就录了这期“夫妻吵架”播客。
娃爸觉得:一个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带给孩子的有些影响确实是母亲不能替代的,所以强调父亲的作用没毛病,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些女权博主会批评黄奕。
而我认为,黄奕这番话很站不住脚也是“脑袋不清醒”的表现,充斥着对爱情、对男性的幻想。女权博主批评她完全没毛病。 “一个女性强调自己很需要一个男性”是过时的话语,她作为已经拥有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公众人物,应该建立主体性,从说“我需要”变成说“我要”。
最后话题完全走偏……我们争论了女权在中国有没有形成“道德绑架”,我给娃爹科普了下 “子宫道德”“子宫权力”,最后我说出“能不结婚就不结婚”的观点。朋友听了说,娃爸很real,代表了大多数直男的真实想法……你们觉得呢?
【主播介绍】王芊霓,媒体人
【互动方式】微博:@芊霓的咖啡馆;微信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
【视频上传】苏诗雅
【主播的话】
刚刚更新的一期节目是这样来的:在采访完曾任职于牛津大学国际性别研究中心的唐凌博士后,还觉得不够过瘾,就找她录了一期播客。
既然是录播客,讲话就更大胆一些,比如一个社会鼓吹“阳刚之气”往往和国际关系的大背景有关......
我们还聊到了性别气质的等级问题,中国文化中的“阳”高于“阴”,“文”高于“武”,甚至是以柔克刚,这都是西方"masculinity"的概念引入之前,中国本土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已有设定。
对性别气质的理解也离不开阶级,比如绅士本身就是形容贵族,再比如“有毒的男子气”指向的那种攻击性的暴力的男子气和美国蓝领白男形象的联系。
我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有被认为是等级高的气质,也有被认为是不那么高级的,我能够接受这个气质有等级划分,但我非常质疑为什么价值判断上比较低的气质一定要跟女性的性别挂钩,比如说柔弱,比如胆怯或者是害羞和嫉妒,这个是要反对的。
播客还有一个特点是它打破了公共和私人的边界。比如记者职业是要求不能透露私人生活的,但是播客这种形式则允许了对私人生活的分享。梁文道道长在他的播客里也讲了阳刚气质,我特别惊讶是他在那个节目里面连续忏悔了两次,因为他在香港的时候曾经参与霸凌过一个“娘娘腔”的男生。
他的霸凌离不开当时学校的同辈压力,那是一种男性间欺负少数异类的文化。
受到道长的鼓舞,我和唐博士也分享了个人经验,唐博士在深圳长大,香港读本硕,后来去了英国,在英国要面对种族的问题,在香港也不得不面对自己是内地人的问题,也就是说她也具有了少数的边缘群体的经验。而我在高中时期也经历过霸凌,我在小学时期也欺负过同学......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从性别二分,弱肉强食的社会结构说开,谈到为什么女权主义“关怀的伦理”令人向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成为弱者。我们反对对特定性别气质的贬低,因为我们都体会过作为少数的,被贬抑的滋味。
【主播】
王芊霓,媒体人(微信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
【嘉宾】
唐凌,牛津大学博士
【本期剧透】
【1:47】唐凌是如何走上性别研究的道路以及她学习的心路历程
【15:06】唐凌谈国际政治环境与男子气概的相关性
【32:01】“有毒的男性气质”指什么?
【50:06】唐博士介绍什么是唯物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在这个流派的性别乌托邦中,并不否定男女差异,但这种差异就像头发长短那样,无足轻重
【1:04:14】如何通过女性之间的相互照顾去实践女性主义?
【1:06:25】芊霓谈“理性大于一切”与男权社会的关联
【1:21:56】优胜劣汰的逻辑vs失败作为一种艺术
【主播的话】
郑爽“代孕及疑似弃养”的消息刷爆全网,代孕问题再次引发公众讨论。有人坚称“代孕必死”,忧惧会有很多女性成为“生育机器”,生育本就受到父权制的影响,不能再被商品化;也有人支持代孕规范化,唯有如此才能回应不孕不育及失独群体的生育权。
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李在洲的研究方向为生育和性别社会学,研究课题是中国的代孕产业,2019年,她曾在中国中部城市进行代孕产业的田野调查,深入访谈了代孕中介、代孕委托父母和代妈。
为什么一谈代孕,就会陷入一个“道德泥潭”;为什么中产阶级女性对代孕妈妈的批判是错位的?李在洲在和直来直去的对话中回答了这些问题。
【主播】
王芊霓,媒体人(微信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
王一凡,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学生
【嘉宾】
李在洲,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生育和性别社会学。
【本期音乐】
片头曲:dreams and confusion-QCQ official
片尾曲: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
logo设计:小苏
后期制作:王一凡
直来直去是一档泛文化类的访谈播客,在这里,我们希望能够把学术的思考拉回地面。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小宇宙App等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直来直去》,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本次播客的文字稿件已在澎湃新闻首发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 episodes available.
10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