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孔子又说:“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孔子害怕颜渊到了齐侯那里,给齐景公大谈尧舜、黄帝之道,甚至还会谈到燧人氏、神农氏,越谈越远,越谈越古。“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孔子的这句话太重要了,为什么呢?我们与人谈道,一定要让人有入手处,有可操作的方法。如果传一个法给别人,别人听了半天,惶惶然不能操作,行吗?你是处于上位给下面的人说还无所谓,若是以下侍上,那就很危险了。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玩神仙方术的人,那些在宫廷里面玩的,玩不转了就该死。你去炼长生不老之药,皇帝吃了,翘辫子了,你还活得成吗?你在那里吹牛,大旱不怕,只要登台做法,七天就可以下雨。果真下雨了,好吧,赏你一千两黄金,封你为国师;下不了雨呢?对不起,那就要以国法处理你。瘟疫来了,去做法禳解,你悄悄禳解,没事,国家还表扬你;如果你跑到皇帝面前去拍胸口说:“没事,一个星期我就把瘟疫摆平。”一周下来瘟疫没除,你是不是该死呢?这些事都是这样的,“不得则惑,人惑则死”呀。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都要学会这一招。对于上级,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去拍胸口、去许愿,包括在道法上,也不要轻易去许愿。这个方法你自己灵验,对别人不一定就灵验,或者别人根本就搞不懂。搞不懂,他就会怀疑你、忌刻你。一旦被君王怀疑忌刻,死期就快到了。
对此,成玄英在其“疏”中是这样说的:“黄帝尧舜,五帝也。燧人神农,三皇也。恐颜回将三皇五帝之道以说齐侯。既而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执持圣迹,不逗机缘,齐侯闻此大言,未能领悟,求于己身,不能得解。脱不得解,则心生疑惑,于是忿其胜己,必杀颜回。”
享受元首级别待遇的海鸟
庄子爱用故事来说理。在佛经里,特别是《百喻经》里面,也讲了很多故事,而且讲得很好。在这里,庄子就用孔子的话来讲了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从前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曲阜的郊外,鲁君把它引进了太庙,用祭祀宗庙的“太牢”来招待它,用舜帝时期的宫廷音乐“九韶”来娱乐它。这里的白话翻译也很到位,意思就是说,鲁侯把这只海鸟侍候得极其周到。九韶之乐尽管很美,但对于这只海鸟来说,简直就是催命曲,弄得它头晕目眩,痛苦不堪,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结果三天就死掉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鲁侯认为这只海鸟是神鸟,以诸侯的待遇礼敬它,结果几天就把这只鸟给吓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说,鲁侯这是以养自己的办法来养鸟,而不是以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在后面的《达生》篇里,庄子还重复讲了这则故事。
民国二十年,重庆开县有一位老人,据说有200多岁,是乾隆年间出生的。杨森听说了,就把他接到重庆,还请了一百位90岁以上的老人,在重庆搞了一个“百老宴”。这下报纸就登了,说还有这么多百岁老人,简直是国之大运,国之大庆啊。这位开县老人在城里大吃大喝了几天,顿顿都是炖猪蹄子、炖猪大腿,结果拉肚子,拉了三天三夜,活活给拉死了。这个老人原本在山里面,天天粗茶淡饭过日子,是很平安的,虽然说活200多岁是有点吹牛,但是100多岁肯定是有的。山里的人,包括现在好些长寿的人,他们的生活也都极为简单。新中国成立前山里的农民,一年能吃几回肉?他们都是清苦一生的,生活完全自然,完全原始。如果突然每天大鱼大肉给他们吃,那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的。
我们当父母的,对娃娃就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不了,就要娃娃们来实现,把自己妄想的东西强加给子女,乃至强加给自己的下属。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因循自然,要明白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因缘相应,你是一点力都帮不上的。
我们这个书院,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想一刀切、一风吹,让大家都在这里立地成佛、立地升天,可不可能?所有的寺院都在讲无上佛法,不管你是修这样的法,还是那样的法,真正能够明心见性的人又有几个呢?有修行的老和尚,哪怕修行再高,也不可能让诸色人等都跟着他转,跟着他跑,都走他那个路。所以契时、契机非常重要。离开了时、事、境,以及具体的人,错乱了因缘,就办不成事情了。
不同的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结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和精神层次;不同环境的人,也各有其因缘和生存之道。自然是多样的,社会也是多样的,就怕糊涂老板们来个一刀切,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自然,强加给社会,这就与自然、与社会的现实和规律格格不入,会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绝不仅仅只是笑话了。所以,“以己养养鸟”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我们对待万物,要还万物本来面目,随其所适而调养之,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孔子又说:“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孔子害怕颜渊到了齐侯那里,给齐景公大谈尧舜、黄帝之道,甚至还会谈到燧人氏、神农氏,越谈越远,越谈越古。“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孔子的这句话太重要了,为什么呢?我们与人谈道,一定要让人有入手处,有可操作的方法。如果传一个法给别人,别人听了半天,惶惶然不能操作,行吗?你是处于上位给下面的人说还无所谓,若是以下侍上,那就很危险了。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玩神仙方术的人,那些在宫廷里面玩的,玩不转了就该死。你去炼长生不老之药,皇帝吃了,翘辫子了,你还活得成吗?你在那里吹牛,大旱不怕,只要登台做法,七天就可以下雨。果真下雨了,好吧,赏你一千两黄金,封你为国师;下不了雨呢?对不起,那就要以国法处理你。瘟疫来了,去做法禳解,你悄悄禳解,没事,国家还表扬你;如果你跑到皇帝面前去拍胸口说:“没事,一个星期我就把瘟疫摆平。”一周下来瘟疫没除,你是不是该死呢?这些事都是这样的,“不得则惑,人惑则死”呀。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都要学会这一招。对于上级,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去拍胸口、去许愿,包括在道法上,也不要轻易去许愿。这个方法你自己灵验,对别人不一定就灵验,或者别人根本就搞不懂。搞不懂,他就会怀疑你、忌刻你。一旦被君王怀疑忌刻,死期就快到了。
对此,成玄英在其“疏”中是这样说的:“黄帝尧舜,五帝也。燧人神农,三皇也。恐颜回将三皇五帝之道以说齐侯。既而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执持圣迹,不逗机缘,齐侯闻此大言,未能领悟,求于己身,不能得解。脱不得解,则心生疑惑,于是忿其胜己,必杀颜回。”
享受元首级别待遇的海鸟
庄子爱用故事来说理。在佛经里,特别是《百喻经》里面,也讲了很多故事,而且讲得很好。在这里,庄子就用孔子的话来讲了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从前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曲阜的郊外,鲁君把它引进了太庙,用祭祀宗庙的“太牢”来招待它,用舜帝时期的宫廷音乐“九韶”来娱乐它。这里的白话翻译也很到位,意思就是说,鲁侯把这只海鸟侍候得极其周到。九韶之乐尽管很美,但对于这只海鸟来说,简直就是催命曲,弄得它头晕目眩,痛苦不堪,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结果三天就死掉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鲁侯认为这只海鸟是神鸟,以诸侯的待遇礼敬它,结果几天就把这只鸟给吓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说,鲁侯这是以养自己的办法来养鸟,而不是以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在后面的《达生》篇里,庄子还重复讲了这则故事。
民国二十年,重庆开县有一位老人,据说有200多岁,是乾隆年间出生的。杨森听说了,就把他接到重庆,还请了一百位90岁以上的老人,在重庆搞了一个“百老宴”。这下报纸就登了,说还有这么多百岁老人,简直是国之大运,国之大庆啊。这位开县老人在城里大吃大喝了几天,顿顿都是炖猪蹄子、炖猪大腿,结果拉肚子,拉了三天三夜,活活给拉死了。这个老人原本在山里面,天天粗茶淡饭过日子,是很平安的,虽然说活200多岁是有点吹牛,但是100多岁肯定是有的。山里的人,包括现在好些长寿的人,他们的生活也都极为简单。新中国成立前山里的农民,一年能吃几回肉?他们都是清苦一生的,生活完全自然,完全原始。如果突然每天大鱼大肉给他们吃,那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的。
我们当父母的,对娃娃就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不了,就要娃娃们来实现,把自己妄想的东西强加给子女,乃至强加给自己的下属。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因循自然,要明白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因缘相应,你是一点力都帮不上的。
我们这个书院,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想一刀切、一风吹,让大家都在这里立地成佛、立地升天,可不可能?所有的寺院都在讲无上佛法,不管你是修这样的法,还是那样的法,真正能够明心见性的人又有几个呢?有修行的老和尚,哪怕修行再高,也不可能让诸色人等都跟着他转,跟着他跑,都走他那个路。所以契时、契机非常重要。离开了时、事、境,以及具体的人,错乱了因缘,就办不成事情了。
不同的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结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和精神层次;不同环境的人,也各有其因缘和生存之道。自然是多样的,社会也是多样的,就怕糊涂老板们来个一刀切,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自然,强加给社会,这就与自然、与社会的现实和规律格格不入,会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绝不仅仅只是笑话了。所以,“以己养养鸟”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我们对待万物,要还万物本来面目,随其所适而调养之,这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