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儒家经典|启予四书|朱熹和王阳明

中国历史|儒家经典|启予四书|修身要旨|理解他人的关键


Listen Later

理解他人的关键


《大学》上讲诚意正心,我理解,了解自己的时候,关键是要守着诚意,理解他人的时候,关键是要守着正心。
不是有恶念、有邪念为不正,正心的意思是摆正。什么叫摆正?心在应该在的位置,心没在应该的位置就叫不正。仅从善恶、好坏的角度去理解正心就比较狭隘了。
正心,首先是位置,心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其次是状态,心在它应有的状态。修正心优先考虑这两点。第三点才是涉及对错、善恶,对的叫正,不对的就是不正了。
心在它应有的位置,看问题才是准确的,这就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什么叫心不得其正?《大学》讲:“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就是心不正,心不在它应该的位置,然后看问题就不可能正确。《大学》上实际说的是影响我们正心的原因。
状态也影响你看问题。你现在心的状态不对了,如同《大学》上讲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的状态不对了,你不在状态,也影响你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比如说,你开车追尾撞了人家,对方下车仔细认真地检察车况,你心里想:“不就是碰了一下吗,有必要这么细致吗,要是我,我就不会像他这样,太小心眼儿了吧。”你真的已经修到人家撞你车你都不动心的境界了吗?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修心的比较高的境界了啊!如果没有,这么想你就已经不诚了。接下来心里又冒出来个念头:“这家伙这么仔细,是不是打算讹我一笔钱啊?”典型的歹猜吧,心已经不正了。好不容易对方看完了车,抬起头来说:“也没怎么样,走吧。”如果是这么个结果,该是多么的惭愧啊!如果对方没有这么高姿态,接下来确实想跟你这儿要个说法,你先存这么两个念,心已经不诚、不正了,接下来你俩的沟通恐怕就不大会顺畅了。究其原因,不仅事故的责任在你,解决不好的责任还在你。
如果心不正,最后你还可能觉得很憋屈、很气愤,事后对人讲:“可别提了,就给他蹭了一下,也没怎么地啊,这个不依不饶,又报警、又找保险,折腾半天,
不就为讹我俩钱吗!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人,整的我这个憋气啊!”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弄成让你这么憋气的结果吗?这就是没有正心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中国历史|儒家经典|启予四书|朱熹和王阳明By 趣烦恼


More shows like 中国历史|儒家经典|启予四书|朱熹和王阳明

View all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298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4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