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另两种格物
前面讲的格物,以格自己和他人的情欲念为线索,以静坐思心、定境观心、随处察心为具体修炼方法,以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为路径,以想明白事物、做明白事情为目的,这种格物只是格物的第一重境界,也是比较浅层次的境界。
在此之外,格物至少还可以包括两重境界。一是了解社会、理解人性;一是明白大道。可以说,格物的第一重境界,要思考的是个体的人,格物的第二重境界,要思考的是群体的人,而格物的第三重境界,要思考的就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了,这也就上升到哲学层面了。
朱熹与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与提倡的修身方式皆不相同,但在格物应该包括人类社会与人性这一问题上,两者却是出奇地一致。
朱熹讲: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所谓“上而无极、太极”,显然是我所说的格物的第三重境界,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已经延及自然界的事物了,不言而喻,人类社会的事物自然必须全部涵盖于其中。朱熹似乎更重视做事,他在讲格物时曾举例:“且如作舟以行水,作车以行陆。今试以众人之力共推一舟于陆,必不能行,方见得舟果不能以行陆也,此之谓实体。”舟船不能在陆地上运行,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是格物,格物显然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了。
按朱熹的说法,格物就包含了太多属于自然科学或属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了。但我最近越来越觉得,朱熹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以前说过,与人打交道才是事,与事物打交道只是活,儒家思想是教我们怎么处事,而不是教我们怎么干活儿。换句话说,涉及人际关系的才是事,不涉及人际关系的是活儿,格物格的是事,不包括活儿。但这件事我反复思考,现在觉得思考怎样把活儿干好应该也属于格物,或者换个表达方式。活儿也是需要去格的。
另两种格物
前面讲的格物,以格自己和他人的情欲念为线索,以静坐思心、定境观心、随处察心为具体修炼方法,以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为路径,以想明白事物、做明白事情为目的,这种格物只是格物的第一重境界,也是比较浅层次的境界。
在此之外,格物至少还可以包括两重境界。一是了解社会、理解人性;一是明白大道。可以说,格物的第一重境界,要思考的是个体的人,格物的第二重境界,要思考的是群体的人,而格物的第三重境界,要思考的就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了,这也就上升到哲学层面了。
朱熹与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与提倡的修身方式皆不相同,但在格物应该包括人类社会与人性这一问题上,两者却是出奇地一致。
朱熹讲: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所谓“上而无极、太极”,显然是我所说的格物的第三重境界,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已经延及自然界的事物了,不言而喻,人类社会的事物自然必须全部涵盖于其中。朱熹似乎更重视做事,他在讲格物时曾举例:“且如作舟以行水,作车以行陆。今试以众人之力共推一舟于陆,必不能行,方见得舟果不能以行陆也,此之谓实体。”舟船不能在陆地上运行,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是格物,格物显然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了。
按朱熹的说法,格物就包含了太多属于自然科学或属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了。但我最近越来越觉得,朱熹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以前说过,与人打交道才是事,与事物打交道只是活,儒家思想是教我们怎么处事,而不是教我们怎么干活儿。换句话说,涉及人际关系的才是事,不涉及人际关系的是活儿,格物格的是事,不包括活儿。但这件事我反复思考,现在觉得思考怎样把活儿干好应该也属于格物,或者换个表达方式。活儿也是需要去格的。
298 Listeners
24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