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專欄作家吳奕軍先生。
中國的「就業寒冬」來臨了嗎?
11月底,中國的網路媒體公衆號「智穀趨勢」發表一篇長文,題目是「2018,沒什麽比活下去更重要」。 文章一開始就說:「突然之間,『大裁員』的新聞滿天飛”。BAT、華爲、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相繼捲入這場裁員漩渦中,他們在第一時間出面闢謠,但是真真假假,莫衷一是。」
中國媒體《財新網》12月初發出了一條微博,表示今年 4 月到 9 月六個月期間,中國的徵才廣告數量從 285 萬縮減到 83 萬條,消失了 202 萬條徵才廣告,這代表中國企業的徵才需求正在急遽下跌。在消失的 202 萬條廣告中,有 65.6% 是來自 500 人以下的中微小型企業。這條微博隨後被刪除。
事實上,在2016年年初,中國「第一財經網站」發表的評論文章就預估,從2016年開始,增長滑坡帶來的失業壓力將會顯性化,中國可能逐漸面臨職業難求、薪酬難漲的持續壓力。
儘管就業總量壓力增大,中國官方今年公布的就業數據仍然比較樂觀:10月3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8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表示:「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多年底位3.82%,城鎮新增就業超1100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指標」。
在這樣的況下,新華社12月5日報導,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穩就業」是中國的優先戰略,鼓勵不裁員,企業不裁員可退回五成失業保險費。這些跡象又顯示,中國失業趨勢急速惡化,需要傾全力來挽救。
早在2016年,中國的智庫「安邦信息」就發表文章指出,就業問題在中國是個「準政治問題」,中國的失業大潮正在醞釀之中,在各個行業、各類企業,顯性和隱性的失業人群在不斷地增加。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會更加艱難,2019年失業潮將會橫掃中國嗎?
專欄作家吳奕軍先生,日前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失業海嘯恐怕才剛剛開始」。今天節目訪問吳奕軍先生,為聽眾朋友做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