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台灣民間常稱農曆七月為「鬼月」,而關於鬼月的由來有多種傳說:一、傳統道教信仰中,三界公的中元地官大帝誕生於農曆七月十五,為了讓在地府受苦的孤魂野鬼能享受一個月的香火、賜食與接受超渡,七月初一開啟地獄門,至月底三十方休,靈體才返回地府。為呼應地官的慈悲之心,道教信眾廣設香火、祭典,並舉辦法會,以誦經、作法,來超渡各方好兄弟。二、佛教釋迦牟尼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連以神通能力到達餓鬼道,見母親身受餓鬼之苦,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漢傳《目連救母》故事最早起源於《盂蘭盆經》,七月半遂成為盂蘭盆節,鬼月普渡餓鬼,以消災避禍。三、遠古時代,每到農曆四、五、六月時天氣濕熱,病毒滋生、蚊蚋蟲蠅肆虐,當時衛生條件不佳,百病叢生,傳染病橫行,夏天染病的人多撐不過七月,致使死亡者眾,七月遂成為最受敬畏月份,在迷信心態下,只要準備豐盛祭品祭拜餓鬼,當可消災避禍。
此外,本集節目將進一步介紹當代華人社會與亞洲各國的鬼月習俗,以及農曆七月的民間禁忌。台灣諺語有謂:「有燒香有保庇,有食藥有行氣。」大家可得準時收聽,以求祈福赦罪,慎終追遠,普渡眾生,消災解厄。
By Pat, Rti台灣民間常稱農曆七月為「鬼月」,而關於鬼月的由來有多種傳說:一、傳統道教信仰中,三界公的中元地官大帝誕生於農曆七月十五,為了讓在地府受苦的孤魂野鬼能享受一個月的香火、賜食與接受超渡,七月初一開啟地獄門,至月底三十方休,靈體才返回地府。為呼應地官的慈悲之心,道教信眾廣設香火、祭典,並舉辦法會,以誦經、作法,來超渡各方好兄弟。二、佛教釋迦牟尼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連以神通能力到達餓鬼道,見母親身受餓鬼之苦,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漢傳《目連救母》故事最早起源於《盂蘭盆經》,七月半遂成為盂蘭盆節,鬼月普渡餓鬼,以消災避禍。三、遠古時代,每到農曆四、五、六月時天氣濕熱,病毒滋生、蚊蚋蟲蠅肆虐,當時衛生條件不佳,百病叢生,傳染病橫行,夏天染病的人多撐不過七月,致使死亡者眾,七月遂成為最受敬畏月份,在迷信心態下,只要準備豐盛祭品祭拜餓鬼,當可消災避禍。
此外,本集節目將進一步介紹當代華人社會與亞洲各國的鬼月習俗,以及農曆七月的民間禁忌。台灣諺語有謂:「有燒香有保庇,有食藥有行氣。」大家可得準時收聽,以求祈福赦罪,慎終追遠,普渡眾生,消災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