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聽友來信☀FaceBook▸... more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
November 24, 2024如何打造全人全社區的整合照顧:衞福部次長呂建德專訪受訪者:衞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教授從今年520賴清德總統就職以來,行政部門便積極地推動「國家希望工程」,以有效落實到各部會施政計劃中,並融入2025年的國家總預算。本集節目特別邀請衞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教授,針對未來長照政策的擘劃,加以介紹說明。呂次長指出,賴總統過去所推動的「長照2.0」政策廣受社會好評,未來將啓動「長照3.0」,並提出五大策略:1. 據點整合·社區共生;2. 普及照護·優質服務;3. 專業銜接·長照復能;4. 充實人力·質量兼具;5. 家庭支持·減輕負荷。明年政府總預算將有突破性成長,歲入編列3兆1534億元,較今年度增加4282 億元,約增 15.7%;歲出共編列3兆1325億元,較今年增加2806億元,約增 9.8%,雙雙迭創新高,其中社福支出占8000多億,以期增強醫療與長照的結合,致力於實現連續性的照顧體系。...more30minPlay
November 16, 2024國際學生日談台港兩地大學生的特色每年11月17日是國際學生日,為紀念二次大戰期間,德軍入侵捷克,並槍殺布拉格大學2位教授和9名學生的暴力事件,1942年11月17日世界各國學生代表在美國華府集會哀悼,不僅訂定該日子為世界學生節,也提出和平、民主、反戰等口號。說到台港兩地大學生,先比較兩地進入大學的難易程度,以2023年統計資料顯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共有42391名學校考生及6371名自修生,若以1.3萬個聯招資助學額計算,占全體考生的27%;而112學年度台灣高中職畢業生約為17.9萬人,而大專院校則提供19.1萬學額,如果不考慮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和升學志願,所有台灣高中職畢業生幾乎都能升讀大學。至於兩地的大學校園生活,香港的大學生有所謂「大學五件事」,就是 : 讀書、上莊、住hall、拍拖、part-time。除了讀書無須贅言,上莊就是參與學生組織或社團去當幹部,住hall則是入住宿舍,拍拖是談戀愛的粵語,part-time乃指去打零工賺生活費。而台灣的大學生普遍不太熱衷參加校內社團活動,也只有遠道生才能入住學校宿舍,其他部分則差異不大。本節目主持人Pat及朱Sir將漫談台港兩地大學的校園氛圍和生活,進而比較兩地大學生的特色,歡迎大家準時收聽。...more30minPlay
November 09, 2024談政治人物的角色扮演與人設興衰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一則醒目的廣告極具震撼力,一個包青天扮相的人用衛生紙擦掉臉上的妝扮,卸妝後露出原本的面貌竟是陳水扁。陳水扁當初刻意營造的「公正廉明」,在他執政八年後,卻因貪腐鋃鐺入獄。陳水扁親手毀了自己苦心經營的人設,雖曾貴為元首,但在人設崩塌後,他的影響力也跟著蕩然無存了。我們不能奢望政治人物都是聖人,但老百姓總想看到政治人物扮演稱職的角色。在台灣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這把尺因人而異。劉泰英在酒店「坐禪」,吳乃仁挽著豪乳妹在夜店研究「宇宙大爆炸」,王世堅在摩鐵進行「選民服務」,我們雖然覺得可笑,卻不覺得奇怪,因為大家自然而然地認為他們出現在那樣的場合是理所當然的!京劇泰斗梅蘭芳最喜愛的對聯是:「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本節目主持人Pat和朱Sir帶領聽友們,暢談政治人物的角色扮演與人設興衰,「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more30minPlay
November 02, 2024愛國主義 vs 自由人權價值:民主國族主義的主張愛國主義乃指一種對祖國熱愛的情感,同時也表示一種基於歷史、語言和文化等因素的國民身分認同,進而強調對同胞和祖國福祉關注的價值情懷。作為一種政治主張,愛國主義往往要求個體必須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在有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和權利。18世紀Samuel Johnson曾經說過:「愛國是惡棍的最後避難所」。近代以來民族國家當道,不僅積極地建構民族主義,形塑同質、統一的國民身分,更用各種方法激發國民的情感認同,動員民眾向國家效忠。由於民族國家特別重視愛國主義的培育與灌輸,愛國主義也就經常被看成國家所發動、操縱的群眾狂熱,成為政府利用的工具。愛國主義似乎注定是一種「官方民族主義」的平民版,容易流於不問是非,盲目崇拜自己國家的刻板印象。本節目主持人朱 Sir 主張愛國主義是現代公民素養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必須以自由主義為其倫理基礎。自由人權的基本理念,就是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各有個別的人生目標和生活理想,而國家的首要責任乃在於確保每位公民享有一系列基本權利和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論和思想自由、集會和結社自由、參與政治的權利和擁有私有財產的權利等,從而容許每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沒有自由人權價值的愛國主義,就是盲目的民粹主義,清季義和團事件和上世紀60年代爆發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我們必須引以為鑑。...more30minPlay
October 26, 2024海外港人的離散與認同(二)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爆發,示威抗議此起彼落,五大訴求不絕於耳。2020年北京主導並推動港版《國安法》立法通過,引發香港大規模移民潮。2024 年基本法第 23 條國安條文快速通過後,香港特區政府進一步建構國家安全體系,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政策,促使數以十萬計的香港人出走移居於世界各地,方興未艾,勢不可擋。未來仍然留港生活的數以百萬計香港人,和幾十萬離散於海外的港人,彼此於日後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勢必因應「美麗新香港」的新形勢而變得極具挑戰,從而讓「香港人」這個身分認同產生分歧異見,以及香港人世代間的文化傳承遭到不少困難與阻礙。展望未來,香港人的身分認同與文化傳承,實在有賴於散居全球各地的香港人共同努力,將其核心價值繼續傳遞下去,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以期「獅子山下」的傳奇故事和港人拼搏精神,能夠薪火相傳,甚至發揚光大吧!...more30minPlay
October 19, 2024海外港人的離散與認同(一)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爆發,示威抗議此起彼落,五大訴求不絕於耳。2020年北京主導並推動港版《國安法》立法通過,引發香港大規模移民潮。2024 年基本法第 23 條國安條文快速通過後,香港特區政府進一步建構國家安全體系,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政策,促使數以十萬計的香港人出走移居於世界各地,方興未艾,勢不可擋。未來仍然留港生活的數以百萬計香港人,和幾十萬離散於海外的港人,彼此於日後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勢必因應「美麗新香港」的新形勢而變得極具挑戰,從而讓「香港人」這個身分認同產生分歧異見,以及香港人世代間的文化傳承遭到不少困難與阻礙。展望未來,香港人的身分認同與文化傳承,實在有賴於散居全球各地的香港人共同努力,將其核心價值繼續傳遞下去,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以期「獅子山下」的傳奇故事和港人拼搏精神,能夠薪火相傳,甚至發揚光大吧!...more30minPlay
October 12, 2024光輝十月談國慶每年10月我們總是歡欣鼓舞地迎接中華民國國慶的到來,大家相聚在總統府前,共同慶祝這片土地的成就與團結。遙想民國元年,由中華民國參議會通過決議,以武昌起義日,即國曆10月10日為國慶日,並交由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於9月29日頒布命令:「參議院議決國慶紀念日案。茲公布之,此令。應舉行之事如左:一放假休息、二懸旗結綵、三大閱、四追祭、五賞功、六停刑、七卹貧、八宴會。」大家還記得去年國慶的盛況嗎?那時我們見證了「翡翠騎士」的震撼表演、史上最巨幅的國旗飄揚、威武的三軍儀隊展示、以及來自不同表演團體所帶來的感動。今年我們再度向世界展示台灣豐富的文化與捍衛家園的決心!113年國慶籌備委員會不僅為大家準備了更加精彩的演出,還有「國慶晚會、國慶焰火」等一系列活動,與國人及海內外僑胞一同見證這光輝的時刻!...more30minPlay
October 05, 2024評以哈戰爭週年及其未來走勢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於去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從加薩地區向以色列發射至少3,000餘枚火箭彈,並派遣約3,000名武裝分子襲擊猶太平民社區和以軍軍事基地,至少1,400名以色列人和外國公民在該次襲擊中遇害,200多名以色列平民和戰俘被劫持至加薩作為人質。以色列國防軍隨即於同月8日對哈瑪斯宣戰,並發動「鐵劍行動」,空襲加薩走廊。10月27日,以色列對加薩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聯合國和人權監察組織率皆指控以色列和哈瑪斯都犯下戰爭罪,約有230萬巴勒斯坦人在加薩境內流離失所,20多萬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境內也被迫搬遷。自戰爭爆發以來,以色列已在加薩走廊投下了7萬噸炸彈,並造成加薩走廊35,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過去一年來,世界各地都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加薩停火;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廣泛的軍事援助,並否決了多項聯合國決議;阿拉伯國家的抵抗軸心則攻擊在中東的美軍基地,而葉門胡塞武裝組織劫持途經東非外海的商船,引發了紅海危機。近幾個月以來,以色列進一步擴大戰線,與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發生衝突,究竟會否將以哈戰爭推向一場中東全面戰爭呢?敬請關注中東局勢的朋友們準時收聽。...more30minPlay
September 28, 2024台港兩地教師的工作場域和挑戰每年九月,又到了台港兩地各自慶祝的教師節,香港自回歸以來,便追隨中國將教師節定於9月10日,而台灣自1952年起就以孔子誕辰紀念日(9月28日)為教師節。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並選拔各級學校的模範教師加以表揚。各級學校通常也舉辦校內活動,來引導學生向老師獻上感恩祝福。本集節目除了向天下的教師們致敬之外,也順帶提到目前台港兩地教師的工作場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種種挑戰。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兩地的教育工作環境!...more30minPlay
September 21, 2024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今年秋分落在國曆的9月22日星期天,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180度。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可以明顯感受到氣溫涼爽,日夜溫差漸漸變大。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古語云:「夜從今夜長」就是說過了秋分後,北半球漸漸晝短夜長,南半球則相反。秋分的習俗,不外乎就是祭月亮和放風箏。秋分在古代是「祭月節」,周朝就有記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但後來因為秋分每年日期不同,不一定能遇到月圓,後來才將祭月節改為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在現代若想於秋分時祭月,可準備圓形的水果於晚上向天祭拜「太陰娘娘」,祈求事事圓滿。秋分天氣秋高氣爽,加上陰氣開始旺盛,不太會再出現打雷閃電,正適合放風箏,有些地區還有在秋分當天進行風箏比賽的傳統,風箏放得越高表示運勢能夠青雲直上,對於升學晉職都是好意頭。對老饕們來說,秋季是螃蟹最美味的季節,蟹黃飽滿、蟹肉香甜,但食用時除了要清除腮、胃、心、腸等內臟外,還須留意不要和柿子、梨子等寒性水果一起食用,以免發生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