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聽友來信☀FaceBook▸... more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
April 27, 2024極端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影響:郭瑞陵專訪受訪者:郭瑞陵/台灣立力科公司資深臨床試驗專員2023年7月全球歷經了歷史紀錄的高溫,誠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的警告,地球不僅是全球暖化,現在已經邁向「全球沸騰」時代。本集節目邀請生技產業資深人員郭瑞陵親臨央廣錄音間,跟聽友們說明全球暖化的危機日益嚴重,並指出極端氣候與人類瘟疫的關係。在後新冠疫情時代裡,世界各國該如何面對瘟疫的對策措施,同時政府公共衞生體系該如何積極因應和有效控制,進而對21世紀中葉的展望,且聽郭資深專員逐一介紹,進而加以說明。...more30minPlay
April 20, 2024香港逐漸融入大灣區,台港兩地互動日益疏離?香港人前往深圳消費的現象並非新事,但疫後這一波北上消費熱潮惹來大量關注和討論。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南下訪港的內地旅客全年則是2654萬人次。本集節目將探討香港人北上消費的現象,以及其多大程度上衝擊本土消費。港人又會否因而減少在台灣及其他地區的消費? 特區政府則推出「香港夜繽紛」活動,又能否推廣旅遊及挽救本土經濟?歡迎關注經濟發展的聽友們準時收聽囉!...more30minPlay
April 14, 2024「香港真人圖書」在台灣:專訪GUAKALI港 負責人Sandra受訪者:GUAKALI港 負責人Sandra近年社會變化,居台港人數字稍增,一度成為媒體熱話。港人在台的狀況,已有不少人談及。但一個曾在港的台灣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曾在香港唸書及工作的Sandra對香港懷有深厚感情,在香港度過一段青春歲月。疫情爆發前,她回到台灣生活,經歷一段適應期,選擇投身協助在台港人,同時梳理自己對台灣及香港的複雜情感,更開展了「香港真人圖書」的計劃。本集有幸邀請Sandra跟我們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協助居台港人的同時,如何為自己重新定位。...more30minPlay
April 06, 2024世界衞生日的省思為引起全球對醫療健康議題的關注,提高社會大眾對公共衛生事務的認知,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1950年起訂定每年4月7日為世界衞生日。WHO計分六個區域,擁有194個會員國,其工作人員在150多個辦事處開展工作,共同致力於增進世界各地每一個人的健康。每年世界衞生日的主題,不外乎圍繞著WHO的成立宗旨,是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又健康的未來。他們竭力於防治各種疾病,包括新冠肺炎和愛滋病等傳染病,以及癌症和心臟病等非傳染疾病,他們也協助母親和兒童得以生存和成長,使人們能期待一個健康的老年。WHO致力於促進世人呼吸清淨的空氣,攝取健康營養的食物,飲用乾淨無汙染的水,並確保民眾服用有效的藥物,接種安全的疫苗。我們可得躬身力行,藉由具體的行動,一起來響應世界衞生日吧!...more30minPlay
March 30, 2024淨零轉型的社會公平與正義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遺漏任何人」的標語,近來在淨零轉型十二項戰略溝通中被反覆提及,但對大多數民眾而言,這個名詞跟「淨零排放」一樣,仍是相對模糊、一知半解的概念。到底「誰」可能在轉型過程中被拋棄落下?該如何做到「公正」?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核心精神是在淨零轉型過程盡量不要造成「新的不平等」,當然體制中「既有的不平等」也要重視與處理。所以第一步很重要的是鑑別出「受衝擊的對象」是誰?轉型過程中有誰得利、有誰受害?例如運具電動化的過程,對電動車產業業者是一大福音,但是對燃油汽機車司機、維修技術人員與車行卻是首當其衝。對象識別出來後,第二步需要知道「衝擊會有多大」?衝擊隨時在發生,我們必須透過社會科學研究更具體說清楚衝擊的影響是什麼。例如「有多少人」受到衝擊?可能會有多少人被裁員或失去工作?產業規模是會繼續擴張還是縮小呢?透過調查研究、模型的推估,可以讓我們至少有個比較清楚的圖像與基礎的情境可以掌握。第三步則是「配套措施」,衝擊之後我們要怎麼做?透過社會科學我們首要任務是想像一些「比較好」的做法,而這做法有很多種可能、很多面向需要細緻討論,幫助我們思考解決問題較好的方法。例如:公民參與機制、經濟投資或補償、或教育輔導轉介等。「淨零轉型」除了達成氣候目標,也可增進人民健康、改善生活福祉,甚至催化出新的綠色產業與社會經濟模式,塑造更美好的永續社會。我們應該根據系統性觀點來進行權衡,並且提前預備更好的方案與配套來保障弱勢,而非因噎廢食而讓淨零轉型停滯,這樣才能真正不遺漏任何人。...more30minPlay
March 23, 2024綠領人才職涯新選擇:ESG職缺透視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我國金管會自2020 年發布《公司治理發展 3.0 藍圖》,翌年更宣告《國家淨零途徑》,2023 年 1 月《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告,企業紛紛因應法規,而開始關注 ESG 報告書、減碳議題。日後如果不減碳,企業將要開始支付國內碳費,以及國際碳交易税。企業若符合 ESG 通常可以獲得比較好的企業形象,也帶來更多商機,有些企業甚至會發展符合 ESG 的特殊商品(活動),來增加產品銷售,例如 uniqlo 推動舊衣回收、ASUS 推動舊機回收整新捐至偏鄉..等,都是將商品或服務置入『ESG 概念』元素的展現,「No ESG, No money」早已是現今企業經營的聖經。為因應ESG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歸納出至少六類新穎職缺的永續人才,包括:1)ESG永續管理師/ESG專員;2)碳策略管理師;3)碳盤查報告書查證審查員;4)ESG永續管理顧問;5)永續長。對未來ESG職缺發展有興趣的朋友們,記得準時收聽喔!...more30minPlay
March 16, 2024在淨零轉型過程中企業該如何避免漂綠?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漂綠」(greenwashing)就是當一間公司或單位將資源與預算投入在環保相關的形象廣告、公關活動上,而非投入在實際上的永續行動中。漂綠不一定是在欺騙社會大眾,更常見的形式是一種「聲東擊西」式的公關行銷手法。漂綠並非新鮮事,漂綠現象數量之多,讓漂綠已經是一個產業與社會問題,而非只是企業道德問題。2021 年歐盟一項研究指出,將近五成的歐洲企業氣候承諾皆有過度放大、做假等種種嫌疑。而由能源氣候智庫組織與牛津淨零團隊的報告也指出,在全球 4000 個重要實體(包括富比世前 2000 強企業、國家、大城市與行政地區等),已做出淨零承諾的單位中,有公佈減排計劃的比例不到一半。來賓詹家和博士提出避免漂綠的實際策略,包括:1)建立透明的對話機制;2)第三方驗證與認證,以作為可信度檢驗;3)定期檢討與調整策略。關於ESG對企業界的衝擊,散居世界各地的聽友們可別錯過了!...more30minPlay
March 09, 2024跨越淨零轉型生死線:危機vs商機繼上星期介紹「台灣碳權知多少」後,本週節目持續進行「永續台灣系列」專題,邀請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詹家和博士親臨央廣錄音間接受專訪,探討台灣社會對企業永續發展的期望。環保專家預測全球暖化將在20年內升溫1.5℃,為了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2022年3月30日國發會也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期望臺灣能夠化危機為轉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並提出四大轉型策略,分別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淨零排放既然是全球趨勢,對貿易協定、減碳機制與企業全球供應鏈管理均已帶來衝擊和影響。台灣的中小企業若能冷靜以對,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相信終將化危機為轉機,甚至進一步掌握無限商機的!...more30minPlay
March 02, 2024台灣碳權知多少?受訪者:陳政如/漾拓國際公司行銷總監2023年是台灣碳權元年,我們正式進入碳有價的時代,而國內碳費將以今年排碳量為計費基準,明年起相關企業機構將陸續申報繳納。本集節目我們邀請漾拓國際公司行銷總監陳政如女士蒞臨錄音間接受訪問,漾拓國際是一家長期從事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的台灣公司,在緬甸Verra的人造森林碳匯專案,可直接在國內服務台灣的國際供應鏈大廠。究竟碳權是什麼?為什麼要管制?對誰管制?而管制方式有那些類別?台灣人玩得起碳權的國際遊戲規則嗎?我們會從國際政經貿易的觀點,探討台灣的地緣政治,進而說明碳權對台灣的種種挑戰,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more30minPlay
February 24, 2024情感主義藝術展:茜利妹的《揸兜光譜》受訪者:茜利妹/旅台香港藝術家作為旅台香港藝術家,茜利妹現正於高雄市正旅館舉辦情感主義藝術個人展,名為《揸兜光譜・茜利妹台灣個展》。本節目邀請茜利妹親臨央廣錄音間進行專訪,藝術家娓娓道來策展的原由,以及「揸兜光譜」一詞的緣起,並宣稱她的個人藝術展是當代世界首個情感主義畫展!藝術家茜利妹進一步分享所展出的50幅畫作,計分為4個項目:自畫像牆、家庭牆、音樂牆以及香港牆。究竟藝術家的個人天地,如何能夠擴展至社會關懷?獨善其身真的可以兼濟天下,又毫無違和感嗎?歡迎聽友們一起欣賞茜利妹的藝術創作吧!...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