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聽友來信☀FaceBook▸... more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
December 09, 2023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5週年紀念每年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是為了紀念1948年當天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人權係指個人或群體作為人類,皆擁有與生俱來之權利,繼而強調法治精神來落實法治國,用以鞏固民主自由的政治社會制度。節目主持人將介紹世界人權宣言起草的時代背景、宣言中三十條的結構和內容,以及日後所帶來的影響,最後則是介紹人權發展史的四個階段,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收聽喔!...more30minPlay
December 02, 2023教宗方濟各通諭《願祢受讚頌》:論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今年10月4日發布《讚美主》,用以進行評估並提供行動建議,以便持續深化於2015年所頒布的通諭《願祢受讚頌》,教宗勸籲世人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致力為改善地球上生態問題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本集節目主持人Pat和朱Sir將介紹近200頁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梵蒂岡不只是針對全球13億天主教徒,也是對地球上全人類作出的呼籲。本通諭指出地球生態的問題,諸如:汙染和氣候變遷、水的問題、生物多樣化消失、人類社會生活品質下降、全球不公平現象等等。教宗繼而述說生態危機的人性根源,包括:科技的創意與力量、科技操控全球政經發展、以人為中心的危機和後果等因素影響。我們該如何強調環境教育,在平安、喜樂當中加強公民意識,藉由生態皈依,從而邁向嶄新的生活方式,敬請聽眾朋友們準時收聽。...more30minPlay
November 25, 2023台灣的漁業文化臺灣是一座島嶼,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南北長約377公里,東西寬約142公里,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平均每9公里即有一處漁港,全台漁港共有220座、105個海岸聚落。 本集節目將介紹台灣海岸聚落的五大類型:生產型、港口型、村落型、廊帶型及主題型,以及特色漁業文化。主持人將訴說漁村究竟有什麼好吃,例如:石花凍飲、一夜干、烏魚子、手作魚丸等;也推薦漁村究竟有什麼好玩,例如:修石滬、摸蛤蜊、抓蝦、搭海牛車、賞鯨、漁市場拍賣等。歡迎對台灣漁業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準時收聽!...more30minPlay
November 18, 2023談當代政治體制中的任期制度近幾年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政治人物的浮沉起伏不定,本集節目主持人將分別探討任期制的由來和意義,繼而討論當代民主政治中的選票意識與責任政治。我們將進一步介紹任期制的適用範圍和對象,例如:中央官員、中央民意代表、地方首長、地方民意代表等各種公共職務。 目前世界各國有著不同政治文化,在英國、美國、法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及台灣的任期制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將逐一分享和介紹。 最後,我們將評價任期制度的優缺點,從中討論如何避免政治人物的造神運動、落實責任政治、貫徹輿論民意、促進政治體系的新陳代謝、確保法治超越人治等相關議題,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聆聽。...more30minPlay
November 11, 2023台港兩地經濟發展的分野自二次大戰以來,東西方冷戰的格局形成,諸如:紅色中國崛起、韓戰爆發、古巴飛彈危機⋯等,用以說明美國五、六十年代的圍堵中國政策。當時美國經濟援助台灣,促使台灣順利從進口替代時期,過渡到出口導向時期;而英國殖民政府也大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從轉口貿易港轉型為輕工業及商業中心。 近十年來,台灣與香港兩地的經濟發展,卻截然不同,大異其趣,就中有三個轉折點:1.中美貿易戰凸顯兩地轉單結構的差異;2.2020年Covid-19疫情以來台灣的經濟結構更具韌性;3.反修例運動後香港更仰賴中國經濟。 目前香港由國際金融中心,逐漸淪為大灣區經濟的一員,而台灣則持續深耕電資生技等產業發展,走著自己獨特的經濟路線。歡迎對台港經濟發展議題有興趣的聽眾們準時收聽!...more30minPlay
November 04, 2023「一帶一路」十週年評析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見證了過去10年中國與五大洲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所謂「一帶一路」,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從陸上向西開放,經中亞、俄羅斯、中東歐、西亞延伸至歐洲,打造國際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一路」從海上向西開放,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建設運輸大通道。本集節目主持人將針對「一帶一路」的內容項目及過去十年的發展加以介紹,進而指出其目前所面臨內外部的困難與挑戰,最後展望「一帶一路」的未來變化與趨勢。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more30minPlay
October 28, 2023第十六任總統選舉的四腳督候選人介紹第16任總統、副總統與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其結果將決定未來四年中華民國的元首、副元首,以及中央民意代表,進而影響到中央政府機關的施政方針,好帶領台灣人民在自由民主繁榮的道路上持續前進。目前浮上檯面的有四組候選人,分別是代表民主進步黨的賴清德副總統、代表中國國民黨的侯友宜市長、代表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市長,以及獨立參選人郭台銘董事長。究竟在11月20日中央選舉委員會開始登記時,有幾組總統候選人參選?藍白之間能否整合成功?郭董是否會參選到底?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的聽眾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囉!...more30minPlay
October 21, 2023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面面觀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會議上表決並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中共依此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擁有的中國代表團席位。過去52年以來,中國藉由第2758號決議案不斷打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生存空間,台灣歷經退出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民國60年代跟數以十計邦交國的斷交潮,台灣的國際地位備受孤立。對於北京來說, 該決議是「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歷史紀錄。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航空組織等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組織中,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往往援引第2758號決議以拒絶台灣參與。近幾年來,該決議案的爭論再起,關鍵在於該決議是否等同於確定了台灣的領土歸屬問題。該決議的原文顯示「蔣介石的代表」,並沒提到「中華民國」或者「台灣」,加上蔣總統也早於1975年4月5日辭世了!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在一個論壇上罕見地批評中國「不當使用」(misuse)聯合國在50年前通過的一項決議,以阻止台灣參與聯合國事務。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前年也在一場研討會表示,該決議「僅涉及中國的席次問題,台灣有權參與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香港反修例運動的衝擊與港版國安法的實施,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台灣早期處理疫情的良好表現,中美貿易戰之間台灣晶片產業重要貢獻,在在成為了美國重新詮釋第2758號決議案,從而推動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事務的重要原因。...more30minPlay
October 14, 2023總統國慶談話:「自信沉穩、國家前進,讓世界因臺灣而更好」蔡英文總統於112年國慶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2年國慶大會」,以「自信沉穩、國家前進,讓世界因臺灣而更好」為題發表演說。第一部分「不前進就倒退,不奮進就被決定命運」,蔡總統談及中華民國台灣屹立不搖的精神,潛艦國造在歷經30年,橫跨不同政黨的總統,終於實現第一艘原型艦在上個月下水,也預計在2025年正式服役,台灣的國防自主至此再跨出一大步,並再次展現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的決心。蔡總統在第二部分則感謝台灣人民,在艱難挑戰中落實改革,也感謝國人的團結及包容以對,使得各項改革逐步落實,包含婚姻平權、年金改革、最低工資法草案等;蔡總統也重申,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將在2024年底達標、逐步落實「居住正義」,綠能總發電量去年也首度超越核電,持續往「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邁進。第三部分蔡總統說明了政府傾全力厚實國力、確保國家安全、穩定兩岸情勢,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投入基礎建設等帶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近年台灣GDP規模大幅成長,在全球經濟停滯及通膨局勢下,平均經濟成長率仍高於全球平均值、站穩四小龍之首,不僅是驅動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關鍵力量,中華民國的國力變得更強了,更翻轉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狀況,從而成為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的關鍵角色。最後,蔡總統強調「自信沈穩,國家繼續前進,讓世界因台灣而更好」。台灣證明無論在地緣戰略、全球民主發展,或國際供應鏈體系,我們都是最可靠、最有效率、最安全的合作夥伴外,也得到國際團結堅實的支持力量,政府自2016年來始終信守承諾、維持現狀;堅守「四個堅持」,不挑釁、不冒進、在壓力下也不屈服,與全球民主國家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未來台灣仍將與國際社會持續建構「善的循環」!...more30minPlay
October 07, 2023台灣再度成為華語學習重鎮隨著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愈趨緊張,加上歐美各國陸續關閉當地的中國孔子學院,當前世界華語學習重心有轉向台灣的趨勢。在中國改革開放與台美斷交之前,台灣曾經是歐美學生有志於學習華語文的不二選擇。然而,1978年鄧小平三度掌握政權,中共放棄了鎖國政策,全球掀起新一波的中文熱潮,中國因而逐漸主導全球的華語文教學迄今。自2019年以來,由美國國防部主導的「美國國家領航計畫」,每年派遣60位學生來台學習;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攜手合作,今年開辦哈佛台北書院,促成54位哈佛學生來台體驗繁體中文與寶島生活;政治大學也推動「優華語計畫」,接待英美名校學生來台參與華語文課程。在擴大華語文教學影響力的同時,台灣可望以自身的文化軟實力,逐步落實重返國際社會的長期目標。...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