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現在的1000萬等於30年後的1810萬
人類歷史中,要長期達到每年100%回報是幾近不可能,
以華人首富李嘉誠為例,1950年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
撇開其他因素,他的財富在57年增長268.6萬倍,
其每年的複利回推亦僅為26.68%((188億/7000)開57次方=1.2966)。
假設美國土著1626年,願意以60荷蘭盾出售今日曼哈頓的土地,
並將這60盾放到荷蘭銀行,收取每年6.5%的複利利率,
而2006年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艾克森美孚,市值亦只有3兆港元。
正因為複利的倍數式增長速度,在不同古代社會中均禁止收取複利。
《古蘭經》就明文規定穆斯林,「不要吃重複加倍的利息」(第3章130節)。
1571年,英國開始容許每年最高10%的貨款利息,引發連串道德爭議,
現時世界各國普遍都有對放債人所收取的利息有最高限制,
一般都以30%年息為上限(香港法律容許的上限為60%)
經濟下行的風險,2020講過一次、去年三級警戒講過一次
股市崩盤2008、2020演過一次,結果都意外的是起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