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自台湾民进党领导人赖清德2024年5月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总统以来,此前在其前任蔡英文的八年任期下迅速紧张的台海两岸关系似乎进一步升级。中国解放军战机战舰在台湾周边地区几乎常态化出没的骚扰伴随着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的军事演习。4月1日和2日,解放军海陆空军再度开展封锁演练。法新社引述台湾国防部观察到的数字指出,这两天演习出动的战机和舰船的数字都达到最近一年来解放军演练单日出动最多的水平。而且,根据中国官方报道的消息,4月2日的演练还进行了远程实弹发射。而此时正值美国特朗普政府2025年1月20日上任以来国际关系动荡加剧。曾在俄罗斯2022年大举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中深切感觉到危机的台湾,此时对美国常年坚持的战略模糊的虚实可能也更多了几分怀疑。如何看北京当局持续提升对台军事压力的作为?它与特朗普政府国际政策的多种不确定性有何关联?国立新加坡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荘嘉颖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仅仅是在台湾海峡,而且也是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频繁的军事演练。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令其盟友的对美信任度出现动摇,而中国政府政策的不透明也更增添了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
法广:中国解放军最近几年来在台海周边地区频繁军演。但是自从2024年5月赖清德就任总统以后,军演频率在提升,规模也在扩大,两岸的紧张关系似乎也在升级。这种紧张与赖清德上任有多大的关系?赖清德在两岸政策的论述上和蔡英文时代有什么不同么?
荘嘉颖:其实,我觉得赖清德的论述跟蔡英文差别不大。他主要是希望延续蔡(英文)政策。
中国方面的这些(军演)动作,我觉得,一方面是来自于它(中国)认为自己军事实力,与台湾相比越来越强大,觉得中国可以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其实最近一段时期,中国方面除了在台湾以外,在整个东亚都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军事和准军事行动。这包括在南韩的经济专属区建立铁柱(法广注:中国自2024年4月起,陆续在中韩两国共享水域有主权争议的区域设置钢制构筑物)、在与日本有争议的尖阁列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进行海巡和海军演练,也在日本上空与俄国有多次军事演习。此外当然是围绕台湾的军机和军舰演习。在南海,中国也用海警及海上民兵与菲律宾对峙,最近又在澳洲外海进行军事演习,包括没有提前预告的实弹演习;最近几天又在澳洲外海进行海底侦测……所以说,中国的一系列军事行为不只是针对台湾,它似乎是对整个东亚海域都一直逼近。
法广:在这次解放军大规模军演(海峡雷霆-2025)之前不久,赖清德政府将中国大陆定义成了“境外敌对势力”。这种表述显然令北京越发恼怒。您觉得这只是一个词语的转换,还是说它实际上也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上有所调整,也就是对彼此的定位有变化了?
荘嘉颖:彼此定位当然是有调整,因为北京一方面对台湾进行军事演习,另外一方面进行灰色地带的逼近。赖(清德)就职时虽然发表了相当温和的演说,但无论他怎么谨小慎微,北京仍然把它认定是一个倾向台独的演说。所以,赖(清德)最近的反应似乎是针对中国对台湾的压力而做出的。
法广:也就是说,您不觉得他在这方面的反应比蔡英文时代更进了一步?
荘嘉颖:我觉得中国方面对台施压力度越来越大,赖(清德)是对于这样的施压做出反应。如果换做是蔡(英文),她是否也会对中国增加压力做出反应,我觉得也不能排除。
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可能令东亚出现一种战略真空
法广:您刚才提到中国最近在东亚一带演习的动作非常的频繁。这种局面与美国政府权力交接背景有没有关系?尤其是特朗普再次接任美国总统之后,在国际关系的议题中,他目前集中关注的一直是乌克兰,台湾似乎有些被忽略,至少是没有真正提上日程。美国的这些作为是不是也造成了一种印象,就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关注减弱?
荘嘉颖:我觉得不是权力交接的问题,而是川普政府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政策,包括他对加拿大、墨西哥提升关税,对欧洲也是因为关税而起争执。即使是在美国国内,比如川普政府对政府包括国防部在内的不同部门大幅度削减预算等作为,这些都让人感觉美国的政治好像缺乏重心。中国或许是觉得可以趁着这样的情况,去试探美国的底线,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广自己在东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国目前作为的动机中,其实赖(清德)和台湾的成分可能比较少。更有可能是北京认为,美国现在的局势给它提供了某种机会,觉得美国现在缺乏战略重心,所以在东亚似乎出现一种战略真空,那中国就试图去填补这个战略真空。
法广:特朗普政府上任以后,台湾方面的疑美论重新上升。您觉得台湾人对于特朗普任下的美国的信任出现怀疑是不是因此有一定的依据?
荘嘉颖:其实之前不管是中国的宣传还是台湾岛内一些亲中的声音也好,都一直在推动疑美论。这种论述最近出现提升,也跟全世界,尤其是跟美国立场比较相近的盟友或伙伴国,对川普比较不传统的做法或许比较有保留有关。台湾岛内的反应也应该纳入这一系列美国盟友及伙伴国的反应中。
法广:特朗普上任以后,对美国,至少是对美欧跨大西洋盟友关系有极大的冲击。这对亚太地区的美国与日本、与韩国,与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双边盟友关系有没有影响呢?这些国家对他的信任的程度是否也有一些动摇?
荘嘉颖:当然在对川普政府的信任度,还有川普政府的不确定性,这些造成不同美国盟友和伙伴国的一些疑虑。至于川普政府的政策,我们刚刚提到美国国防部长近期访问亚洲,他当时强调说,美国希望维持在东亚的布局,提升吓阻的能力。这种表述不仅是与拜登政府,而且是前几任可能几十年的政策都相当相符。不过,因为美国与欧洲出现的分歧,再加上美国国内的一些动荡,这些都造成美国的全球布局让更多国家尤其是盟友和伙伴国产生怀疑。由于这种不确定是全球性的。所以,即便川普政府目前的注意力在欧洲,在北美,但它的效应是全球性的。美国对一方盟友采取更强烈的动作时,会让其他盟友担心美国之后会不会把注意力转向他们。美国对于欧洲和对加拿大的行为,让其他的美国盟友对美国的承诺,对美国的诚信,有更大的保留,更大的怀疑。
法广:美国国防部长近日访问日本,提出来美国会在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印太地区维持一种值得信任的威慑能力,维持一定的吓阻能力。在访问日本之前,他也访问了菲律宾。菲律宾近年和中国因为南海岛屿主权争端多次发生紧张甚至冲突。4月1日,菲律宾军队参谋长表示,台湾如果遭到入侵,菲律宾将会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您怎么理解这种表述呢?
荘嘉颖:这种表述其实非常务实。只需要看看地理就可以发现,菲律宾的北部跟台湾南部非常相近。无论如何,如果台湾那边有任何动荡,就可能会有难民潮,还可能会影响到航海安全、航空安全,这些都会很直接地影响到菲律宾。再加上菲律宾有几十万的外籍移工在台湾,菲律宾因此不得不考虑可能发生的撤侨行动。所以菲律宾其实很难躲过台湾的危机。而且也不只是菲律宾,东南亚基本上所有国家都一样,因为他们依赖的航海线、航空线、海底光缆等,多多少少都会经过台湾地区。
法广:但是好像除了日本提出“台湾有事,日本有事”这种说法,并没有看到其他的国家有类似的表述……
荘嘉颖:是这样。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希望把责任推卸给日本,甚至推卸给菲律宾或者美国或台湾去处理,也就是希望别的国家处理,而自己不用出手,不用承担可能得罪中国的风险。
中国政策的不透明更增添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
法广:您认为,中国现在自己的内政外交形势,是会更促使北京加速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呢?还是说它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会让它更谨慎一些?
荘嘉颖:中国政治现在比较难预测,尤其是近几年它内部的透明度极度下降,导致众说纷纭。有一些观察者认为,中国会因为自己国内经济的缘故,而在外交方面变得比较保守;另外一些分析认为,中国因为内部的经济压力,会把注意力转向外交和安全方面,因此对台湾会压力升温;还有一些说法认为,你无论是升温还是变得更保守,中国都会希望通过一些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强势。这就让我们看到这些军演活动。但是,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发生擦枪走火,从而提升风险。至于中国如此作为究竟是因为国内因素,而必须转移注意力,还是因为觉得现在有战略机会,必须要在这个时候采取更强烈的行动,确实有很多的猜测。这些猜测本身所表现的也是极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误判。
自台湾民进党领导人赖清德2024年5月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总统以来,此前在其前任蔡英文的八年任期下迅速紧张的台海两岸关系似乎进一步升级。中国解放军战机战舰在台湾周边地区几乎常态化出没的骚扰伴随着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的军事演习。4月1日和2日,解放军海陆空军再度开展封锁演练。法新社引述台湾国防部观察到的数字指出,这两天演习出动的战机和舰船的数字都达到最近一年来解放军演练单日出动最多的水平。而且,根据中国官方报道的消息,4月2日的演练还进行了远程实弹发射。而此时正值美国特朗普政府2025年1月20日上任以来国际关系动荡加剧。曾在俄罗斯2022年大举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中深切感觉到危机的台湾,此时对美国常年坚持的战略模糊的虚实可能也更多了几分怀疑。如何看北京当局持续提升对台军事压力的作为?它与特朗普政府国际政策的多种不确定性有何关联?国立新加坡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荘嘉颖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仅仅是在台湾海峡,而且也是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频繁的军事演练。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令其盟友的对美信任度出现动摇,而中国政府政策的不透明也更增添了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
法广:中国解放军最近几年来在台海周边地区频繁军演。但是自从2024年5月赖清德就任总统以后,军演频率在提升,规模也在扩大,两岸的紧张关系似乎也在升级。这种紧张与赖清德上任有多大的关系?赖清德在两岸政策的论述上和蔡英文时代有什么不同么?
荘嘉颖:其实,我觉得赖清德的论述跟蔡英文差别不大。他主要是希望延续蔡(英文)政策。
中国方面的这些(军演)动作,我觉得,一方面是来自于它(中国)认为自己军事实力,与台湾相比越来越强大,觉得中国可以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其实最近一段时期,中国方面除了在台湾以外,在整个东亚都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军事和准军事行动。这包括在南韩的经济专属区建立铁柱(法广注:中国自2024年4月起,陆续在中韩两国共享水域有主权争议的区域设置钢制构筑物)、在与日本有争议的尖阁列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进行海巡和海军演练,也在日本上空与俄国有多次军事演习。此外当然是围绕台湾的军机和军舰演习。在南海,中国也用海警及海上民兵与菲律宾对峙,最近又在澳洲外海进行军事演习,包括没有提前预告的实弹演习;最近几天又在澳洲外海进行海底侦测……所以说,中国的一系列军事行为不只是针对台湾,它似乎是对整个东亚海域都一直逼近。
法广:在这次解放军大规模军演(海峡雷霆-2025)之前不久,赖清德政府将中国大陆定义成了“境外敌对势力”。这种表述显然令北京越发恼怒。您觉得这只是一个词语的转换,还是说它实际上也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上有所调整,也就是对彼此的定位有变化了?
荘嘉颖:彼此定位当然是有调整,因为北京一方面对台湾进行军事演习,另外一方面进行灰色地带的逼近。赖(清德)就职时虽然发表了相当温和的演说,但无论他怎么谨小慎微,北京仍然把它认定是一个倾向台独的演说。所以,赖(清德)最近的反应似乎是针对中国对台湾的压力而做出的。
法广:也就是说,您不觉得他在这方面的反应比蔡英文时代更进了一步?
荘嘉颖:我觉得中国方面对台施压力度越来越大,赖(清德)是对于这样的施压做出反应。如果换做是蔡(英文),她是否也会对中国增加压力做出反应,我觉得也不能排除。
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可能令东亚出现一种战略真空
法广:您刚才提到中国最近在东亚一带演习的动作非常的频繁。这种局面与美国政府权力交接背景有没有关系?尤其是特朗普再次接任美国总统之后,在国际关系的议题中,他目前集中关注的一直是乌克兰,台湾似乎有些被忽略,至少是没有真正提上日程。美国的这些作为是不是也造成了一种印象,就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关注减弱?
荘嘉颖:我觉得不是权力交接的问题,而是川普政府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政策,包括他对加拿大、墨西哥提升关税,对欧洲也是因为关税而起争执。即使是在美国国内,比如川普政府对政府包括国防部在内的不同部门大幅度削减预算等作为,这些都让人感觉美国的政治好像缺乏重心。中国或许是觉得可以趁着这样的情况,去试探美国的底线,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广自己在东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国目前作为的动机中,其实赖(清德)和台湾的成分可能比较少。更有可能是北京认为,美国现在的局势给它提供了某种机会,觉得美国现在缺乏战略重心,所以在东亚似乎出现一种战略真空,那中国就试图去填补这个战略真空。
法广:特朗普政府上任以后,台湾方面的疑美论重新上升。您觉得台湾人对于特朗普任下的美国的信任出现怀疑是不是因此有一定的依据?
荘嘉颖:其实之前不管是中国的宣传还是台湾岛内一些亲中的声音也好,都一直在推动疑美论。这种论述最近出现提升,也跟全世界,尤其是跟美国立场比较相近的盟友或伙伴国,对川普比较不传统的做法或许比较有保留有关。台湾岛内的反应也应该纳入这一系列美国盟友及伙伴国的反应中。
法广:特朗普上任以后,对美国,至少是对美欧跨大西洋盟友关系有极大的冲击。这对亚太地区的美国与日本、与韩国,与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双边盟友关系有没有影响呢?这些国家对他的信任的程度是否也有一些动摇?
荘嘉颖:当然在对川普政府的信任度,还有川普政府的不确定性,这些造成不同美国盟友和伙伴国的一些疑虑。至于川普政府的政策,我们刚刚提到美国国防部长近期访问亚洲,他当时强调说,美国希望维持在东亚的布局,提升吓阻的能力。这种表述不仅是与拜登政府,而且是前几任可能几十年的政策都相当相符。不过,因为美国与欧洲出现的分歧,再加上美国国内的一些动荡,这些都造成美国的全球布局让更多国家尤其是盟友和伙伴国产生怀疑。由于这种不确定是全球性的。所以,即便川普政府目前的注意力在欧洲,在北美,但它的效应是全球性的。美国对一方盟友采取更强烈的动作时,会让其他盟友担心美国之后会不会把注意力转向他们。美国对于欧洲和对加拿大的行为,让其他的美国盟友对美国的承诺,对美国的诚信,有更大的保留,更大的怀疑。
法广:美国国防部长近日访问日本,提出来美国会在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印太地区维持一种值得信任的威慑能力,维持一定的吓阻能力。在访问日本之前,他也访问了菲律宾。菲律宾近年和中国因为南海岛屿主权争端多次发生紧张甚至冲突。4月1日,菲律宾军队参谋长表示,台湾如果遭到入侵,菲律宾将会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您怎么理解这种表述呢?
荘嘉颖:这种表述其实非常务实。只需要看看地理就可以发现,菲律宾的北部跟台湾南部非常相近。无论如何,如果台湾那边有任何动荡,就可能会有难民潮,还可能会影响到航海安全、航空安全,这些都会很直接地影响到菲律宾。再加上菲律宾有几十万的外籍移工在台湾,菲律宾因此不得不考虑可能发生的撤侨行动。所以菲律宾其实很难躲过台湾的危机。而且也不只是菲律宾,东南亚基本上所有国家都一样,因为他们依赖的航海线、航空线、海底光缆等,多多少少都会经过台湾地区。
法广:但是好像除了日本提出“台湾有事,日本有事”这种说法,并没有看到其他的国家有类似的表述……
荘嘉颖:是这样。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希望把责任推卸给日本,甚至推卸给菲律宾或者美国或台湾去处理,也就是希望别的国家处理,而自己不用出手,不用承担可能得罪中国的风险。
中国政策的不透明更增添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
法广:您认为,中国现在自己的内政外交形势,是会更促使北京加速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呢?还是说它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会让它更谨慎一些?
荘嘉颖:中国政治现在比较难预测,尤其是近几年它内部的透明度极度下降,导致众说纷纭。有一些观察者认为,中国会因为自己国内经济的缘故,而在外交方面变得比较保守;另外一些分析认为,中国因为内部的经济压力,会把注意力转向外交和安全方面,因此对台湾会压力升温;还有一些说法认为,你无论是升温还是变得更保守,中国都会希望通过一些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强势。这就让我们看到这些军演活动。但是,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发生擦枪走火,从而提升风险。至于中国如此作为究竟是因为国内因素,而必须转移注意力,还是因为觉得现在有战略机会,必须要在这个时候采取更强烈的行动,确实有很多的猜测。这些猜测本身所表现的也是极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