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節目是「生活的種子」,今天將和聽眾一起走進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情畫意裡。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以表彰她在文學上的成就。這個消息讓許多人有些振奮,一是諾貝爾文學獎再次肯定了詩人以及詩歌存在的價值,二是作為一位雖然在詩歌界已獲盛名,但對於外界來說仍是相對小眾的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的獲獎,對於喜愛她的讀者,以及仍在默默努力的詩人們無疑是莫大的鼓勵。
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所寫:「她那無可挑剔的詩性聲音,以質樸之美使個體存在獲得了普世性」。
閱讀格麗克的詩歌,你會被她牽引著剖開那些看似堅固的自我、愛、關係……進而走向日常深處的自己。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朗誦「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白百合」
..
白百合
正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在兩人間造一個花園,像
一床星斗,在此
他們留戀著這夏天的夜晚
而夜晚漸冷,
帶著他們的恐懼:它
可能結束一切,它有能力
毀壞。一切,一切
都可能迷失,在香氣中
細長的圓柱
正徒然地升起,而遠處,
一片巨浪翻騰的罌粟之海——
噓,親愛的。我並不在乎
我活著還能回到多少個夏天:
這一個夏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永恆。
我感到你的雙手
將我埋葬,釋放出它的輝煌。
..
走進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世界,就像眼睛慢慢適應了黑夜後,認出夜色深處那朵百合,瘦小而篤靜,透著冷冷的幽光,你以為可以輕易折下,卻驚異於它根的韌勁。
對於格麗克而言,「建設一個可信的自我」是更為重要的,正如她所寫的,「要直白地說,即使在事實本身令人痛苦或可怕的時候。」(《文明》)她其實是將自己作為測量標本,向我們呈現一個生命可以容納、調試的最大限度在哪裡。
在一個過分光滑的時代,她轉向自身,將那些隱秘的顆粒物打磨成詩,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將疼痛轉化為能量,讓它生出更豐富強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