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目前擔任護理師工作 黃勇壬
婦產科有男性護理師或男性助產師嗎? 過去談男性進入護理工作,打破職業的性別區隔,但從醫學院到醫院,更細微來看,各科的男性護理師分布才是議題所在。台灣從1999年到2018年所有就讀助產科系(所)與護理科系(所)男女比,這助產部分男性18名,比例為0.701%;護理部分男性465名,比例為9.154%。
這集邀請黃勇壬護理師,先談談從想讀護理的源起,在產科實習階段的情況,最衝擊的事情是甚麼? 又如何處理這些衝擊。92年(2003)年到醫院實習,當時的護理環境,跟現在差異是甚麼?最終選擇內外科護理實習,放棄產科護理。放棄的原因是客觀環境得不友善?性平意識不足?
本集訪談內容除了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9期黃勇壬所寫文章外,〈最遙遠的距離:性別如何在產科實習的道路上成為一種阻隔〉,也談到黃允壬在婦研縱橫文章〈淺談臺灣男助產照護經驗的勞動〉(由碩論改寫),研究動機是否對於產科護理的嚮往,希望可以透過研究來更深化理解這個議題?在黃的三位男性護理助產師受訪者在產科照護的策略是甚麼? 護理照護原本就充斥身勞動,產科護理在情緒勞動是否更為強烈?男護生(生理性別)、孕婦產家態度,以及產科護理較為隱私身體接觸,男生不適合產科護理如何生成? 又如何破除?
電台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