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條路

作家向陽 談繆思最鍾愛的女詩人夐虹


Listen Later

敻虹,本名胡梅子十五歲時,她進入臺東女中就讀,同時開始大量寫作,高一下學期,就在地方報臺東新報副刊發表作品離人。高二起就常常把詩作投寄到花蓮《海鷗詩刊》,開始受到詩壇的矚目。其後詩人葉珊(楊牧)又告訴她公論報闢有《藍星詩刊》,也開始在藍星詩刊發表作品,獲得詩人余光中的來函鼓勵與肯定。高三那年,余光中將她的詩作發表到當時文星雜誌的「地平線詩選」、筆匯雜誌、文學雜誌、現代文學等重要刊物發表,這使得敻虹成為當年頗受矚目的青年詩人。

高中畢業後,敻虹考進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就讀,因此認識了藍星詩社的成員,以及當時活躍詩壇的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的前輩,使她的詩作精進不少。1961年出版的《六十年代詩選》收入了她的〈蝶踊〉等八首作品,詩人瘂弦讚譽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女兒」,作為一個優秀詩人的地位和評價,到此確立。1968年,敻虹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蛹》,收入61首作品,以情詩為主,唯美唯情。1976年出版《敻虹詩集》(新理想出版),1979年後此書由大地重印出版,廣受讀者喜愛。

1981年,她的詩作被詩人張默選入女詩人選集《剪成碧玉葉層層》;1983年,出版詩集《紅珊瑚》,由余光中作序,並獲得中山文藝獎。於對佛學的興趣,敻虹考進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就讀,1987年她獲得碩士學位;後來繼續鑽研佛學,除了為佛教刊物普門月刊撰稿、遠赴美國西來大學教書之外,1983年又以《鳩摩羅什與大乘般若空慧》論文獲得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得宗教哲學博士的現代詩人。

敻虹的詩路歷程約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57-1967)是情詩時期;第二個階段(西元1958-1978)是寫實時期;第三個階段(西元1978-)則是佛詩時期。這三個階段,其實也互有融通,具有佛家思想的詩事實上在敻虹的情詩時期已經隱然存在,具有童心之作更是三個時期都存有。在節目中,向陽老師也分析了夐虹的兩首詩「我已經走向你了」及「水紋」,歡迎收聽…。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寫作這條路By 徐凡, Rti


More shows like 寫作這條路

View all
阿愷之聲Podcast by 阿愷之聲相當有限公司

阿愷之聲Podcast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