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作家向陽老師談張我軍(1902-1955),是日治時期的臺灣作家,本名張清榮。1902年生於板橋,少時家貧,1915年畢業於板橋公學校,年輕時當過鞋工、銀行工友、雇員,到1920年18歲才開始學漢詩。1921年,前往廈門鼓浪嶼新高銀行工作,接觸了當時正興起的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大開眼界,這時他仍繼續學習舊詩,具有相當的古典文學素養,曾在《台灣》雜誌發表二首古典詩〈寄懷台灣議會請願諸公〉和〈詠時事〉。
也在1924年,他在《台灣民報》發表了兩篇震撼台灣文壇,改寫台灣新文學史的文章,讓他成為台灣新文學史具有影響力的作家。第一篇是他在1924年4月發表的〈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第二篇是同年11月的〈糟糕的台灣文學界〉。這兩篇文章已中國五四文學運動為基調,嚴詞批評台灣舊文學與舊詩人的種種陋習,引發了台灣文學史上的第一場論戰:「新舊文學論戰」。
張我軍的詩作,模仿中國五四運動初期的詩風,白描多於隱喻與暗示,詩作品質多屬「分行的散文」,想像力貧弱,但因為這些作品是新文學開創期的作品,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學史價值。
《亂都之戀》出版後,從1926至1928年,張我軍也寫了三篇以北平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買彩票〉寫留學生的經濟困頓,應該是以他的遭遇為題材所寫;〈白太太的哀史〉寫舊社會女性婚姻的不幸、〈誘惑〉寫年輕人的心裡矛盾和貧富差距。三篇小說技巧平平,帶有受到中國新文學發展初期文風的影響。
可惜的是,張我軍的文學創作生命甚短,留下詩集《亂都之戀》和幾篇短篇小說後就算告終。此後的人生生涯也顯得相當坎坷不順。
張我軍的前半生為台灣新文學做出了貢獻,但後半生則因為他曾在中國淪陷區工作而蒙受「漢奸」質疑,也導致他的文學才賦無以發揮,抑鬱而終。所幸1997年,台北縣政府在他的母校板橋國小豎立張我軍石像,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才重獲故鄉表彰。
張我軍的評價,他的老友,也是台灣文學家張深切在他過世後的悼文說得最好:「吾友張我軍,在台灣文學界是最值得紀念的一位。他,雖然不能說是臺灣新文學的首創人,卻可以說是最有力的開拓者之一。他,雖然不能說是臺灣白話文的發起人,卻可以說是最有力的領導者之一。他,在臺灣文學史上,應該占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葉石濤在《台灣文學史綱》中也肯定:「張我軍一生最好的作品都在北平師範大學時代完成,並為台灣新文學的奠定與發展的重要基石。」
作家向陽老師談張我軍(1902-1955),是日治時期的臺灣作家,本名張清榮。1902年生於板橋,少時家貧,1915年畢業於板橋公學校,年輕時當過鞋工、銀行工友、雇員,到1920年18歲才開始學漢詩。1921年,前往廈門鼓浪嶼新高銀行工作,接觸了當時正興起的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大開眼界,這時他仍繼續學習舊詩,具有相當的古典文學素養,曾在《台灣》雜誌發表二首古典詩〈寄懷台灣議會請願諸公〉和〈詠時事〉。
也在1924年,他在《台灣民報》發表了兩篇震撼台灣文壇,改寫台灣新文學史的文章,讓他成為台灣新文學史具有影響力的作家。第一篇是他在1924年4月發表的〈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第二篇是同年11月的〈糟糕的台灣文學界〉。這兩篇文章已中國五四文學運動為基調,嚴詞批評台灣舊文學與舊詩人的種種陋習,引發了台灣文學史上的第一場論戰:「新舊文學論戰」。
張我軍的詩作,模仿中國五四運動初期的詩風,白描多於隱喻與暗示,詩作品質多屬「分行的散文」,想像力貧弱,但因為這些作品是新文學開創期的作品,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學史價值。
《亂都之戀》出版後,從1926至1928年,張我軍也寫了三篇以北平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買彩票〉寫留學生的經濟困頓,應該是以他的遭遇為題材所寫;〈白太太的哀史〉寫舊社會女性婚姻的不幸、〈誘惑〉寫年輕人的心裡矛盾和貧富差距。三篇小說技巧平平,帶有受到中國新文學發展初期文風的影響。
可惜的是,張我軍的文學創作生命甚短,留下詩集《亂都之戀》和幾篇短篇小說後就算告終。此後的人生生涯也顯得相當坎坷不順。
張我軍的前半生為台灣新文學做出了貢獻,但後半生則因為他曾在中國淪陷區工作而蒙受「漢奸」質疑,也導致他的文學才賦無以發揮,抑鬱而終。所幸1997年,台北縣政府在他的母校板橋國小豎立張我軍石像,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才重獲故鄉表彰。
張我軍的評價,他的老友,也是台灣文學家張深切在他過世後的悼文說得最好:「吾友張我軍,在台灣文學界是最值得紀念的一位。他,雖然不能說是臺灣新文學的首創人,卻可以說是最有力的開拓者之一。他,雖然不能說是臺灣白話文的發起人,卻可以說是最有力的領導者之一。他,在臺灣文學史上,應該占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葉石濤在《台灣文學史綱》中也肯定:「張我軍一生最好的作品都在北平師範大學時代完成,並為台灣新文學的奠定與發展的重要基石。」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