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提摩太后书 2:14-26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提摩太后书”是使徒保罗临终前以属灵的父亲、师傅和同工的身份,留给提摩太最后的训导和勉励。保罗即将完成了他一生服侍的使命,年轻的一代要接过服侍的火炬并传承下去,继续传扬福音、建造教会。
即便到了人生最后的时刻,保罗最为关注的依旧是神家的事——他为此忠心奋斗了一生,“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 26:19)字里行间,保罗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沮丧,有的只是对年轻同工的劝勉,对教会的牵挂和对神国度的关切。从今天要分享的经文,就是2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一切:保罗教导提摩太如何成为好牧人、如何牧养教会。这些教训和勉励,既来自属灵的洞见,也来自使徒保罗一生服侍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我们将以“牧养会众”和“牧养自己”为题,展开分享。
一.牧养会众
和使徒保罗作为教会的开拓者不同,提摩太的角色更侧重于守成,故需要更多地承担牧养已建立教会的责任。保罗要回天家了,今后提摩太要独当一面、独自去面对各样的挑战与问题了。该如何牧养教会会众呢?保罗在本段指示提摩太两件事:一是提醒会众,另一是抵挡异端。
保罗一上来就告诫提摩太“要使众人回想这些事”。回想有提醒、重温的意思。是啊!真理、教义、原则以及如何应用等等,我们都听过许多次了;圣经也读过许多遍了,似乎很熟悉了;教会生活也有些年日了;但真的融入生命了吗?真的落实到生活中了吗?人很健忘,也很容易厌倦和懈怠,若不常常回想和温习,实在记不住多少。人真要精通一些东西,尤其是要融入骨子里,不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是难以达成的,我们在学习、工作中都深有体会。因此,教牧人员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不断地提醒会众,不断地叫众人回想。主日敬拜、小组团契、交通探访都有这方面的功用。反复不断地提醒,有时不免令人厌烦,但教牧人员不可因此灰心,总要尽职尽责。不但如此,这里强调反复,还包含着更深一层的属灵原因:就是只有不断地回想,才能忠实地持守住使徒起初的教训,才能保证福音真理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改变、不走样——这可是关乎教会生死存亡的万年大计啊!
紧接着保罗要求提摩太“在主面前嘱咐他们:不可为言语争辩”。在主面前,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意识到这件事非常严肃,是需要存敬畏的心对待的,千万不要以为是小事。教会固然需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 3),需要为捍卫福音真理勇敢发声。但不可否认,教会中许多的争辩,却不过是口舌之争,是不关乎真理、教义或原则的无谓争论。人很难制服自己的舌头,反常常因争辩而陷教会于混乱。这一类的争辩,轻则浪费时间、影响情绪、干扰他人,重则鼓动血气、破坏教会的和平与合一,实在没有任何益处,当深恶而痛绝之。我们都应该谨慎言语,尽全力避免话语上的过失,一旦发现有起争论的苗头,就要及时打住。在教会、小组、微信群、论坛等公共场合尤其要小心,切不可逞一时口舌之快,定要辩出胜负。还有,听到一些有关我们个人或教会的议论,大可坦然处之,多不必回应,更不宜辩论,相信主自会鉴察的。
传扬福音、建造教会本质上是属灵争战,真正的仇敌是“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弗 6:12)。借助假师傅、假教训来搅扰和攻击教会,正是撒旦惯用的伎俩,从起头直到如今就没停止过。保罗一生与之争战,他现在把这守望的责任郑重地交托给了下一代。
这个许米乃,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章就提及过,因丢弃了良心,与亚历山大一起被交给了撒旦。看来他不但没有因此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更卖力地为撒旦工作。这次是伙同腓理徒作起了假师傅,败坏会众的信心,“说复活的事已过”——看来他们不是直接否认主耶稣的复活,却是说这样身体复活的事不会再有了,信徒将来没有、或不需要经历复活了,灵魂不死就已经足够了等等(有人认为这是第二世纪诺斯底异端的雏形)。这明显与保罗所传的福音不合,已经偏离了真道。假教训常常打着处境化、适应当代文化的幌子,企图歪曲那些不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基要真理。假师傅则常常以各样的说辞勾兑真道,让人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从而放松了警惕,渐渐地越偏越远。保罗对此十分清醒,早就警告过:“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林前 5:6,加 5:9)破口一开始未必很大,但若被忽视,结果就会是越来越大,甚至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肩负守望责任的教牧人员,在这方面一定要警醒、敏感,以保卫福音和教会的纯正。每当面对争战,总会听到一些声音说:“何必如此激烈呢,更有智慧一点不是更好吗?”“稍微妥协一点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须知当年三自也不是一天就成型的,正是出于那些貌似合理“智慧”的步步后退,最终导致了全面溃败的惨痛结果。使徒的警戒和历史的教训都明明地摆在那里,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信心和勇气捍卫真道,遵行主的旨意。
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保罗深深地体谅提摩太这位年轻、性格有些软弱、并要独立担当的同工,及时给他鼓励和安慰。尽管面对各样的难处和挑战,但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因为“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是任何人都不能撼动的——福音必得保全与传扬,教会必能得胜内忧外患,因为“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3:15),“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 16:18)。保罗还特别指出,这根基上刻着:“主认识谁是他的人”以及“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教会是神立在磐石上的,耶稣基督是教会的主,他总会为自己保留七千人的。异端再猖狂,也不能把他们掳去;争战再激烈,他们也不会失败。尽管教会有时腐败到似乎无可救药的地步,但那也就意味着宗教改革即将破晓。无论如何,忠于福音真道的信徒,总是要坚决与异端决裂,免得自己被玷污,也免得在他们的罪上有份。这时候需要讲的不是爱、理解、宽容、忍耐等等,这是参与属灵争战,是关乎对与错,是站在哪一边的根本问题。我们确实要极力维护教会的和平与合一,但与这些假师傅、假教训却是不可能有和平与合一的。
二.牧养自己
作为教牧工人,提摩太不但要牧养会众,更要同时牧养自己,这一点有时会被忽略。保罗为此在本段经文对提摩太提出了三点要求:即作无愧的工人、贵重的器皿和温柔的牧者。
论到无愧的工人,保罗自己就是提摩太效法的好榜样。怎样的工人才称得上是无愧的呢?经文告诉我们三个方面:一是竭力,这有关服侍的态度。忠心竭力,是圣经对所有服侍人员一贯的要求,正如主在五千、二千、一千银子的比喻中所清楚教导的。因此,无论恩赐大小、职位高低、环境难易,都需要尽心竭力。千万不要自以为事情小、能力强就不用心,就随便应付。主鉴察人心,你竭力不竭力是蒙混不了的。二是蒙神喜悦,这有关服侍的对象。我们服侍的是主,而不是任何人。这一点似乎显而易见,但实际面对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上司、自己、会众、有权有势的人等都可能替代主的位置,教牧及所有工人不可不谨慎行事。总要敬畏神,但不惧怕人。三是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这关乎服侍的主要内涵。讲道、释经是教牧工人最重要的服侍,是牧养和建造教会的基本途径。若不按着正意分解,就不是建造,而是拆毁了。关于如何才算按着正意,涉及很多方面,我想着重两处:第一是主观上不可私意强解,为自己的意思寻找属灵的依据。害怕就承认害怕,不丢人(离开了神的恩典,谁能刚强呢?),却不要以顺服在上掌权的为自己找借口,这显然不出于正意。第二是客观上要谦卑学习、继承信仰前辈的属灵遗产。不可自高自大,也不可懒惰,以为只有自己所领受的才是最正确的。必须承认,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敬虔的前辈们多已探讨过了,并留下了丰富的信经、信条和著述,包含着智慧的洞见,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接下来是作贵重的器皿。只有那些金器、银器才适合于大户人家那些尊贵的场合,而那些卑贱的器皿却只能用于污秽、肮脏的场合。谁会使用一个卑贱的器皿于尊贵的场合呢?这样说来,大概没有人愿意做这样卑贱的器皿吧!神的家——教会——可比大户人家富丽堂皇多了,教牧工人更是尊贵的职分,故提摩太理当追求作贵重的器皿,能够为主所用。这也是所有基督工人应当追求的目标。从内在的心志到外在的行为,从教会的服侍到个人的生活,统统都包括在追求的范围之内。
保罗为此特别提醒提摩太两点:一是脱离卑贱的事,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这正好是相对的一端,另外一端就是卑贱的了。教牧工人理当行公义,将当得的给予神、他人和自己。今天的中国社会,极度缺乏公义与公平,冤案比比皆是。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教会和教会领袖当有怎样的见证,并不轻松啊!信德(信心)和仁爱,不必多说。争战之中,这两样尤为宝贵,作为教会领袖,教牧工人自己首先要能凭信心站立得住,要首先在弟兄姊妹中间显出爱心的实在。我们的主是和平之子,教牧工人理当效法主,追求成为使人和睦的人。麦子稗子混杂的教会,维持和平并不容易,教牧工人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与众人和睦,又如何使众人和睦,挑战都不小啊!
另一是“逃避少年的私欲”。提摩太还年轻,人生的经验尚浅,需要在这方面特别留意。年轻人一般不太经得起诱惑,容易陷入各样试探的网罗。这其中之一,就是交友不慎。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人在一起,就必定受什么人的影响。故此,保罗告诫提摩太要和那些“清心祷告主的人”,也就是敬虔的人在一起,而不要与那些不敬虔的游手好闲之辈交往。年轻的弟兄姊妹们,保罗的劝诫你们听明白了吗?这可是人生的真智慧啊!
最后保罗劝勉提摩太要作温柔的牧者。教会由各色人等组成,信心、性情、经历、成熟度及需要等各方面差别很大,牧者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