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0月23日下午,首都博物馆馆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郭小凌做客第105期文汇讲堂,主讲《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汤因比》,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宏图,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陈恒任对话嘉宾,共话汤因比精神遗产与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李宏图:我给郭老师演讲的一句话点评是:在一个史学演进过程当中,在历史和哲学两个维度将汤因比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价值作了提炼,便于我们今后深入阅读。
陈恒:我的感想是,郭老师用“两头不讨好”精准定位了汤因比的永恒意义。其实这种两头不讨好的人物,其在历史上的价值也许更大。汤因比通过历史来表达情怀与寄托是一般做个案研究的历史学家所不具备的,他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这一点恰恰被多数人所忽略。对于《历史研究》一书的沉浮,无论1930年代媒体的追捧,还是 1980年代学术界的重视,关键在于汤因比所具备的问题意识式的解释模式,这与学术意识式的考据模式形成了冲突。比如,尼采于1872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就遭到其同行古典学家的强力批判:他们一定要把尼采赶出古典学界,从而造就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可见解释派和考据派之争已非新鲜事物,今天再论汤因比的价值和意义也恰恰在于他的解释,而不在于他的考证。
10月23日下午,首都博物馆馆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郭小凌做客第105期文汇讲堂,主讲《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汤因比》,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宏图,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陈恒任对话嘉宾,共话汤因比精神遗产与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李宏图:我给郭老师演讲的一句话点评是:在一个史学演进过程当中,在历史和哲学两个维度将汤因比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价值作了提炼,便于我们今后深入阅读。
陈恒:我的感想是,郭老师用“两头不讨好”精准定位了汤因比的永恒意义。其实这种两头不讨好的人物,其在历史上的价值也许更大。汤因比通过历史来表达情怀与寄托是一般做个案研究的历史学家所不具备的,他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这一点恰恰被多数人所忽略。对于《历史研究》一书的沉浮,无论1930年代媒体的追捧,还是 1980年代学术界的重视,关键在于汤因比所具备的问题意识式的解释模式,这与学术意识式的考据模式形成了冲突。比如,尼采于1872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就遭到其同行古典学家的强力批判:他们一定要把尼采赶出古典学界,从而造就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可见解释派和考据派之争已非新鲜事物,今天再论汤因比的价值和意义也恰恰在于他的解释,而不在于他的考证。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