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是不是常常在腦中不斷想:
「我應該多做一點才不會讓人不舒服?」
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早就翻了上百次情緒的腳本。
「我沒事」的背後,是你太常照顧別人
很多時候你不是玻璃心,只是脾經太累了。
別人總說你想太多,其實因為你想照顧的人很多。
這一集,我們要進入脾經,
一條很容易「黏住情緒」的經絡。
當脾經能量失衡,我們會變得想太多、吃不下、總是過度付出,
但又不懂得說「不」。
最後自己累了,別人也不一定懂你。
💡這一集你會聽到:
✔ 脾經在身體的走向與象徵意義
✔ 身體哪些徵兆的背後,其實是脾經在求救
✔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被「情緒勒索」黏住走不開
✔ 我在課堂上怎麼用陰瑜伽幫大家慢慢練習「把注意力放回自己」
✔ 日常中你可以開始練習的幾個「不費力的自我照顧」方法
📍搭配聆聽下一集《缽聲冥想|鬆開脾經的過度思緒》
讓聲音幫你沉澱內在,找回屬於自己的中心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wv91o61fdi01u2254lb0gl/comments
IG:https://www.instagram.com/alva.wang/
FB:https://www.facebook.com/alva.wang
關於我更多 https://linktr.ee/alva
你是不是常常在腦中不斷想:
「我應該多做一點才不會讓人不舒服?」
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早就翻了上百次情緒的腳本。
「我沒事」的背後,是你太常照顧別人
很多時候你不是玻璃心,只是脾經太累了。
別人總說你想太多,其實因為你想照顧的人很多。
這一集,我們要進入脾經,
一條很容易「黏住情緒」的經絡。
當脾經能量失衡,我們會變得想太多、吃不下、總是過度付出,
但又不懂得說「不」。
最後自己累了,別人也不一定懂你。
💡這一集你會聽到:
✔ 脾經在身體的走向與象徵意義
✔ 身體哪些徵兆的背後,其實是脾經在求救
✔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被「情緒勒索」黏住走不開
✔ 我在課堂上怎麼用陰瑜伽幫大家慢慢練習「把注意力放回自己」
✔ 日常中你可以開始練習的幾個「不費力的自我照顧」方法
📍搭配聆聽下一集《缽聲冥想|鬆開脾經的過度思緒》
讓聲音幫你沉澱內在,找回屬於自己的中心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wv91o61fdi01u2254lb0gl/comments
IG:https://www.instagram.com/alva.wang/
FB:https://www.facebook.com/alva.wang
關於我更多 https://linktr.ee/alva
242 Listeners
618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445 Listeners
333 Listeners
2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