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

181、林语堂谈老子 《老子的智慧》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Listen Later

林语堂谈老子 《老子的智慧》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语译】

天地万物都有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道;道创生天地万物,所以也是天地万物之母。既能认知天地万物之母的道,就可以认识天地万物,既能认识天地万物,又能秉守这个创造天地万物的道,那么,终身就不会遭到伤害,没有任何危险了。

若以道为依归,便不可妄用聪明,应该守其母,知其子,这样一来虽万物纷纭于前,也可相安无事,终身不劳;若妄用自己的聪明,专恃自己的才能,那就终身无可救治了。

能察见微小的道根,守住柔弱的道体;再以道根之小为明,道体之柔为强,方不致祸及本身。也就是因道而行,凡事必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本章由“母”提到万物之源的“道”,再从“子”谈到宇宙万物,这一连串的叙述,正是道显现的形态。若能了解宇宙万物来自同源的道理,精神方面便可获得“压倒万物之性”的解放。

论“万物为一”的知与不知

《庄子》之《齐物论》

只有得道明达的人,才能了解这通而为一的道理。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反劳心费神去求道的一贯,却不知万物本就没有什么分别,这种情形和“朝三”的意思又有何不同?什么叫做“朝三”呢?

据说从前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分栗子给猴子吃的时候,先向它们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以为太少,全都发起怒来。老人换个语气又说:“那么,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其实,数量不曾改变,只是利用猴子喜怒的情感来顺应它们罢了。这和固执己见、劳神求“一”的心理有何分别?

所以圣人调和万物,以自然去平息是非的争论,使物、我各得其民,并行不碍。

道通

《庄子》之《庚桑楚》

道是通而为一的,而万物的生成就是毁灭。万物所以毁灭的原因,就是在区别万物的时候,它们已违反了道通为一的原则,而各备其体。人本就各备其体,所以只知心驰外物,不知返回本源,其结果不是自以为得,就是迷灭了本性。自以为得,不过是得到死的预兆;徒具形体,没有本性,宛如行尸走肉,只可说是鬼的一种罢了。

唯有那能以有形的身体,达到忘我境界的人,心灵才能得到安定。

圣人随物而安

《庄子》之《列御寇》

圣人任凭物性的本根,不违反物性来顺从自己;众人违反本性去追逐外物,却不使物性来顺应自然。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By 天山揽月


More shows like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 《老子五千言》

View all
老子《道德经》 by 浩瀚宇宙之王

老子《道德经》

0 Listeners

帛书版老子《德道经》 by 浩瀚宇宙之王

帛书版老子《德道经》

1 Listeners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by 静境Joanne内在成长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0 Listeners

道解《道德经》 by 罗水道解道德经

道解《道德经》

2 Listeners

輕鬆學道德經 by 聖元 | 聖真門 伏魔學苑

輕鬆學道德經

0 Listeners

《道德经》-老子著|诵读 by 轩辕玉衡

《道德经》-老子著|诵读

0 Listeners

老子与道家 by 多云下的蛋

老子与道家

0 Listeners

《道德经》逐句精讲|分享道德经学习心得|适合初学者 by 书生大漠

《道德经》逐句精讲|分享道德经学习心得|适合初学者

0 Listeners

《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by 曲艺大剧院

《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