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新竹,是個有風的地方;新竹,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有風就有故事。愛上新竹節目,帶您從人文地景產,重新發現新竹的豐富精彩!現在,乘著新竹風的翅膀,邀您一起「愛上新竹」。 《愛上新竹-印象寫真館》由捷笙建設 ‧ 東照廣告贊助播出... more
June 01, 2024印象寫真館65:覓徑探尋大圓山陣地的大秘寶-波羅汶磚窯廠、軍事壕溝與巨木生態群來賓:大圓山陣地森林公園/湖口鄉文史工作者 郭台貴「因為親自走過,感受特別深刻。震撼!」「3月24日在湖口生命園區自救會的朋友的介紹下,好奇和期待的來到大圓山陣地,這些朋友也都是關心自己家鄉湖口的文史遺跡和環境能否被保存,當初為了不要在大圓山陣地蓋生命園區,在郭哥和義工們努力整理下發現了大圓山陣地裡的磚瓦窯和軍事壕溝,這樣的組合擁有獨特性是其他地方少有的。」——主持人 潘國正相當遺憾的!就在節目錄音之後至播出期間,大圓山陣地罕見獨特、保存完整,且深具文資價值的一甲子歷史古窯「波羅汶磚窯廠」竟遭到人為破壞,八卦窯式的磚窯廠十道窯口被怪手無情啃噬,經歷這一場生死攸關的浩劫之後,列暫定古蹟的古窯能夠再重啟回生嗎?透過《愛上新竹》先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湖口鄉過往磚瓦產業的風光,隨著文史工作者郭台貴的腳步,探尋大圓山陣地內的大秘寶—波羅汶磚窯廠、軍事壕溝與巨木生態群。當年湖口和新豐兩個鄉鎮有多達六十多個磗瓦窯廠,真是令人驚奇!是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和地理條件所造就的呢?包子窯和八卦窯有何差別和用途?軍事豪溝和自然生態又具備哪種特色?請聽湖口鄉大圓山陣地森林公園文史工作者郭台貴的分享。 「日本一級建築大師渡邊老師,坐在被怪手破壞後的湖口八卦窯內,用筆紀錄這場文化浩劫,為何一位日本人竟能做到連湖口人都做不到的關切,這張對比強烈的照片映照出,當一個地方這樣不重視文化時,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就像族譜沒有紀錄宗族發展重要歷史一樣。」—大圓山陣地森林公園...more48minPlay
May 25, 2024清大學生挽起衣袖化身為家電產品醫生,維修聊天室讓「欠修理」的它再度活化!來賓:國立清華大學維修聊天室 Fix and Chat 創社負責人 王竣右也許您因為維修價格超過物品的殘值,或產品已經找不到地方可以維修…等各種原因,選擇「放棄」維修或「丟棄」它!其實所有產品被生產出來,都消耗大量的資源,這些還能使用的「欠修理」物品,應該要被再度活化,減少被直接丟棄的機率,讓地球環境更美好。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英語教育學系的王竣右同學,參考歐洲極為盛行的維修咖啡館(Repair Café)概念,並秉持著SDGs環境永續的原則,創立「維修聊天室 Fix and Chat」社團。竣右同學說創辦「維修聊天室」其實是個意外!究竟創社有何機緣與故事呢?收到哪種電器特別多?以及特別的人、物故事?維修需要收費嗎?「維修聊天室」的成員來自哪裡?需要具備專業技能嗎?請聽維修聊天室 Fix and Chat 創社負責人王竣右同學的分享。如果您的理念與他們相同,認同「維修聊天室 Fix and Chat」歡迎一起加入~...more44minPlay
May 18, 2024印象寫真館64:透過「在地書寫,書寫在地」紀錄竹北麻園里的百年庄頭史來賓:〈很久很久以前,在麻園〉臉書社群版主 戴顯權蔴園,是新竹縣竹北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蔴園究竟位處何方?就連其過往歷史也鮮少當地居民知曉。在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麻園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蔴園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北隔鳳山溪與貓兒錠庄、大眉庄為界,東與溝貝庄為鄰,南邊為馬麟厝庄、溪州庄,西邊為白地粉庄。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域,其範圍大致與麻園里相近。麻園里的發展受限於先天環境,但在史料文獻中,卻能發現「蔴園庄」有著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在昔日沒有台一線的年代,出新竹城北上艋舺,搭渡船越過頭前溪,第一站就是蔴園,說明蔴園曾經的美好和重要!究竟清治時期新竹廳蔴園庄有著哪些關鍵地位和重要性呢?祖父輩口中的日治時期「麻園公學校」是否真的存在?戴顯權為什麼會投入蔴園的文史研究?以及他如何透過「在地書寫,書寫在地」理念,逐步紀錄竹北麻園里的百年庄頭史?移居美國紐澤西多年的他,仍和故鄉竹北麻園里有著極濃厚情懷,並對麻園的未來抱持期待!請聽人在美國,遙控成立《很久很久以前,在麻園》臉書社群版主戴顯權—「田雞仔囝」阿權的回憶與分享。 ...more46minPlay
May 11, 2024「美的榮耀」新竹美術百年發展:時代的變革與時間流動,不斷影響著美術發展!來賓:大碩藝境藝術總監/安鼎行銷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 陳翠萍新竹市是一個藝術氣息濃厚、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從日治到民國,甚至往前推從清朝中葉開始,竹塹淡水廳設治三百年,文治與經濟造就了這個城市的偉大,自去年「鄭用錫獲得進士紀念兩百年」開始,新竹市市民開始更有光榮感,而此次的展覽更呼應了新竹美術的百年發展榮耀!早年,新竹曾有「書畫巢窟」的美名,從文人雅士的書畫交流、傳統工藝與建築的體現、現代化特質的美術發展,足以見證北台灣300多年來藝術發展的多元與變遷,更為每個時期的新竹市留下獨特的文化印記。此次展覽策展人大碩藝境陳翠萍藝術總監從藝術家何德來、李澤藩、陳進、鄭世璠、陳在南、呂玉慶、范天送、鄭瓊娟及蔡國川等繪畫名家的成長背景與大時代歷史出發,透過藝術家們的作品,勾勒出竹市不同時期的美術發展輪廓。請聽大碩藝境藝術總監/安鼎行銷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翠萍老師,分享新竹美術百年的發展脈絡。...more47minPlay
May 04, 2024印象寫真館63:翻轉科學教育!她用動畫融合科學與文化,創造了原民女孩吉娃斯來賓: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 傅麗玉她來自「飛鼠部落」,Oh!No~是她成立了「飛鼠部落」!22年前IC之音成立之初,《愛上新竹》節目就曾邀請國立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談該部落成立的由來。但是我們不說,您可能會不知道,此「部落」非彼部落,而是一個以「原民觀點」看科學,融合了科學與文化的學習教育網站。近年來,她投入「吉娃斯愛科學」動畫節目翻轉科學教育,更創造了虛擬原民女孩吉娃斯,橫掃國內外數十個影展獎項,顛覆許多人對於原住民、科學和性別的刻板印象。究竟非原住民身分,專攻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傅麗玉教授,因何機緣踏入了原住民族科學教育領域?原住民的傳統生活與先人智慧中隱藏著什麼科學密碼?從1997年的「飛鼠部落」網站孕育到「吉娃斯愛科學」動畫節目製作,背後還有哪些精采動人故事?請聽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傅麗玉主任的分享。<span data-mce-type="bookmark"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0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0;" class="mce_SELRES_start"></span>...more48minPlay
April 27, 2024大愛滿溢的藝術教育者:薪火相傳-藝術家陳素真與她的學生們來賓:藝術家/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前美術教師 陳素真、旅居荷蘭藝術家 黃裕嘉她從建華國中美術班老師,再到國立新竹高級中學美術班仼教,直到退休,藝術家陳素真,在她的課堂中,總不僅僅於繪畫技巧教學,更讓學生培養全方位的藝術鑑賞力,結合建築、文學、電影、舞蹈,甚至是時尚走秀,令人驚艷於她在各藝術領域的豐富學養,且秉持著「培養藝術鑑賞力,非指導技巧的藝術家養成」原則,引領學生踏入「美」的世界,可說是培育人才無數!陳素貞老師經營達四十年的畫室,近期吹起熄燈號,引發在地的老中青學生不捨。究竟她在竹中課堂上與畫室裡有哪些動人故事呢?同行受訪的旅荷藝術家黃裕嘉,與新竹有何淵源?如何認識陳素真老師的呢?以及她學習插畫作品機緣是甚麼?「文化差異」在她荷蘭求學與工作中,會帶來影響嗎?特別是在陳素貞老師帶領黃裕嘉,繞行新竹舊城區一圈後,啓發了黃裕嘉的靈感,未來她的作品會有新竹城市地標的元素!大愛滿溢的藝術家陳素真與她的學生們有許多感人的互動故事!透過兩代藝術家陳素真、黃裕嘉的分享,將帶來薪火相傳下,展現光彩奪目的藝術花火與動人故事。...more45minPlay
April 20, 2024印象寫真館62:因低調而不為人所熟知,北埔新姜天水堂竟是全台少有的客家雙堂屋!來賓:文化工作者 姚其中、北埔新姜天水堂家屬 姜逸浩新竹北埔姜家是客家族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姜家分成「老姜」家族和「新姜」家族。姜家在北埔留下許多老建築,國定古蹟的「金廣福」是老姜家族拓墾組織,以及老姜家族祖厝「老姜天水堂」亦同列為國定古蹟;另外「老姜天水堂二房」和「姜阿新洋樓」則是縣定古蹟。然而「新姜」家族呢?我們的認知卻很有限。究竟北埔姜家開墾的歷史背景為何?北埔老姜與新姜的開發史,對地方發展、政商、教育有哪些影響?以及新姜天水堂建築的歷史意義及珍貴性何在?昔日鄉長姜瑞金,他當年是如何修建這幢雙堂屋的呢?後代子孫面對老宅留與不留,有著不同意見,讓文資保存申請及審議面臨了哪些困境?老屋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全台少有的「客家雙堂屋」四合院竟在北埔新姜天水堂!融合了客家傳統建築形制、日治時期及戰後的多元建築風格於一體,又具備新竹縣客家族群墾拓歷史的意義,深具文史價值。它因低調而不為人知!透過文化工作者姚其中、新姜天水堂家屬姜逸浩的分享,將為我們揭開這棟建築的神秘面紗及豐富的人文故事。...more47minPlay
April 13, 2024玻璃那麼累,為什麼獨愛它?「時光交琉」王鈴蓁玻璃藝術創作的時空流轉與脈動來賓: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學院視覺藝術院副教授 王鈴蓁1995年,當時還是大學生的王鈴蓁,參與第一屆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玻璃雕塑」創作,從此與玻璃結了不解之緣。2001年於澳洲國家大學獲得玻璃藝術碩士學位,隨後更攻讀南澳大學的玻璃藝術博士。並榮獲國內外許多玻璃藝術大獎。來自雲林的她,現任職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學院視覺藝術院副教授,16年來為香港浸會大學建立了玻璃工作室,培育玻璃藝術人才,為藝術教育貢獻許多心力。新竹,是王鈴蓁教授接觸玻璃藝術的起點,她如何由原本就讀的商業設計走向玻璃工藝?面臨了甚麼挑戰?玻璃藝術創作那麼累,為什麼獨愛它?究竟遇見哪幾位貴人,讓她在困難的時候能撐過去?堅持走這條路的動力為何呢?此次,她首度回到故鄉雲林於雲林科技大學舉辦《時光交琉》個展,及高雄醫學大學展出《墨x琉》,透過抽象表現方式,觀照生活所見所聞沉澱靜思,將之轉化為作品的靈感,呈現當代水墨美學,讓觀眾在藝術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請聽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學院視覺藝術院王鈴蓁副教授的分享。...more47minPlay
April 06, 2024印象寫真館61:掀開一段塵封的黑金年代,昔日的護國神山煤礦產業-礦工仔出頭天!來賓:礦工文史工作者 周政男「聽到相思吼,要命趕快走!」過去曾經是亞洲四小龍榜首的台灣,經濟主要動能來自煤礦業,這個產業曾經如護國神山般扮演著台灣經濟命脈的角色,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當年不愛念書的礦工文史工作者周政男先生,小學下課後,總是跟隨三伯父在住家後方「露頭」處私挖「拖籠」坑,以小鋤頭將煤礦扒進畚箕、裝上拖籠,當時只覺得好玩。直到1958年國小畢業的第二天,他正式踏進社會當起童工,開啟礦工仔職涯日子。居住北埔的周伯伯,童年如何進入礦工職涯呢?從童工、選煤工、把風門、二手工,一路到督導主任,在這些不同職位上有著哪些難忘回憶?礦坑挖礦究竟如何運作?當年礦工的飲食起居與生活品質如何?記憶中是否有遇過礦災與救災事件?又為何開啟寫作,投入新竹煤礦發展史研究?藉由「礦工仔」周伯伯的回憶與資料,將帶領我們掀開一段塵封的黑金年代,從護國神山到走入歷史略說煤礦業,向當年艱辛為國家、人民與生計搏命演出的採礦工人致敬!請聽礦工文史工作者周政男的分享。...more48minPlay
March 30, 2024印象寫真館60:無畏的理想教育家-在陽光下,實現一切可能!再見陽光,因為你因為我來賓:新竹市陽光/民富/港南國小前校長 林碧霞、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義謙繼《校長關我什麼事》及《再見陽光》後,退休後的新竹市陽光國小/民富/港南國小前校長:林碧霞女士,再度推出新書《因為你、因為我》,卸下校長職務的她,將轉身成為職業作家了嗎?讓我們話說從頭,來自宜蘭的林校長因何選擇任職於新竹?其實背後有著一段浪漫的故事—她遇見了陳義謙先生。究竟浪漫故事是如何發展呢?來到新竹後,在服務過的學校曾有哪些作為?從陽光國小籌備建校到首任校長,一路走來又有何心路歷程?當初執筆寫作並出版發行的起心動念為何?這些年在照顧重病先生的日子裡,林校長產生了甚麼觀念與行動呢?從海邊一個小學校到全市最大的學校,她都是「以愛辦校」,乃至退休之後,仍繼續實踐教育理念!她透過書寫,紀錄自身由教師走入行政,以教育愛灌溉孩子、學校、鄉土,逐一編織孩子的夢想、實踐夢想的點滴過程,請聽林碧霞校長與陳義謙董事長的分享,帶我們走在陽光下,實現一切可能!...more47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