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波斯匿王信佛與琉璃王滅釋迦族的因緣果報


Listen Later

今天要講的故事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八勝光王信佛因緣及琉璃王滅釋家族,勝光王即波斯匿王護持佛法最後被他兒子謀反串位,又誤食食物往生,阿闍世王的疑惑,波斯匿王供養佛僧及護持三寶不遺餘力,功德無量,照理應該有善終,怎麼會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波斯匿王已年屆八十歲,他的兒子琉璃王子與五百名朝中奸臣逆謀篡位,但有一位名叫長行的老臣,過去因深受波斯匿王的器重,他不忍做出背叛君主的事,所以不願參與謀反。
   於是琉璃王子脅迫長行,他問長行:「難道你不希望我登王位?」
   長行說:「殿下您的父王已年老,不久將駕崩,到時您自然便可順理成章合法繼承王位,又何苦急於一時而令自己成逆害謀反的惡名?臣子,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琉璃王子見長行不從,便暫時安撫:「我只是試探你的忠心,才故意這麼說,你不准對外人說起此事。」
   有一天,波斯匿王與長行大臣,他們私下微服出行。倆人來到一處村落,波斯匿王發現附近有一座風景優美的森林,一望無際,清幽乾淨,很適合修行,問身旁的長行:「如此聖地,世尊可住於此。我想將此處供養給世尊,不知世尊現在何處?」
   長行說「世尊現正在釋迦族的吉祥村。」
   「離這裡有多遠?」「應該有(三拘盧舍)12公里之遠。」「波斯匿王想要去拜見世尊。」    
   兩人便駕車前往釋迦族的吉祥園,波斯匿王遵行古禮,下車步行進入園中拜見佛陀。
   佛陀在精舍中禪坐,有比丘於外邊經過,波斯匿王便上前問比丘:「請問佛陀在哪裡?」
   「佛陀正在堂中禪坐,陛下若欲見世尊,可以在精舍的門外輕輕敲門,佛陀就知道您來了。」
   波斯匿王隨即脫下代表皇家權威的配飾交給長行看管,長行便留在精舍門外,讓波斯匿王一人進禪舍。
   波斯匿王走進禪堂,頂禮佛陀,說道:「好久不見如來,今親見尊顏,非常欣喜。」
   佛陀問:「陛下!今日何事想來見我?」
   「我在世尊的教法起深信心,由敬信故而令我如是發慇重心,因為佛世尊教導,令比丘眾皆悉奉行。」
   「陛下!您因何故對佛法生起恭敬信心?」
   「世尊!我以前曾看過不少外道的沙門、婆羅門等修行人,不過念了點經書,有些小聰明,就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為了證明自己的智慧高人一等,便處處造作書論,挑剔別人,攻擊別人,矮化別人、抬高自己。許多盲目的人還以為這些修行人有正確修行,於是歸順其門下,自立門派。
   然而,這些人不知適可而止,還計畫找佛陀您辯論,若您答不出來,他們便打算當眾羞辱您。若您有回答,他們便打算運用正反辯論邏輯來扳倒您。可是,這些愚癡的人到後來都折服於您的智慧威德之力,不敢正視如來,更何況與您辯論。因此,我於世尊生起深敬信心,由敬信故而令我如是發慇重心。
   我曾看過修行人,他們上門挑戰佛陀,卻因瞻仰世尊聖顏之後竟不敢發問,還歎言:『大師法王,人天第一,所有知見通達無餘,拔彼邪根,令遵正道。』
   有修行人,他們上門挑戰佛陀,可是沒想到自曝其短,凸顯自己思慮不周,反被佛陀一一指正解答。這些人聞法之後都心生慶悅,發大信心,歸依三寶,受持戒律。

   還有修行人,他們上門挑戰佛陀,佛陀都能即時隨機圓滿的解答,令他們聞佛說教理之後心生法喜,棄捨並脫離外道,遵崇正法,即請出家,並受具足戒,勤修梵行,沒多久,煩惱漏盡,獲阿羅漢果,受解脫樂,他們都感嘆:『過去真是浪費時間與生命,以前的老師與門派都是偽善,非沙門卻妄稱自己是沙門,非婆羅門卻稱自己是婆羅門,非阿羅漢妄稱自己是阿羅漢。今天,我因真正的沙門、婆羅門、真阿羅漢而得解脫。』
   世尊!我曾看過一些外道的沙門、婆羅門,面黃肌瘦,形象不端。當時我就納悶:『難道說這些修行人不樂梵行?或因長期病痛纏身以致如此虛弱?或私下做了甚麼不可告人的醜事而隱藏罪業,以至於如此?』

   於是,我便詢問他們緣由,他們回答我:『陛下!我們都是因為被欲愛、慾望、情愛給綁架了,以至於如此形容枯槁。』

   我聽後便心想:『如果照這些外道修行人所說,不斷欲的人有如此後果,多行愛欲者因愛樂欲染,照理應得增長色力端嚴。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我是國王,五欲備具,自在無礙,照理應得容貌氣色殊勝超絕。可事實並非如此,故知不是因親近諸愛欲而使色力增長,然而愚癡之人都愛樂五欲。
   我見世尊聲聞弟子,愛樂梵行,六根明淨,面貌光澤,適悅而住,對於五欲常懷畏懼,猶如森林中的花鹿堤防其他野獸與獵人的攻擊一般,乃至終生純一梵行無雜,圓滿清淨,梵行具足。
   有一次,我處理國事時,見有許多人皆因五欲、權勢、名利等利害關係來到我面前打官司,要我審理是非公道,這些人包括父母、夫妻、兄弟、姊妹、老師、朋友,他們彼此間因利害關係而相互鬥爭,惡言相向,乃至興訟打官司,如果至親都尚且如此,那何況其他人?
   我曾見有二個比丘,他們跟其他比丘因不同意見而有所爭論,但他們為了僧團的和睦而選擇退讓,這二名比丘於佛法僧三寶沒有甚麼過失,卻知互相譴責、是無福德人、不能修習清淨梵行。他們依世尊的教誨,終生而修持,心無毀犯。
   我也見有一類沙門、婆羅門,他們發心自靜受持梵行,但才不過八、九月而已,竟被情慾、愛慾所牽,便捨律儀,而作染污醜事,纏綿於愛欲以自歡娛。但我見世尊諸聲聞眾,修習梵行,清淨圓滿,乃至終生依止世尊的教誨。
   我是一國之君,於此國中統領自在,掌握人民的生殺大權,國土之內人民遵仰我。然而,大臣宰相皆是出身豪族、大婆羅門、剎帝利長者,或為國家有功群臣,他們有事啟奏之時,心中猶懷憍慢存在。但我見世尊在於無量百千大眾之中說法,諸天人眾各各攝心瞻仰尊顏,專注聽法,無有散亂,座下寂然無聲。我就感嘆:『世尊真實有大威力,不可思議,不以刀杖嚴刑等權勢,而能以威德能調伏群類眾生,使其一切遵奉』。
   我有二名臣子,一個名叫仙授,一個名故舊。他們所有的賞賜、富貴、名稱皆由我的命令給予,因此他們常受安樂。他們雖感恩我,然猶不及對世尊處的敬心濃厚。有一次,我出軍討伐,有意欲探試這二名臣子,看他們到底對我和佛,誰比較有恭敬心?我私下問他們:『你們在睡覺時,把腳朝向我?還是佛?』。因為這二名臣子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常讚歎佛的功德,並說正法僧寶福田,緣此事故,他們睡覺時都把頭向著佛所在的方向,將腳向著我所在的方位。我聽後非但沒生氣,反而更敬重世尊有不可思議的威德,他們二人皆受我給之薪資,因此得大職位,富貴安樂;然而,他們對我所起的恭敬心卻不如敬佛之心。
   我是憍薩羅國的君王,佛陀亦住在憍薩羅國,我和佛都出生於剎帝利種,我與世尊一樣也八十歲了。我是灌頂剎帝利王,世尊是無上法王,然而我完全無法與佛相提並論。    
波斯匿王說由以上因緣,我對佛起深信心,佛陀所說的一切正法,我皆悉奉行。」
在世尊的面前表達出他對佛陀以上崇敬的緣由之後,便起身頂禮佛陀,然後起身告辭離去。
   就在波斯匿王離去不久,佛陀對諸比丘說:「你們都應當記住波斯匿王剛剛所說的話,在聚會時一起受持分享。因為波斯匿王所說的內容文義具足,與正法相應,成就梵行,能得智慧,因此你們都應勤加修學。」
   諸比丘聽到佛陀的叮囑,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在外等候的長行大臣,見波斯匿王已老邁,於是生起壞念:「國王有五百大臣,皆歸順琉璃,唯我一人不參與,但少了我這麼重要的一人,他們如何能成大事?我不如回國之後,協助琉璃繼承王位,至於茉莉、行雨等二位皇妃,就把她們給驅逐出宮。」
   長行打定主意後,擅自棄離職守,自行先駕車離去,他來到室羅伐城問琉璃:「太子是不是很想登基?」
   琉璃答:「當然。」
   於是,長行便與諸臣一起協助琉璃策畫謀反,並將二位皇妃趕去波斯匿王那裡。茉莉與行雨兩位皇妃都很緊張波斯匿王的安危,忙問長行:「陛下今在何處?」
   「他還在釋迦國的妙光園內。」
   二位皇妃只好徒步趕去尋覓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走到精舍的門外,不見長行,於是他問諸比丘:「請問你們有看見我的大臣嗎?」
   比丘回答:「陛下入室不久,長行大臣便隨即駕車離去。」
   波斯匿王驚愕不已,他不解長行為何獨自先離去,但沒辦法,他只好慢慢徒步而行,在半途中,他遇到行雨等兩位皇妃匆匆趕來,波斯匿王便問:「你們為何遠來?」
   「陛下!長行大臣與琉璃聯合策畫謀反,將我們驅逐出宮,我們只好長徒跋涉來尋覓陛下。」
   波斯匿王聽聞此噩耗,晴天霹靂,但隨即冷靜下來,他對茉莉夫人說:「妳已先受王寵愛,現在歸國受妳兒子新王的俸養,妳是他的母親,我相信琉璃王不會對妳怎樣,我會帶著行雨從此逃離此國,流亡他鄉。」
   茉莉夫人本不肯,但波斯匿王仍堅持要她回國,她萬般不捨,只好一人回室羅伐城。
   波斯匿王與行雨走向王舍城,他們來到城內,見一園林,便停住,波斯匿王對行雨說:「我先留在此處,妳替我向城中的阿闍世王通報:『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現在外園,他想與陛下您相見。』」
   行雨夫人隨即進城去見阿闍世王,將波斯匿王的話轉達給他。當阿闍世王得悉之後,震驚不已,他對行雨夫人說:「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有大威力,四兵強盛,怎麼他一人來此,我卻不知?」
   行雨解釋:「因為太子謀反,欲奪王位,自立稱王,所以只有波斯匿王與我兩人來此。」
   阿闍世王說:「有這樣的事,我一定竭盡全力助他奪回政權。」於是,隨即召集羣臣下令:「波斯匿王者是大國之君,剎帝利種灌頂之王,今天他忽然至此,應恭敬接待。你們立即整治城路,嚴整四兵,率領百千民眾夾道歡迎,我要親自去迎接他入城。」
   諸臣擊鼓吹貝,宣告眾人整理城內,打掃街道,道路倍加清淨,猶如當忉利天帝釋的極樂歡喜園一般。
   可是,波斯匿王因太久沒有進食,肚子非常飢餓,又因使者姍姍來遲,於是他只好獨自一人出園林找吃的,他四處觀望,來到一座種植蘿蔔的菜園。
    蘿蔔園的農夫不認識波斯匿王,他見波斯匿王上前討食物吃,便贈與五顆蘿蔔給他,波斯匿王因太過飢餓,竟連根葉都全給吃掉,他吃完以後感覺很渴,於是他走到水邊喝水,但因飲水過量,不幸因染上霍亂,加上年邁,身體虛弱,又擔心茉莉夫人獨自走路回國的安危,終於不支倒地,一代佛教人間大護法就這樣客死異鄉了。
    阿闍世王帶領四兵來到園林,卻不見波斯匿王的身影,便四下尋人。有一騎士來到蘿蔔菜園,他問園主可有看見陌生人?園主回答:「我有看見一個人來此,他向我討一些蘿蔔,他吃完後便走向河邊。」
    阿闍世王隨即趕往河邊尋人,看見波斯匿王的屍體橫躺在河畔,阿闍世王非常難過:「沒想到我仍無法扭轉悲劇,竟然又看到自己的錯誤歷史重演,我因愚癡已犯下害父奪位的惡名,沒想到今天又遇到同樣的悲劇再度上演。」
    阿闍世王隨即命令群臣:「這一位是波斯匿王,是剎帝利灌頂大王,今遭困苦,不幸於此地駕崩,我們應該依照盛禮替他舉行火葬。」
    諸臣依照阿闍世王的命令,備妥精緻的棺材,將波斯匿王送至寒林火葬。
    阿闍世王很難過,但他不明白,波斯匿王是佛教的人間大護法,他對三寶做出了無私的供養與護持,照理他應該善終,怎麼會落得被親生兒子篡位且流亡國外、客死他鄉的下場?於是他來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陀頂禮之後,退坐於一旁,他問佛:「大德世尊!不知波斯匿王的前生曾作過何種惡業,以至於今生因誤食蘿蔔困苦而死?」
故事到這裡,我們也都會像阿闍世王想法「這麼護持三寶,為何最後沒有善終?」下集將說明波斯匿王為何會橫死的原因。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3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