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不要论断人——2020年4月26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路6:37~42
回应诗歌:314首《神啊,求你鉴察我》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路6:37~42节。这一段经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但也是很容易困惑的。
关于这一段经文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论断以及上帝反对什么样的论断?第二、量器的比喻;第三、学生和先生的比喻。
「祷告」
一、什么是论断以及上帝反对什么样的论断?
“论断”这个词的希腊原文包含多重的意义。它既可以指上帝的审判,也可以指人间法庭的判决;还可以指我们在一般生活中对别人或对事物的判断。这个词既可以是中性的,例如:如果指法庭审判或者对事物做出的正常判断,那它就是中性词。但如果这个词被用来指轻率的、不负责任的、没有爱心的批评,那它就是贬义词了。
为什么这一段经文容易让人困惑呢?就是因为按着字面的意思,好像这段经文是教导基督徒绝对不能做任何判断,好像对什么都不评论都不置可否才属灵,而有的牧师确实就是如此教导的。但不做任何判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圣经的。林前6:1、2节说【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吗?】这2节经文告诉我们教会有责任处理信徒之间的纠纷,而其中必然涉及对人和事的各种判断。此外,圣经也指出教会有权柄执行纪律,处理犯罪的人,这也肯定涉及判断。如果说以上判断主要是牧者的责任,那么圣经也教导信徒要“防备假先知和披着羊皮的狼(太7:15)”。信徒也有责任按照圣经的标准选举长老和执事,这些都离不开判断。
由此可见,不要论断不是指不要判断不能评价的意思。人的判断力是上帝所赐的,不运用这一能力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圣经的真正教导。那不要论断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不要论断的真正意思乃是:不要草率的判断,不要恶意的判断,更不要专好批评人却从不反省和对付自己的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应当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如果没有尽量掌握事实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如果你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长得像蒲扇,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长得像柱子,摸到象牙就说大象长得像萝卜,那你的结论肯定都是错的。因为你只掌握了一部分事实而不是全部的真相,这样的话你的结论就可能是完全不靠谱的。我在网上还看到过两张有意思的图片,一张是一个人躺在地上,有一只鞋踩在他的头上,而这个人的表情非常痛苦。相信看到这张图的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个人真可怜,另外就是踩他的人真可恨。但是我们再看第二张图,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第二张图才是完整的画面,包括了第一张图被裁剪的部分,而这张图让我们看到这个人其实是自己躺在地上,那只踩在他头上的鞋其实是套在他自己的手上,这时你才发现这个人被欺负和他的痛苦都是假的,都是表演。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很多时候下结论是否只是基于你看到了第一张图,而并非看到了全部真相呢?我们是否常常只看到或者掌握一部分信息就立刻下结论呢?无论何时基督徒都应当慎思明辨,应当快快的听,细细的看,慢慢的说。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其实不一定更容易看到真相,反而更需要我们谨慎观察,谨慎思考和谨慎判断。
第二、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同情心就不要随便评论
记得在春节过后不久,也正是疫情还很严重的时候,武汉还在封城,我们都在家里,我看新闻报道说很多回家过年的人还是按时开始返京了,北京站又开始人潮汹涌。看到这个新闻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为什么不好好待在老家呢?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为什么乱跑给别人增加危险呢?”但这么说的人有没有想过那些奔波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冒险呢?我们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真的穷到朝不保夕呢?我们是否知道很多人仅仅为了生存早就天天在冒比疫情大的多的风险呢?除了贫穷的原因,也有留学生因为恐惧,因为求生的愿望,或者因为亲情的牵挂而在这个时候回国,他们也遭到了批评和论断。人的罪性有一种表现就是不屑去了解别人的处境,也不能体谅别人的痛苦和挣扎,却想当然的把自己的选择和处境当成唯一的标准来论断别人,这就是自我中心,也是没有同情心。
是否具有同情心其实也影响我们掌握事实和真相的程度,一个缺乏同情心的人就是苦难不断在他身边发生,他也会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者他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却不能看见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世界的危机和人性的危机。所以正如我在第一点讲的,我们不能掌握更多真相又怎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如果没有同情、怜悯和爱的心肠,我们的判断最多也就是法利赛式的定罪,那样的判断只有死亡、咒诅和毁灭的力量。而我们若有怜悯和同情的心肠,我们的判断才能像主耶稣对犯奸淫的妇人,或者像主耶稣对结过很多次婚的撒玛利亚妇人那样。那样的判断不仅指出人的罪,更带着赦免、拯救、恩典和医治的力量。所以,有没有爱大大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话语的果效,缺乏同情和怜悯倒不如闭口不言。
第三、不要轻易批评别人的动机和品质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作“诛心之论”,意思就是指对别人的动机或品质进行批评和否定。这样的批评不是指出“你做错了某件事”,而是说“你是个坏人”,它不是批评你的能力有欠缺,而是宣布你的道德有问题。例如:说某人是野心家,阴谋家、不爱国……这些就属于诛心之论。王怡牧师侍奉的这些年受到不少来自教会和基督徒的批评,甚至在他被捕后仍然有人批评他,其中就不乏诛心之论,这实在令我感到悲哀甚至气愤!在我看那些诛心之论真是不合圣徒的体统。
为什么我们不要轻易批评别人的动机和品质呢?因为第一、人心难测。我们认识一个人的外貌和评价某个观点容易,但要想分辨行为背后的动机,或者定义一个人的品质就不容易了。因为人心都是极其复杂的,人的里面有罪性,但也有良知,基督徒里面还有圣灵的运行,除了神谁能完全识透呢?很多夫妻结婚十几年、几十年,还可能感慨对自己的配偶仍有不了解和不理解的方面,更别说其他人仅凭短暂的接触和有限的信息怎能准确断定一个人的内心呢?所以不要轻易断定别人的内心,因为那是很难分辨的。
而且批评人的品质是最严重的控告,是对一个人的本质进行否定。所以诛心之论对人的名誉杀伤力是最大,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基督徒本着爱心的原则也要避免这样的批评,免得对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第四、我们不要批评自己责任范围外的人
在神所设立的秩序中包括各种责任范围和界线,我们应当在自己的责任范围里尽本分,而不应当越线干涉别人家的事。例如:我作为守望教会的牧师有责任教导守望教会的弟兄姊妹,但我却不应该随便批评其他教会的成员。我们作父母的有责任管教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能任意批评别人家的孩子。即使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淘气,我们也只能提醒他的父母,但不能越俎代庖。因为其他教会的羊也好,别人家的孩子也好,都不是上帝托付我们的,他们自有他们的牧者负责,我们没权利说三道四,否则就是羞辱他们的带领人,也会造成冲突,破坏神所设立的秩序。
但是除了这种基于身份的关系以外,我们也可能和别人建立一种爱的关系。例如:如果我长期关心和资助一个贫困儿童,或者我常常为某人祷告,那我就和他有了爱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也可以获得对他有所提醒、有所劝勉,甚至有所批评的责任。所以爱也可以使原本没有关系的人产生关系,使原本没有责任的人被赋予责任。但是我们如果和某人又不是一家人,又不是一个教会的,也不是同事,我们也不愿付代价的爱他,那我们就不要批评他,甚至连议论都不要。因为不是出于责任或者出于爱的议论是没有价值的,不会造就人,那样的议论不过是说闲话而已。
第五、我们务必要先反省自己然后才能判断别人
42节说【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这一节也说明我们可以判断别人,我们不是不能去掉别人眼中的刺,但是顺序是先要反省自己,然后才能劝告别人。这里使用刺和梁木做对比是一种夸张和讽刺的表达方式。它的意思不是说我的问题一定比别人更大,而是强调反省自己一定要在先。即使我的眼中是刺,别人的眼中是梁木,那我们也不能着急先去说别人,而是一定要先来反省自己,这是主耶稣要强调的。
为什么我们先要反省自己才能去管别人呢?因为我们眼中有梁木。这个梁木就是指我们自己生命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指各种罪。例如:骄傲、没有爱心、自私、偏见、种族歧视……。人的罪一定影响人的判断,正如我前面讲的,没有同情心就让我们看不见很多事实,所以我们自己的罪没有对付怎能对别人的问题看的准说的对呢?所以管别人之前必须先对付自己,这样才能判断准确。
此外,先反省自己还有一个效果,就是当你深刻反省自己之后,可能就不再那么迫切的去挑别人的刺儿了。我有时和妻子闹别扭,一开始肯定会生对方的气,心里想到的都是对方的问题,如果说话肯定出来的都是各种指责。但我们家的特点是不吵架,最多彼此碰撞两三句,然后就沉默,各自冷静。在这种冷静和沉默中我几乎每次都经历神,就是我越在心里祷告和反省自己,我就越看到自己的问题,甚至感到自己极其丑陋,然后我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点不再生别人的气,而是渴望认罪,渴望被原谅。在这样的心态下冲突很快就会平息,关系不仅恢复并且可以变得更好。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我可以向你们见证,我看到过太多爱吵架的夫妻,但我从来没见过吵架能解决问题和使关系变好的例子。而...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6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