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不要怕”——2022年12月18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2/12/e61f0faf2549121e7c5dd2d400f3edb4.mp3

 

经文:【徒18:1】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徒18:2】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徒18:3】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
【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徒18:6】 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徒18:7】 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徒18:8】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徒18:9】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徒18:10】 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18:11】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徒18:12】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徒18:13】 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徒18: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徒18:16】 就把他们撵出公堂。【徒18:17】 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前言:雅典vs哥林多

保罗在雅典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后就主动离开,来到西边距离七十公里左右的哥林多城。// 亚该亚省原本的首府是雅典,后来转移到哥林多。历史上亚哈随鲁王曾西征希腊,焚毁雅典,却在哥林多被希腊击溃,波斯自此式微。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兴起,哥林多成为亚该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城市。后哥林多被罗马人攻陷,却很快重建,并再次崛起。

哥林多作为亚该亚省的首府,是这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为哥林多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她正处在希腊半岛南北各城的交通要道上,而且在当时她也是联通波罗奔尼撒半岛西北、东南两湾的桥梁,(其东面是爱琴海岸的坚革哩港,西面是爱尼安海侧的吕克昂港)。因此,哥林多是当时希腊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商业兴盛,生活节奏忙碌,移民众多,人员流动性强。// 在保罗的宣教过程中,哥林多和以弗所这两个城市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两个城市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影响力很大。福音如果在这两个城市扎根站立了,自然就会向周围扩展。比如,歌罗西教会的建立,一般认为就是歌罗西人以巴弗在以弗所信主之后,把福音带到歌罗西的。比如说,保罗跟哥林多东面坚革哩教会的人也很熟悉,在后来写罗马书的时候还推荐坚革哩教会的女执事非比姊妹(罗十六1-2)。

但哥林多却是一个很不希腊化的城市,这个城市文化及信仰多元芜杂,有各种教门神庙。与雅典相比哥林多被看为是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切都直白、浅薄。虽然很无知,但又很骄傲。人们看重金钱,眼光势利;看重一个人的外在仪表,谈吐和见识。哥林多在当时罗马帝国以道德状况低下而闻名。而哥林多教会从一开始就以外邦人居多,犹太人信的不多。信徒彼此之间贫富差距很大,有富人,有更多处在社会底层的贫苦人们。像保罗写给他们的信中所说“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一26)。这些人从外邦文化、异教文化中突然进入教会,他们缺少犹太人和在会堂里被犹太文化熏陶过的敬虔外邦人那样对律法基本的认知和道德水平。这跟之前保罗在各城传福音信主的人有很大不同,过去保罗传福音信主的人中,敬虔的犹太人占一部分,敬畏神的外邦人占一部分,尊贵的妇女也不少。因此,哥林多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是他们在的世俗化和道德方面的犯罪,不像其他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是外在的逼迫或者信仰教义层面的错谬试探。

从某个角度来说,保罗在雅典和哥林多这两个城市的福音工作有着某种关联。雅典可以看为是保罗宣教旅程中遇见的真正跨文化的福音挑战。之前各城,哪怕有不信犹太人的抵挡,但在真理上他们都辩不过保罗,犹太人知道,保罗讲的很有道理。虽然犹太人以暴力来逼迫,但从信心到勇气保罗都是得胜的。但在雅典,保罗所讲的基本是被雅典人给“轻视”了。雅典人自诩有学问,有见识,自认为哲学思辨是世界一流,面对保罗所讲复活的道,他们嗤之以鼻。一开始还觉新鲜,再多听就失去了兴趣,而且将保罗所讲的福音给归到了低级迷信的行列中去了。在雅典没有逼迫,但福音工作却不比有逼迫的城市更顺利。虽然也有人信,但与保罗的期望可能相距甚远。雅典人对于福音的抵挡,不像其他城市不信的犹太人那样因嫉妒而诋毁进而采用暴力,雅典人的抵挡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一种矜持的、礼貌而又优雅地拒绝。有时候礼貌是一种距离,而且是更加难以跨越的距离。当在智识上被人藐视的时候,别人都不愿意有更多沟通辩论了。雅典是保罗所遇到福音真理第一个被人看轻的地方。// 可能针对这种经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林前一22-23)“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一18)。

因此,保罗离开雅典的时候可能满心失望和低落,跟他一开始到雅典时“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徒十七16)的心境落差很大。雅典的经历多少影响了保罗的信心和灵性。这种情况下的保罗却马上来到另一个比雅典挑战更大的城市。虽然哥林多没有像雅典这样在学问上自视颇高,但是哥林多因为商业的繁华,有钱,在各个方面都自视颇高。而且,哥林多城更大,人多,构成复杂,道德败坏,再加上会堂里犹太人的抵挡,这个城市在福音上的挑战性远超过雅典。如果说,雅典是一个对福音藐视和冷漠的城市,那么哥林多就是一个对使徒藐视并混乱败坏的城市。保罗灵性正处低落,挑战却更大,此消彼长之下,保罗是否能很好地完成在哥林多的福音使命呢?这是神自己的工作,神早已经在这个城市给保罗预备了够用的恩典和各样帮助。

我们今天就从软弱和帮助这个角度,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主给保罗在哥林多预备的格外恩典和保守,一亚居拉百基拉的帮助,二主在异象中的帮助,三罗马官员的帮助。

亚居拉

“保罗投奔了他们”

我们先来看神在哥林多城为保罗预备的两位阶段性同工,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这夫妻二人可以说是保罗一生中最令他喜乐和得安慰的同工。亚居拉是一位散居犹太人,出生在本都(在小亚细亚地区最北端的区域),可能一直住在罗马,他和妻子百基拉最近刚从罗马来到哥林多。据说是因为罗马教会和不信的犹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罗马皇帝革老丢一怒之下就给所有在罗马的犹太人下了驱逐令。// 圣经没有提到过亚居拉百基拉是何时信主的。一种可能,他们两位是五旬节这天圣灵降下时在耶路撒冷信主。到耶路撒冷教会大受逼迫的时候,他们就分散到各处去传福音(徒八1),然后回到罗马,在罗马传福音建立了教会。另一种可能,他们是在罗马听到福音并信主的。

这样,当保罗来到哥林多的时候,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已经在哥林多居住了一段时间,两人已经立稳了脚跟,有工作,有稳定居所。路加没有说他们和保罗是怎样相遇的,很可能他们都去当地的会堂,发现彼此都是信耶稣的,就认识了。“保罗就投奔了他们”。神为保罗在哥林多预备了一个落脚点,从生活,到服事,都有一个比其他城市更稳定的起点。(当然,哥林多的福音工作对保罗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上帝就是这么安排的,藉着皇帝的命令,让外邦使徒保罗,和罗马教会的两位圣徒在哥林多相遇。亚居拉百基拉对保罗的宣教事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二人不但在哥林多帮助保罗,在后面保罗去往以弗所的时候也陪着保罗一起去,并留在了以弗所,还在以弗所帮助了亚波罗,为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在以弗所的福音事工做了很多预备。他们对保罗的帮助不是西拉路加提摩太等同工可以替代的,保罗后来写罗马书提到这夫妻二人时说“他们在基督里与我同工,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罗十六3-4)。而且,这个时候结识这两位圣徒,也为将来保罗去罗马教会寻求宣教帮助预先做了准备。我们看到神为每一个人定好了服事的疆界和责任,引导他们的脚步,在神所定的时间做成神的工。

“制造帐棚为业”

然后,路加就提到亚居拉百基拉夫妇以“制造帐棚为业”,而“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犹太人从小都要受两种训练,一是律法训练,一是技能训练,律法让他们认识神,技能让他们在地上有一个可以谋生的方式。巧的是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和保罗都有制造帐棚的技艺。

这里我们看到了保罗福宣教时常见的一个模式,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服事。虽然保罗后续可以接受,甚至要求他所建立的教会给他有生活方面的供应,属灵上他有这样的权利;但为了福音的缘故,保罗并不轻易接受他所建立教会的供应。比如在帖撒罗尼迦的时候保罗就是一边工作一边传福音,“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昼夜作工,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帖前二9),“你们自己原知道应当怎样效法我们。因为我们在你们中间,未尝不按规矩而行。也未尝白吃人的饭。倒是辛苦劳碌,昼夜作工,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这并不是因我们没有权柄,乃是要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效法我们”(贴后三8)。这一点,他在后来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更是有较大篇幅的论述“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作工吗?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吗?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我写这话,并非要你们这样待我。因为我宁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夸的落了空”(林前九4-15)。

在保罗的宣教过程中,他只接受了从腓利比教会来的馈赠,就是他对哥林多人后来说的“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林后十一8-9)。即使没有腓利比教会的供应,保罗在哥林多也能生活下去,神自有其他方面的供应。但是腓立比教会的供应,于保罗而言,既是经济的供应,更是内心的安慰、鼓励和喜乐。于上帝来说,是给了腓立比教会在供给圣徒的事情上有份的恩典。而对于腓利比教会来说,他们不以对保罗的供给为自己的负累,也不以此为自己的夸口,反倒以为这是神看得起他们给他们有份于神宣教工作的荣幸和喜乐。就像保罗说的那样“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后八2-4)。// 上帝愿意使用腓立比教会,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教会更富有,其实他们在经济上并不如其他教会富裕,而是因为他们对神的感恩比其他教会更大,他们对神的事更热心,更愿意被神适用。人的慷慨跟富有并不成正比,反而可能成反比。领受恩典的大小,跟感恩的心也不必然成正比。可能领受的越多,越对上帝不那么感恩,也就不会那么慷慨。因为领受多的人,会有窃取上帝荣耀的试探。得到多的人,容易将自己所得着的,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劳苦或者幸运,他们会觉得自己配得这些。像申命记说的有人会“心里说,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申八17)。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对这样的人说“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堕落的人性会忽视或者忘记,聪明是上帝给的,身体的能力也是神给的,幸运(机会)同样是神给的,就是圣经所说“你要记念耶和华你的神,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他给你的”(申八18)。神能给你,也能给别人,给了你不因为你比别人更配得,而是要藉着你所得着的恩典,显出你里面对上帝的感谢和敬畏,你要思想该怎样来回应神的恩典赐予。如圣经所说的“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

“保罗为道迫切”

不久,西拉和提摩太从雅典赶过来和保罗汇合。在他们赶来之前,“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来到之后,“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现代中文本将“为道迫切”译为“就用全部时间传讲信息”,思高本译为“就专心传道”。可能西拉和提摩太来的时候,带来了腓立比教会的供应,保罗就可以从制造帐棚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全力以赴地宣讲福音。

可能保罗在经过了雅典的受挫之后,面对挑战更大的哥林多城,对于福音的宣讲策略有过反思。最终保罗再次确认,他所宣讲的信息本就应当以耶稣是基督,受死,复活,作为核心。虽然哥林多人更看重辩论技巧、辞藻的华丽、优雅的言谈,知识和见识,但是保罗却在他们中“反其道而行之”,没有迎合他们,而是将信息就聚焦在基督身上。西拉提摩太来之前保罗每安息日在会堂里的辩论可能主要是本着旧约圣经关于弥赛亚预言经文的讲明和讨论,两位同工来到之后,保罗就在之前释经的基础上把基督指向了被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这就是保罗后来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所说的“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1-2,4-5)。

保罗只要不讲耶稣,可能不会面对什么实质性反对,最多人们看为这是对旧约经文的另一种不同解释而已。他只要讲耶稣就一定会有敌对。不出所料,哥林多城犹太会堂的犹太人和其他地方一样,只要听懂了福音,知道保罗讲明了耶稣就是基督,他们也“抗拒,毁谤”。很可能哥林多城不信的犹太人面对福音的抵挡跟其他城市相比,在毁谤上更加厉害。其他城市只是硬驳,说不过就动手。哥林多城的犹太人在毁谤时更加粗鲁和亵渎。他们的毁谤就让保罗知道他在会堂的工作已经够了,所以保罗就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此时的保罗对于在哥林多的福音果效却没有太大信心。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

保罗带着失望离开了犹太会堂,但有一个外邦人却信了。这个人叫提多犹士都,他家就在会堂附近,可能他平日也在会堂跟着犹太人一起礼拜,听见保罗所讲的福音就信了。哥林多教会就从提多犹士都家开始了。

虽然犹太人大多抵挡,保罗也不再去犹太会堂,但是会堂的管理者却信从了福音,“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保罗后来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说“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林前一14),该犹很可能就是这里的提多犹士都。一开始教会可能就这两家人。然后,信主的人才开始增多,“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离开会堂之后,福音果效开始超乎保罗的预料。

异象

路加特别说提多犹士都家“靠近会堂”,这表明在他家聚会人数的增多,犹太会堂里的人很清楚。信主人数的加增和地理位置上的临近,都可能给保罗带来了“压力”。照过去在其他城市传福音的惯例,信主人数增加的同时,不信犹太人的仇恨也在加增。福音兴旺和争战逼迫相伴的模式,保罗已经经历过多次。看见这么多人信主,保罗心里已经开始为后面要临到的逼迫患难作准备了。虽多次经历争战,但并不表示每一次都能坦然面对。因为每一次面对属灵争战的能力都是从主来的。没有人在属灵上天生刚强,若有人持续刚强,是因为有圣灵持续同在的帮助。保罗所说的“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不是指经验的自然累加就能带来得胜,而是在患难中越发谦卑,时刻倚靠神的灵性的累加才能有忍耐和老练的品格。灵性好,逼近中的患难就不构成太大困扰;灵性不好,不但内心紧张不安,可能惧怕也在加增。保罗的灵性此时恰恰处在低谷中,正如他自己后来说的那样“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 如果我们的服事不是在平静安稳中,常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一方面这对灵性是一种消耗,另一方面这本身就是灵性状态处在危机中的表现。所以,主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三十15)。其实,人在面对即将发生的患难时,都会紧张,都会有压力,但紧张压力也是一种催促和信号,告诉我们要到主面前来为此祷告,求神赐恩典和能力来帮助我们胜过。属灵争战需要属灵能力的爱能胜过。

“不要闭口”

保罗此刻应该就是在这种张力状态下服事,一方面信主的人开始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人数增多,逼迫在未知的阴影中也缓缓逼近。保罗可能都在想,已经差不多了,是否要在逼迫患难发生之前就先离开?如果能避免引发之前像在帖撒罗尼迦或者其他城市那样的骚乱和逼迫,是否对教会也是有益的呢?而且,教会也已经建立了,他现在走和再待一段时间走,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吧?// 或许保罗此时更多是照着过往的经验在想一些策略,而忽视了自己内在的紧张和惧怕,也就忽视了到主面前为自己的灵性状况来祷告。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神主动在异象中向他显现。主耶稣这次在异象中对他说话,是专门针对保罗内心的软弱和惧怕而来。主耶稣在异象中所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一方面,表明保罗此刻内心有惧怕,另一方面也表示他不想讲下去了,他可能确实想,不要等逼迫爆发,在一些事情发生前,就离开,他不想让前面其他城市所经历的事情再重演。但主却对他说,不要怕,不要停止,还不到你离开的时候。

“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

第二句话是给保罗更进一步的安慰和鼓励,也可以看为是一个应许,“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主对保罗说的这句话两个层面的含义都有,一,这一次保罗在哥林多城没有人能下手谋害他,(后面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二,这是一个普遍的应许,不不但在哥林多,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也不但对保罗,对任何圣徒都适用。因此与其说这是一个应许,不如说这是一个对信心的提醒和坚固。过去在其他城市面对逼迫患难之前,上帝并没有像今日这样在异象中显现,给安全的应许。不表示过去各城神不与保罗同在,没有保护保罗。也不表示,过去保罗并不知道主的同在,不知道主这次异象中所说的话。这话不需要在异象中说,保罗早就知道。因为主与所有祂爱的人同在,主若不允许我们连一根头发都不会损坏(路二十一18)。在腓立比城保罗心里就有这样的信心,因此即使半夜在监牢中还能和西拉一同唱诗赞美神。在帖撒罗尼迦也有,如保罗自己所说“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帖前一5)。但在哥林多,保罗的信心发生了变化。哥林多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耶稣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不改变的,但此刻保罗的信心不那么充足了。// 过去曾经得胜,不表示新的挑战临到时还能继续得胜。得胜的要诀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对上帝的信心和顺服,而是经历越多,越看见自己的软弱,越发时刻倚靠仰望主。

我们前面说,在保罗整个宣教旅程中,哥林多城的挑战是最大的,但在哥林多也是保罗灵性最为低落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保罗侍奉生涯中,属灵争战最为凶险的时刻。过去在各个城市,虽然面对逼迫患难,但一方面福音果效很好,另一方面保罗内心也被圣灵充满,所以,保罗整体上是得胜的状态。但这次先在雅典经历了挫败,在哥林多一开始福音开展的也不那么顺利,保罗内在的情绪和感受可能就被仇敌利用扩大,他的信心就在不知不觉中跌落了。可能保罗在一开始担心在哥林多服事的福音果效,后来看见福音果效还不错的时候,他又开始担心后面很大可能会有的逼迫。很多时候,外在逼迫不能拦阻福音的时候,仇敌就会想法设法影响神仆人的内在,这才是真正致命的攻击。所以,在这样的时刻,主再次在异象中向保罗显现,不是要告诉保罗本不知道的属灵知识,而是加添给他信心。// 知识没有和信心调和就不能成为生命的帮助和能力。人常常有知识,但不总是都有信心(贴后三2)。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知道神的旨意,而是什么都知道,却不能遵行。就像哥林多教会“口才知识都全备”(林前一5),但他们却问题多多,“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来四2)。今天我们也会面对各种争战,(来自世界、恶者、自我等),也会处在信心不足的状态中。保罗这里的经历告诉我们该如何加添信心,就是要到主面前,要见主的面。保罗这次是还没有寻求,主在夜间异象中就主动向他显现了。我们不是一定要求夜间的异象,而是藉着祷告主动来觐见和仰望主,求圣灵将我们知道的圣经话语的亮光再次赐给我们,再次赐给我们信心。

“这城里我有许多百姓”

主耶稣对保罗所说的第三句话,责备的意味多了些。逼迫的事情的确需要考虑,也可以作为是否要离开的考量因素,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也不是首先应该考虑的。神的心意才是首要的。事实上,在一个城市的去留都是神来引导和决定的。在小亚细亚,圣灵两次拦阻保罗想要去的地方,在特罗亚异象中神告诉保罗应当去马其顿。神若不允许,任何逼迫都不能发生。神若允许逼迫发生,该走还是留,也需要寻求神的心意。神若让去面对,那么就去面对;神若让你连夜就走,你就可以离开。神若让面对,神可以让自己的仆人在逼迫中脱身,也可以让人在逼迫中殉道。无论哪种神都有自己的美意。

主说“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就表示现在不是考虑逼迫,考虑离开的时候。去传福音救这些神的百姓才是保罗此时的第一考量。何时离开这个城市,不是由保罗来决定的。福音的果效由谁来进行也不是由保罗来选择的。作为神的仆人,唯一要作的就是把神给的任务照着神的心意来完成。不用考虑人数是否已经多到了犹太人要动手的地步了。这城里还有许多神预先拣选的人要藉着福音得救,这些人神已经都赐给保罗了,这都是保罗服事的对象,他不要想着推给别人。或许保罗后来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里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九16)。// 由此可以推知,哥林多教会的人数应该是非常多的,是当时保罗传福音建立的各教会中规模较大的教会。虽然这个城市道德败坏,人员复杂,问题很多,但是我们却看到上帝对这个城市的恩典也很多,就像保罗后来在哥林多城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所说的那样“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20)。

因为主在异象中的话,保罗就顺服下来,在这个城市居住了一年六个月的时间。这是迄今为止保罗宣教旅程中在一个城市待的最长时间。这原本不是保罗的计划,但主的旨意超过人的想法。// 保罗在雅典停留的时间很短,在哥林多停留的时间却很长。

迦流

不过,逼迫还是照着惯例发生了。

“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

可能犹太人早就想要借助官府的力量来对付保罗了,但是他们什么时候发动,也在神的掌管中。在神所定的日子里,神允许他们行动了。这个时机值得我们留意,就是路加在这里特别说的“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方伯就是省长,迦流此时出任亚该亚的省长。这是当时的一位知名人士,生于西班牙,在罗马受教育。根据史料,迦流出任亚该亚的方伯是在主后51年的七月份左右。革老丢驱逐犹太人这事发生在主后49年,一般认为保罗是在主后50年中到达哥林多的。就是说,亚居拉百基拉是到哥林多一段时间后,保罗来到哥林多。保罗在哥林多传福音一段时间之后,迦流才上任。迦流上任不久,犹太人就把保罗带到了公堂上。

“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虽然都是用暴力并利用官府的力量来对付神的仆人,帖撒罗尼迦城的犹太人是从治安和谋反的角度来控告耶孙等人,而哥林多城不信的犹太人就“诚实”多了,他们直接就控告保罗“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当时犹太教在罗马帝国享有一定的特权,可以看为这是罗马政府承认的合法宗教,所以犹太会堂吸引外邦人进来听道,皈依都是可以的。但罗马法律却禁止其他未被承认的宗教向罗马人宣讲,让罗马人加入。所以,哥林多的犹太人可能就是以此为控告保罗的依据,他们其实是在控告保罗所传的是跟犹太教不同的另一个新宗教,而这是罗马法律所不允许的。

但方伯迦流一听,根本就不受理这个案子。因为在迦流看来这事照着罗马法律不归罗马政府管。此时的罗马官员,依然还是把保罗所传讲的福音看成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因此在他看来,犹太人对保罗的控告是犹太教内部关于信仰不同理解的争执,这事由他们自行解决就行。迦流不想参与他们的纷争。而且迦流可能对犹太人并无好感,这从他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就可以看出来。于是,迦流“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保罗原本是已经准备好要说话的,但是方伯迦流连给保罗开口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将他们都赶出去了。从这一幕,我们可以看到神出人意外的作为,真的就是主所说的,传福音你不用怕,只管讲,不要闭口。而若面对公堂审问,“人带你们到会堂,并官府,和有权柄的人面前,不要思虑怎么分诉,说什么话。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路十二11-12)。在哥林多城,非但不要思虑怎么说,甚至就不需要保罗说话。保罗一句话都没说,犹太人所谋划的就落了空。

“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

哥林多城不信的犹太人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他们以为罗马官府会定罪保罗,却发现自己反倒被羞辱了。随后,在罗马法庭前就发生了一幕殴打事件,“众人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里有一个问题,被带到公堂上的是保罗,为何挨打的却是管会堂的所提尼呢?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里的众人就是指犹太人,他们本来想打保罗,但是所提尼却护住了保罗,因此众人就把所提尼打了,放过了保罗。如果这样的话,显然所提尼虽然是管会堂的,但已经信主,他可能就是保罗后来写给哥林多教会信中开头问安所提到的那位同工“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林前一1-2)。另一种解释是这里的众人不是指犹太人,而是指围观的外邦人,他们中有些人早就对犹太人不满,原本就是本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看他们内斗,现在看到迦流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就趁机把犹太会堂的管理者所提尼给打了。// 所以,思高本就直接翻译成“于是众希腊人拉住会堂长索斯特乃,在法庭前打了他”。

不管那种解释,我们看到,神说必没有人下手害保罗,就没有人下手害他。这是保罗面对逼迫非常少见的一幕,在之前所有城市里遇见不信之犹太人的逼迫时,当地官府力量基本上都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比如腓立比的罗马官员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保罗西拉给打了,并且下监。帖撒罗尼迦的罗马官员虽然没有以暴力来恶待耶孙,依然是迫使耶孙签下保证书。唯独在哥林多,迦流没有被犹太人利用,反而他消极或者冷漠的态度成为了保罗的帮助。虽然逼迫患难确实发生了,甚至保罗都已经被拉到了公堂之上,但结果却跟过去大不相同。神在哥林多城所作的事,超出了保罗对事态和形势的判断。(甚至可以说,这一次,保罗失去了在方伯迦流面前见证基督的机会,也失去了为基督受苦的机会。他既不需要说话,也不用挨打)。

神是独行奇事的神,迦流其实在哥林多任职的时间很短,他正好就在保罗在哥林多居留这一年半当中在哥林多任方伯。神就是用这个人保护了保罗,可以让保罗第一次可以在一个城市里,在犹太人逼迫的情况吓,却依然可以继续在这个城市服事。

结语

这次保罗在哥林多城的福音工作,跟之前其他城市有很多不同。第一,挑战大,哥林多城是个大城,人们普遍骄傲、贪财、道德低下。又恰逢保罗灵性低谷,信主的外邦人却很多。这就更显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一16),如保罗说的“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林后三五)。第二,帮助多,神在这里给他预备了三重帮助,一神早就派遣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在哥林多等候保罗,从经济到灵性等各个方面来成为保罗的帮助。二主在这个城市里再次在异象中向他显现,这是在大马士革大光异象和马其顿异象之后,再次赐给他特别的恩典,来坚固和帮助他。(当年以利亚在迦密山大胜巴力的先知后,被耶洗别一句话就吓的跑到了何烈山,然后主在异象中才对他说话;保罗所蒙的保守恩典更大,在他想要离开之前主就在异象中帮助了他)。三主藉着方伯迦流对犹太人的冷淡,成为保罗在这个城市福音工作的一种保护。虽然这个城市的逼迫还是“一如既往”,但是结果却不同。第三,问题多,哥林多这个城市的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不是从外来的逼迫和压力,他们的挑战更多是内在的,是教会内部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首先是他们和保罗的信任关系,然后是他们内部各样的不合结党和纷争,及生活上各种不洁和犯罪的问题。保罗为此几次写信给他们,多次造访他们,也为此多多流泪祷告。不管怎样“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一24)。

最后我以保罗在晚年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证道的结束和劝勉“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9-10)。

回应诗歌:《121当我受特殊试炼和痛苦时候》

The post “不要怕”——2022年12月18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