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September 30, 2016守口如瓶守口如瓶【释义】闭嘴不开口,说话谨慎,或形容保守秘密。【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 北宋大臣富弼年轻时就很有才学, 范仲淹对他非常欣赏。 范仲淹把富弼的文章推荐给当朝的枢密使晏殊,晏殊也爱他的才学,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把他推荐给了宋仁宗。宋仁宗任命他为河阳判官,后来又升为开封府推官。 不久,契丹屯兵边境,要北宋割地求和。朝廷派富弼前去交涉,他据理力争,终于保全了疆土。 嘉祐年间,富弼官居宰相。后来,王安石在朝廷力主变法,富弼与他常发生争执。富弼自知争不过王安石,就常称病求退。神宗同意他辞去宰相之职。 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富弼因政见不同,更加遭到排挤,于是,他请求告老回乡。富弼乡居期间,还常常上书提出有益的意见和中肯的批评。神宗虽然不全部采纳,但仍很敬重他。 富弼为人非常正直,但从不随便表示自己的喜怒。他曾对人说,一个人应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意思是说:说话要谨慎,办事要严格遏止自己的私欲。...more3minPlay
September 30, 2016齐人骄妻齐人骄妻 【释义】指齐国人在妻妾面前骄傲、炫耀。讽刺某些人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后却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离娄》 从前,齐国有一个人和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齐人总是睡足了才起来,然后就出去......more3minPlay
September 30, 2016守口如瓶守口如瓶 【释义】闭嘴不开口,说话谨慎,或形容保守秘密。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 北宋大臣富弼年轻时就很有才学, 范仲淹对他非常欣赏。 范仲淹把富弼的文章推荐给当朝的枢密使晏殊,晏殊也爱他的才学,便把女儿嫁给了他......more3minPlay
September 30, 2016齐心同力齐心同力 【释义】指众人齐心,共同努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 西汉末期,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不久,爆发了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汉室远支皇族刘縯、刘秀兄弟也乘机参加了绿林军。 刘縯......more3minPlay
September 30, 2016交浅言深交浅言深 【释义】交:交情。对交情不深的人讲出心里话。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 有一个人,仰慕服子的名声,就通过另一位朋友引见,拜访服子。 服子穿着宽袍大袖衣服,庄重地接待客人。客人心想:“服子很有名......more3minPlay
September 30, 2016衣不解带衣不解带 【释义】带:腰带。形容不脱衣服睡觉。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殷仲堪传》 殷仲堪是晋代陈郡人,出身于官宦人家。殷仲堪自幼聪颖好学,对《道德经》一书倒背如流,他家中的人说,殷仲堪只要三天不读《道德经》,便会......more4minPlay
September 29, 2016守成不易守成不易【释义】守:守住。成:已创有的事业。比喻创业固然不易,守业更难。【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魏征传》。 有一天,唐太宗问群臣:“是创业艰难呢?还是守成艰难呢?” 大臣房玄龄说:“陛下创业的初期,群雄并起,割据四方,历经大小数百次战役,才将他们铲平,统一天下,我深觉是创业艰难。” 魏征说:“自古以来帝王获得天下,大都经过一番困难,但却失之于安逸。因此,我以为守成才是真正的困难。” 唐太宗听了他们的见解,便下结论说:“玄龄跟着我平定天下,在大小数百战中,真是从万死一生中走出来,他感到创业艰难是正确的。现在我已建立了唐朝,魏征替我安抚天下,也感到,一个人到了富贵的时候便会骄奢起来,骄奢了便会懒散,不再努力,到头来便要失败了。因此,我觉得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啊!”...more3minPlay
September 29, 2016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安不忘危,治不忘乱【释义】安与危互相倚伏,在太平时,应防危机,不可麻痹。【出处】佚名·孟轲《周易·系辞下》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卜书,是讲阴阳八卦象数推衍的。在其关于吉凶祸福的占问及解释中,往往反映了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经验总结和预见。 譬如,在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议论:“危者,安其位着也。亡者,保其存着也。乱者,有其治着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而今有倾危之患的,是由于一向安于其位,不戒备危险。而今遭受灭亡之祸的,是由于一向守存而不备亡。而今遭遇变乱的,是由于一向自恃有其治而不备其乱。所以,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得以保全。 正是由于这段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久而久之,引申出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成语。...more3minPlay
September 29, 2016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安国之道,先戒为宝【释义】保障国家的安全,首先应作足够的戒备。【出处】佚名《吴子·料敌》 春秋时代,魏国大将吴起建立不少战功。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守。 有一次,魏文侯的儿子魏击与吴起讨论治国安邦的事情,魏击说:“眼下的形势对魏国不利啊,你看,秦国威胁我们西边,楚国挨着我们南边,赵国冲着我们北边,齐国邻着我们东边,燕国阻绝我们后边,韩国又盘踞在我们大门口。这六个国家的军队从四边包围我们,我真担心魏国的前途呀!” 吴起毫不悲观地说:“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最有效力的法宝就是戒备和警惕。如今您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战争的灾祸离我们魏国就远了。” 《吴子·料敌》一书中的原文是:“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接下去,吴起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说:“您别只看六国包围我们,其实六国的情形很不相同呢!齐国阵势虽然强大,但不坚固;秦国阵势分散但能各自为战;楚国阵势严整,但不持久;燕国阵势能守,但不能机动进攻;韩、赵两国的阵势虽然治理得法,可是军士打仗不用力气,贪生怕死。我们了解了敌国的弱点,就可以设法战胜它。比如齐国,因为国家富足,君臣骄奢,百姓土卒待遇不均,作战三心二意,阵势就不能坚固。我们可以兵分三路,袭击它的左右,就能破坏它的阵势;秦国的军令十分严厉,赏罚也分明,士卒都拼命作战。对付秦兵要用钱财去吸引他,土卒贪财就会离开将官,然后我们设下伏兵,可以取胜;楚国地广政乱,百姓愁苦不堪。它的阵势不会持久,只用轻兵去袭击它的营房,使他们疲累。失去战斗力,就不战自败了;燕国士卒勇敢但没有智慧,只能防守而不能攻战。我们可以用兵去诱惑他,然后俘虏他的将领;韩,赵的军队都讨厌战争,缺乏拚命的精神,只要他打来我们就抵挡他,他退却我们就追击他,让他们疲不能战,我们就能取胜。此外,我们对自己军队中的能人,例如疾走如飞的、力气大得可以举鼎的、战场上能扛旗跑在前面的,都要给予优待,封官加爵,对他们的父母妻子也要给予奖赏。这些都是加强我们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措施呀,如果能做到这些,魏国就能够击退成倍的敌人!” 魏击听了吴起这番议论,说:“这样,我就不必为魏国担忧了!”...more5minPlay
September 29, 2016安于故俗安于故俗【释义】形容思想守旧,喜欢按老一套办事。【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名叫公孙鞅,卫国人,所以又称卫鞅。后来因为他在秦国变法有功,秦国封他在商地,因此后人又称呼他为商鞅。 秦孝公让商鞅制定变法的新法令时,朝廷的一些大臣反对商鞅的主张,与他辩论起来。大臣甘龙说:“古代的圣人都是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也是不变换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不必花费很大力气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何必变法呢?” 商鞅驳斥甘龙说:“你这是安于故俗,平常的人安于老一套的习俗,沉溺于旧的见闻,这样的人做官守法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论变法、革新的道理,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保守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从古至今哪有不变化的道理呢?贤者智人变法更礼,而愚人不肖者不明变通,才阻拦限制实行变法!” 大夫杜挚也反对商鞅说:“反正效法古人是无罪的,遵循古礼是不会犯错误的!” 商鞅批驳他说:“商汤和周武都没有效法古制,但却得了天下;夏桀和殷纣没有改变礼法,然而却灭亡了。所以说,违反古例不一定错,遵循古法也不一定对!"秦孝公觉得商鞅的见解很有道理,就坚决地支持他改革法规。...more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