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anuary 05, 2018一国三公一国三公【释义】原意是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当上了晋国的君主以后,就派大夫士蒍在蒲地、屈地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筑城池。夷吾嫌修得不够坚实,就向晋献公告了士蒍一状。晋献公把士蒍责骂了一通。 士蒍辩解说:“我听说,无缘无故而忧愁的人,忧愁必定会来;没有战事而筑城,城一定会被贼寇所利用。现在我奉命为二位公子修城,若不筑得坚固,恐怕要担负对君主不恭敬的罪名;若筑得坚固,则为敌寇提供了阵地,又要负有对君主不忠的罪名。”晋献公哪里肯听士蒍的话,把他罢了官。 士蒍回到家里,作了一首诗,诗中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译成白话文是: 穿狐皮衣服的贵人啊, 多得像茸毛一般; 一个国家竟有三个君主, 让我听谁的才好? 后来,被士蒍不幸而言中,战争果然发生了,而且是内乱。晋献公派宦官寺人披率军去蒲地讨伐重耳,重耳跑到狄国去了。...more3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家之言一家之言【释义】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著。也指某个学派或个人的见解。【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20岁时,便走遍了祖国的东南地区,对历史和人物调查研究非常周密。后来他到朝廷做官,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史料,并利用出使之便对历史进行深入考查。公元前104年,司马迁42岁时,就开始撰写《史记》。前后近20年时间,他撰写130篇,计52万余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3000多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努力按事实撰写历史,对好的和坏的,尽量不虚夸、不隐讳。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标准,都以自己的独特见解予以评价。公元前93年,他写了一篇自传式的长信给他的好友任安(字少卿),记述自己的思想和遭遇。其中在谈到他写《史记》的目的时说:“写这部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为了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成为自成体系的学术著作。...more3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夔已足一夔已足【释义】夔:兽名。本文为一人名。只要一个有才干的人,就能办好这件事,不必要很多的人。【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晚上像月亮;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认为是不祥之物。 后来,这只怪兽终于被勇士们擒住,并献给了黄帝。黄帝立即便把它杀死,并用它的皮制成一只很大的鼓。由于这只鼓很大,它的声音可以传到500里外。 到了唐尧时代,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磬。磬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据说夔一击磬,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他感到音乐的作用很大,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任用了夔,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个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够了。” 果然,夔很尽职,通过音乐把中原的文化传播到了四方。 在春秋后期的鲁国,不少人把在舜统治天下时期担任乐官的夔,与黄帝时代的怪兽夔混为一谈,认为这位乐官只有一只脚。鲁哀公对此搞不清楚,特地去问孔子:“我听说乐官夔只有一只脚,是这样的吗?” 孔子摇着头回答说:“一只脚的夔是有的,那是黄帝时代捕获的一只怪兽。乐官夔是人,怎么会只有一只脚呢?舜曾经说过‘夔者一而足’,但这话的意思是说,精通音律的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非是说他只长一只脚。” 人们都认为,孔子的解释是合理的。为了避免误会,“夔一足”的说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足”。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明确而为“一夔已足”这句成语。...more5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时之秀一时之秀【释义】指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出处】唐•令狐德棻《周书•唐瑾传》 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唐瑾,体格强壮,性格温和,待人谦虚,很有学问。隋文帝杨坚当时执掌北周朝政,很是爱才,写信给唐瑾的父亲,要他的大儿子唐陵和小儿子唐瑾兄弟俩入朝为官。 于是,唐瑾兄弟俩同入朝堂,共立战功。唐瑾先后担任尚书右丞、吏部郎中、户部尚书、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 唐瑾每天退朝回家,总是衣冠端正地对着娇妻爱子讲述做人的道理。遇到打雷或狂风,即使是半夜三更,也一定起身,冠带整齐,正襟危坐,以防突然事故的发生。他乐善好施,所得的俸禄或赏赐,常常分给亲戚朋友,留给子孙后代的,仅仅是些坚硬瘠薄、不适宜耕作的土地,而把肥沃的好地送给穷人。唐瑾的这些做法,赢得了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赞。 当时有位燕公,叫于谨,德高望重,也非常爱才,于谨上奏文帝道:“臣以为唐瑾虽是年轻晚辈,但学业有成,品行端方,臣愿与他同姓,结为兄弟,让我的子孙后代向他学习。” 文帝对于谨的做法,很是叹服,便赐唐瑾姓于,后官拜吏部尚书。在朝六位尚书被称为是“一时之秀”,隋文帝称他们为“六俊”。...more3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场春梦一场春梦【释义】春梦:春天所做的梦。比喻人生变幻无常,世事转眼成空。【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 《侯鲭录》这本书是记述前辈文人事迹的,内中有一段说: 东坡老人住在昌化时,有一次,他背着一个大瓢,在田野间漫行,不时还哼着曲调。行了不久,遇到一个年过70的老婆婆。她对苏东坡的经历比较了解,知道他做过大官,经过很多热闹的场面,想不到如今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乡民,她对苏东坡如此悠悠自在,很是神往,便对东坡叹道:“昔日内翰的富贵荣华,只不过像是一场春梦罢了!” 后来,附近的乡民知道了这件事,很赞成这个老婆婆的看法,便称呼她为春梦婆。...more2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国三公一国三公 【释义】原意是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当上了晋国的君主以后,就派大夫士蒍在蒲地、屈地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筑城池。夷吾嫌修得不......more3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场春梦一场春梦 【释义】春梦:春天所做的梦。比喻人生变幻无常,世事转眼成空。 【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 《侯鲭录》这本书是记述前辈文人事迹的,内中有一段说: 东坡老人住在昌化时,有一次,他背着一个大瓢,在田野间漫行,不时......more2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时之秀一时之秀 【释义】指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 【出处】唐•令狐德棻《周书•唐瑾传》 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唐瑾,体格强壮,性格温和,待人谦虚,很有学问。隋文帝杨坚当时执掌北周朝政,很是爱才,写信给唐瑾的父亲,要他的大儿子唐陵和小儿子唐瑾兄弟......more3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释义】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著。也指某个学派或个人的见解。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20岁时,便走遍了祖国的东南地区,对历史和人物调查研究非常周密。后来他到朝廷做官,有机会接触......more3minPlay
January 05, 2018一夔已足一夔已足 【释义】夔:兽名。本文为一人名。只要一个有才干的人,就能办好这件事,不必要很多的人。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more5minPlay